隻能說,愛上一個帥,有超能力,又體貼溫柔的與自己不同的男人,是每個女孩都做過的夢。
這也是瑪麗蘇題材長盛不衰的原因。
瑪麗蘇中的霸道總裁,永遠都是溫柔的,帥的,全天下隻愛瑪麗蘇一個,無論多麽暴戾和兇狠,卻對瑪麗蘇無限體貼,有驚人的才華甚至超能力的,無所不能,卻又在瑪麗蘇面前卑微隐忍。
毫無疑問,伊莎貝拉就是這樣的瑪麗蘇,而愛德華則是對應的霸道總裁。
愛德華也符合女性夢中的那個人。
一見鍾情什麽的,雖然是全世界最不靠譜的一種愛情,卻是女人最喜歡的夢。
愛德華強壯有力,任何時候都能保護女友,不論是飛身推車,及時現身吓退流氓,還是帶着她帥氣無比的參加舞會吸引豔羨的眼球。
另外,愛德華是名副其實的有錢人,又願意女友共度一生,他尊重她的選擇,不願破壞她原有的生命與生活,她逐漸衰老,他永遠年輕……
估計這符合女性最大的要求。
客觀的說,無論小說還是電影,都是優雅唯美的女性氣質類型,說的故事也是非常簡單浪漫——孤獨百年的血族愛上了害羞的人類少女,他們之間經曆不少阻礙,愛情的力量卻最終克服了一切。
羅南讓人專門做過調查,《暮光之城》的書迷超過百分之九十都是女性。
所以,影片一開始放映,很多男性觀衆就出現各種不适。
因爲這根本是兩個群體意識形态的問題,汪星人不可能理解喵星人,很多汪星人也不會願意低下自己高昂的頭顱,嘗試着去理解喵星人。
可以耐住性子看完《暮光之城》的男生,通常隻有兩種可能:一,你是素食吸血鬼;二、你正在癡戀女友,是陪她看的。
英俊富有的男主角,男性觀衆無感。
至于女主角伊莎貝拉,男性同樣如此。
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女主角伊莎貝拉是個空殼,最大的作用就是任何女性都可以很容易把自己套進去,然後開始大肆幻想。
就像最初時的YY小說的男主角,不需要外貌,不需要特點描繪,甚至也不需要性格,隻要能讓觀衆帶入進去,那就OK了。
伊莎貝拉就像是一個超大的樂高積木玩具,撇開外表不說,她的性格被描述爲缺乏安全感,笨手笨腳,還有脾氣古怪——任何有過青春期的女性都可以根據這些性格特征聯想到自己。
助伊莎貝拉這個空殼,女主角就變成了一個任何女性都可以把自己裝進去的套,而不像是一個人。
相比于男性觀衆,影廳中的女性觀衆隻能用瘋狂來形容,從愛德華出場開始,女孩們此起彼伏的尖叫聲證明,伊莎貝拉絕非孤軍奮戰。
吸血鬼概念剛剛出道的時候,原本和魔鬼、僵屍這些聳人聽聞的家夥們同屬一個陣營,但随着浪漫YY主義的盛行,吸血鬼身份在廣大小說家筆下開始向正面靠攏,他們以滿足男性讀者的嗜血和女性讀者的淚腺爲己任,影響遍及全球。
吸血鬼的愛情有着愛情中一切吸引人的東西,緻死的激情,永恒的欲望,征服與被征服,施虐和受虐,與快感相生相伴的憂傷,在痛楚和迷狂中獲得的永生。
問題是,吸血鬼是沒有體溫的,像石頭一樣硬,冰冰冷,邦邦硬,所以那玩意不會比冰棍好到哪裏去。
能承受的女性,絕對不是一般人。
大概也是千錘百煉過的吧。
羅南記得曾經在網絡上看到人說過,《暮光之城》折射了愛情的本質——隻看外表和錢包,不看内涵。
這方面包含男女。
而且兩大本質裏面,後一點更加重要,隻要後一點能夠滿足,前面一點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這種說法似乎很有道理,比如唐僧沒有娶那麽多漂亮妖精,最後嫁給了……
比如某位女性玩短線投資,卻把自己套牢了。
吸血鬼題材的影片在好萊塢并不少見,但整個好萊塢都在“連續劇化”的如今,吸血鬼這樣具有吸金潛力的題材,除了影響極其有限的B級片《黑夜傳說》外,竟然還沒有被拍成系列産品,實在是一件人神共憤的事情。
系列化的電影可以讓相對論娛樂的利益最大化。
想要利益最大化,那就要影片浪漫、浪漫再浪漫。
以“五浪真言”作爲影片的指導思想!
浪漫,浪費,浪子,浪花,最後就是睡到渠裏的浪叫。
《暮光之城》很浪漫。
曾經有人如此評價《暮光之城》,達到了浪漫小說和電影的一種極緻。
不過,琳賽-比爾也很厲害,她寫出的台詞,也不斷讓小女孩和大姑娘們尖叫。
“就算你不是人,我還是愛你愛到不怕死”。
這是伊莎貝拉的台詞,再看看愛德華的經典表白:“我愛你,勝過世界上的所有東西加在一起!”
估計瓊阿姨的“山無棱天地合”的效果也不外如此了。
當然,片子的缺點也很明顯。
這就是一部狗血愛情偶像青春片,所謂的魔幻元素都要爲之服務,也就談不上什麽世界觀塑造之類的了。
因爲預算有限,特效之類的隻能說還過得去。
畢竟,制作成本隻有3000萬美元而已。
但這些在女性觀衆眼裏全都不算事。
爲了迎合小妹妹們的喜好,《暮光之城》幾乎做到了花癡需求的極緻。
正是爲了花癡們的需要,吸血鬼才在文學和電影史上,由最初的怪物變成了如今的帥哥。
《暮光之城》這部電影很幼稚,誰都不能否認這一點,但很多幼稚的電影往往能獲得商業上的巨大成功。
少女心爆棚的妹子絕對會哈這種超級瑪麗蘇電影。
曾經爲什麽YY小說那麽流行?其實答案并不複雜,男人愛打打殺殺,順便泡妞;女人愛卿卿我我,男主角要有錢,最好還比較帥。
首映放映結束的時候,現場的掌聲幾乎聽不到。
這不是沒有人鼓掌,而是此起彼伏的女孩尖叫聲,完全把掌聲壓了下去。
影院裏面的這些女孩,一個個都像被徐老師點中了高超穴一樣!
粉絲們面對喜歡的東西都是瘋狂的,少女們總幻想自己就是瑪麗蘇,所以她們看待這部影片必然缺乏足夠的理性。
反觀比例極低的男性觀衆,看着身邊的女孩,就像是看外星人一樣。
無法理解,神經病……
大概這樣想的男人爲數極多。
首映結束之後,《暮光之城》開始在北美大範圍上映,由于同期上映的影片實在太多,哪怕使館影業調動大量資源,影片又是PG-13分級,開畫影院數量仍然不是特别多。
其他大公司的發行能力,并不比相對論娛樂差。
《暮光之城》的開畫周末的放映影院隻有3550家。
但北美上映第一天,憑借女性觀衆近乎瘋狂般的熱情,《暮光之城》的單日單館票房超過1萬美元!
周五,這部影片在北美3690萬美元!
同期開畫首映的其他影片,所有票房加在一起,也比不上《暮光之城》。
書迷和女性觀衆,被這片子迷倒了一大片。
僅僅一天的時間,《暮光之城》的北美票房就超過了制片成本!
随着首日票房出爐,上映前那些看衰《暮光之城》的媒體,大部分也轉變了立場,認爲這部影片最起碼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
《暮光之城》商業上的成功,來源于對電影細分市場的精準把握,不過首日高票房的背後,也有無數被影片誤傷的男性觀衆。
說是誤傷也不對,這些男性基本上都是爲了讨好女觀衆而進場,但《暮光之城》真的不太适合思想成熟的男性觀看。
不可避免的,《暮光之城》的口碑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兩極分化。
“爛到看得我想哭。”
“少女腦殘片!”
連備受女性觀衆喜愛的兩位主角,也被男性觀衆批的一文不值。
“男主角長得不好,沒陽剛氣質,看習慣了忍忍也就過去了。女主角的演技真是忍不了,從頭到尾就是那副有點驚恐有點不可思議的樣子,好像定格似的在那裏作呆傻狀,看不出任何情緒變動,而且他倆怎麽就好上了啊?搞不懂,感情來得莫名其妙的!”
過往很少會有這樣一部電影,能引得男女觀衆完全對立。
使館影業也得到了一份數據統計,《暮光之城》北美首日放映當中,女性觀衆超過百分之八十五!
事實證明,以細分市場的策略來進行宣傳營銷非常正确,《暮光之城》猶如一出好萊塢版的瓊瑤劇,俘獲了無數少女的心。
當周五一天消耗掉大批粉絲和少女觀衆的熱情之後,《暮光之城》熱度開始縮減。
一般情況下,好萊塢電影周末票房的走勢,周六都會高于周五,就算有所下滑也不會很多,但《暮光之城》不同,周六單日票房比周五直接暴跌百分之四十,拿到2214萬美元.
到了周日,又是一個百分之四十多的暴跌。
粉絲電影的特質盡顯無疑。
不過,《暮光之城》仍舊獲得巨大成功,7204萬美元的首周票房,也創造了北美電影市場最高的二月開畫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