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麽多帶着女兒來看的?”旁邊有人疑惑,那是凱登-布雷迪的父親。
凱登-布雷迪連忙說道:“《紐約時報》等媒體映前就有評論,說《飓風營救》這部片子該讓全國的女中學生好好看看。”
老布雷迪點頭,說道:“現在的小女生膽子越來越大……”
他聲音低了下去,因爲電影開始了。
發行方使館影業和制片方沙海娛樂的片頭之後,沒有字幕和繁長的前綴,一個中年男人的背影出現在畫面之中,鏡頭漸漸推進,聚焦到了他手中的相冊上面。
随着中年男人翻動相冊,一幅幅照片以特寫展現在所有觀衆面前。
那是一個金發女孩,從小時候到少女時期全都有,她那明媚的笑容和大大的眼睛,叫人有種面對陽光般的燦爛。
其中有不少是女孩與中年男人的合影,随着女孩年齡增大,合影中的笑容越來越少,直到最後的幾張,幾乎完全消失不見。
仿佛兩人之間有了一層看不見又真實存在的隔膜一樣。
鏡頭漸漸向上移動,落在了男人嚴肅而又落寞的面龐上,男人陷入了回憶之中。
“爸爸!爸爸!”
一棟房子前,年輕時的男人準備上車,金發女孩在母親身邊用力掙紮:“我要爸爸!我要爸爸……”
男人不舍的看了眼妻子和女兒,最終還是上了車。
小女孩哭的異常傷心:“爸爸!爸爸……我要爸爸啊……”
但留下的隻是一輛車的背影。
很多父親這時都悄然無語,卻别有感觸,誰想離開女兒?誰不想陪在孩子身邊?但男人有着更多的家庭責任,必須外出打拼,不可能長時間陪着孩子。
一個男人,除了給予孩子父愛,還要挑起家庭的重擔。
這才是老爸啊!
畫面一轉,布萊恩的另一面出現。
這是一部商業電影,自然要有符合大衆審美的典型商業片開頭。
布萊恩單槍匹馬沖入一棟别墅中,身手利落的将一個個罪犯放到在地,最後殺進首腦所在的書房,将犯罪組織的核心層一鍋端掉。
這段戲加起來隻有不到五分鍾的時間,布萊恩的打鬥沒有任何花哨,全部是最緻命的方式,輕易就給人一種真實的搏殺就應該是這樣子的感覺。
通過這段戲,也充分交待了布萊恩的背景。
曾經那部《飓風營救》,大概制片方是法國人的關系,開場戲份有點拖沓,與後面幹淨利落的節奏多少不搭。
羅南進行了适當的調整,導演傑瑞弗-艾布拉姆斯也是典型好萊塢式導演,更明白快節奏的重要性。
這部影片節奏飛快,布萊恩完成最後一次任務,因爲想要照顧女兒的緣故,決定提前退休,與三位同事好友的聚會中,不斷談起自己破裂的家庭以及可愛的女兒,從側面來才襯托他父親的形象。
跟典型的好萊塢動作片沒有區别,開場的動作戲之後,就是劇情鋪墊,用布萊恩看相冊回憶的方式,将一個典型的好萊塢式英雄的背景交待的清清楚楚,就像所有的英雄一樣,背後總有受傷的家庭。
布萊恩與前妻,布萊恩與女兒,關系都不太融洽,但這些無法阻止一個父親的愛,這是全世界最偉大的感情的一種,庸俗卻又能輕易打動人心。
而且所從事的職業的關系,布萊恩很清楚這個世界黑暗的那一面,有個缺乏社會經驗又足夠美麗漂亮的女兒,注定了他這個父親要肩負無可推卸的責任。
于是,女兒搞出一系列小動作,跑到法國去旅行,卻與同伴成爲了黑幫的綁架對象,隻有72個小時營救時間的父親,如同飓風一樣将要席卷巴黎。
所謂無仇不成父子,這句話同樣可以放在父女身上,爲了滿足自己和同伴去歐洲追逐“U2”樂隊巡演步伐的夢想,女兒不惜以去巴黎看博物館之類的謊言欺騙父親。
而那個女伴也極爲不靠譜,剛到法國機場就被人販子的小帥哥以色相吸引,不但和他一起打車到住地,而且幻想着和這個自稱皮特的帥哥上.床,并且極力勸說還是處女的女兒也借機在法國浪漫一下,完成人生的躍進。
結果幻想了不到半個小時,就被這個小帥哥招來的人綁架走。
這個女伴因爲不是處女,沒有被高價賣給富商的價值,結果被注射毒品,送去接客,期間出了意外,毒品過量而亡,也令人扼腕。
年輕人對世界充滿了無盡的幻想,這其中也有豔遇的浪漫和邂逅的期待,卻不知這世界的兇險。
而到了這時,一個深愛着女兒,又有特殊經曆的父親,一個滿腔怒火想要營救摯愛的男人,無論做出什麽樣的選擇,都不會引起觀衆反感。
相反的是,親情比愛情更能打動人心,更是全世界都在提倡的價值觀,父愛的偉大,在布萊恩身上體現的淋漓盡緻,輕易就能感染到很多人。
或許換個動作敏捷身形健碩的演員,也能讓電影好看,但連姆-尼森賦予了這個爲救女兒可以做任何事的父親一種史詩英雄版的氣質。
他身材高大卻不失敏捷,彬彬有禮卻蘊含能量,當他看到女兒的好友死在囚房後,壓抑的情感徹底爆發,酷刑審訊阿爾巴尼亞人的那段,簡直帥到爆,鋼釘猛紮到對方大腿那一瞬間,相信投入更多的是作爲一個父親爲女兒報仇的情感,而不是逮到罪犯的特工。
于是,一個美國前特工,一個廉頗老矣的父親,一個殺人跟切菜似的追兇者,爲了避免他那被人口販子抓走的女兒淪落成妓女,從美國到巴黎,一路殺殺殺。
爲了拯救女兒,父親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這是非常傳統的好萊塢式動作片,但布萊恩與傳統的好萊塢英雄也不是沒有區别,比如他更加狠厲,出手更加無情,然而沒有人對此不滿。
好萊塢式的商業片,從來都不缺乏代入感,整個情節的鋪墊,也極其容易讓觀衆産生一種錯覺,要是自己的親人被黑幫拐賣掉的話,如果有足夠的能力,他們在盛怒之下,會不會做出與布萊恩一樣的選擇?
其實答案非常明顯,這是一個血永遠都比水要濃的世界。
當布萊恩展開血淋淋的報複,那些該下地獄的人販子,一個都不饒恕!
砰!砰!砰!
殺!殺!殺!
很多觀衆不禁想到,若人人都有這樣的老爸,這個社會該多麽和諧太平呀!
“韋斯特啊,真該讓你女兒來看看這部片子。”
凱登-布雷迪聽到左邊有對夫妻在議論,稍微年輕點的妻子對一個中年人說道:“她整天出去胡混,真的很危險。”
中年人想起與前妻那叛逆的女兒,說道:“确實該讓她好好看看!”
凱登-布雷迪覺得非要給這部片子加個意義的話,意義就在于它成功的教育了未成年少女和少女她爸。
電影很簡單,也很精彩,最重要的是,能給人一點提示。
比如它能提示那些搗蛋包們,要聽爸爸的話,要多給老爸打電話,不要跟陌生人随便搭讪,不要跟作風大膽的同學來往。
銀幕上布萊恩在塞納河邊高速逆行,死神一次一次襲來,如極樂世界的光線一次一次照亮他愈發堅毅的臉龐的時候,觀衆全都爲之動容,父愛的偉大,在這一刻很容易被人理解。
有這樣的父親,誰不感懷?
當然,其實每個父親都是這樣,縱使他們沒有戲劇中所描述的美國特工出身的布萊恩所具備的非凡身手,但是在愛孩子本身,在爲孩子做出所有的犧牲本身,都是一樣的——或許每個人的能力不一樣,但是父母爲了孩子都願意赴湯蹈火。
所謂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其原動力估計不會超過這種父母對于子女的愛。
這是一種無盡的愛。
世上也隻有這一種愛是無盡的……
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種人,在某一個時刻,他們會變身。
有時候,他們化身成溫柔的聖誕老人;有時候,他們會變成無所不能的超人;有時候,他們看起來是殘忍的魔鬼;有時候,他們舔一舔嘴角的鮮血,轉過身露出微笑。
影片中的布萊恩-米爾斯就是這種人,他一個人來到異國,一個人在巴黎這個看似浪漫的城市裏殺來殺去,他一把槍先是殺了無數的混蛋與惡棍,然後又把其中的一個綁在電椅上拷問。
他對着以前朋友的老婆毫不猶豫的開槍然後威脅對方,再回手一拳打倒他。
最後,他又靠着一身職業的本領,留下了無數的屍體和重傷者。
這一切,都隻是爲了救一個女人,救一個年輕女人,救一個在他眼裏最可愛的年輕女人。
你說這個男人是什麽人?
很簡單,他是老爸啊!他要救的那個年輕女人,就是比他生命更重要的女兒!
留下巴黎的爛攤子,布萊恩在前同事們的幫助下,從巴黎帶着女兒回到了美國,影片也就此結束。
影廳中掌聲雷動,許多觀衆都站起來爲影片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