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人不怕,孔融直接闖進駱天明的府邸,一腳踹開駱天明的房門,指着駱天明怒吼道:“武安國,你好大的膽子!你想成爲下一個董卓嗎?”
駱天明正在教三個孩子讀書,聽到孔融的指責,沒有馬上回答,而是對三個孩子說道:“孔夫子說,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你們要記住這句話,意思是,對我們好的人,我們也要對他好;對我們壞的人,我們就狠狠地報複回去,不用留情,明白了嗎?”
三個孩子乖巧的道:“明白了,爹!”
駱天明點點頭道:“好了,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都回去休息吧。”
三個孩子很有禮貌,在施禮告别時,連孔融也一起施禮了,絲毫沒有因爲孔融吼了駱天明而表現出不滿的情緒。
孔融此時倒顯得有些尴尬,換上一副笑臉,送走了三個孩子。
房間裏隻剩駱天明和孔融了,孔融才重新闆起臉,但也不像剛才那麽暴怒了,隻是說道:“霸侯,你這次也太過分了,私自動兵不說,還殺了七個大臣的全家,你到底想幹什麽?”
駱天明道:“我想幹什麽,不是很明白嗎?報仇而已!”
孔融道:“他們不是沒能傷到你嗎?你報複的手段也太酷烈了!而且他們沒動你的孩子一根毫毛,你就……”
“所以我也放了他們所有十二歲以下的孩子,以及所有的女人!”駱天明打斷道,“至于手段酷烈,那就沒辦法了。他們這次使出了刺殺的手段,誰知道下次會用什麽手段?我若是心慈手軟,他們不會覺得我仁慈,隻會認爲我軟弱。不知道我若是死在他們手裏,他們會放過我的家人嗎?”
孔融歎了口氣,不得不承認,駱天明報複的理由很充足。
大漢的世家有上千家,彼此間難免有争鬥,但都默認了一些潛規則,其中之一就是不得使用刺殺手段。
當然了,也不是沒有違反規則的,但你可以用刺殺手段,别人也可以用,到時候率先使用刺客的家族,必然會被群起而攻,最後全家死光光,得不償失。
但是這是世家之間的規則,對世家之外的人就沒那麽講究了。
因爲世家有資本豢養死士,普通家族哪有這樣的能力?
既然不擔心對方用刺殺的手段報複,也就無所謂什麽潛規則了。
比如劉備在擔任平原縣令時,就遭到了刺殺刺殺。
幸好派遣刺客的人,隻是平原縣的小家族,派遣的刺客也不是自家豢養的死士,所以刺客才會被劉備感動,放棄了刺殺。
武安國雖然也是世家出身,可惜他的家族敗落已久,已經不被承認是世家了,而且除了駱天明之外,再沒有什麽人才了,所以隻要殺了他,就不擔心有什麽後患,這才毫不猶豫的出手了。
隻是他們沒想到,駱天明居然能在八具破神弩的攢射下毫發無傷,反過來把他們給滅了。
孔融什麽道理都明白,之所以在駱天明辣手報複後,覺得他太過分了,就是在潛意識裏,也不把駱天明當成世家的一份子。
世家高高在上久了,天然的認爲自己高人一等,他們不管怎麽對待寒門和平民都沒關系,可要是寒門和平民敢冒犯世家,就會被認爲是大逆不道。
世家刺殺駱天明,不算什麽大事,駱天明膽敢将世家滅門,不就是董卓一流嗎?
可是這話不能拿到明面上說,結果被駱天明反問一句,孔融就沒話說了。
兩人沉默了半晌,駱天明才開口道:“孔司徒,如果你真的認爲我是下一個董卓,我可以辭去一切職務,回鄉隐居。”
自從駱天明當上衛将軍之後,就不能再叫孔融主公了,否則這個朝廷到底是誰的?
但駱天明對孔融的态度沒變過,一直非常尊敬他,所以才說出這樣的話來。
孔融驚訝的擡頭看着駱天明,沒想到他居然肯放棄衛将軍的高位,難道他真的沒有一點名利之心?
爲了試探駱天明的真正心思,孔融索性說道:“如此,也好。你留在朝中,連陛下都惶惶不安,免不了要被所有人排擠,不如回鄉去吧。”
駱天明似乎沒看出孔融的試探之意,當即點頭道:“好,明日我就上辭呈。”
孔融見他答應的這麽痛快,更加懷疑他會玩兒花樣,也不再多說,告辭離開了。
不想第二天一早,皇宮中就傳出消息,駱天明真的遞上了辭呈!
孔融聽說後,急忙來到駱天明家,發現他的全家都已經大包小包的裝上了馬車,準備離開了。
這讓孔融大驚失色,急忙抓住駱天明的手,拉着他遠離其他人,低聲說道:“霸侯,你怎麽如此任性?說辭官就辭官,将朝廷置于何地?”
駱天明奇怪的道:“不是你讓我辭官的嗎?”
孔融尴尬了一下,但很快就說道:“我是讓你辭官,可沒讓你真的離開!你滅了七個世家,難道不該做個姿态,讓其他世家安心?否則所有世家都将視你爲異類,你除了效仿董卓,不然你就沒辦法在朝堂上立足。”
駱天明無所謂的道:“不立足就不立了,我回家當我的富家翁也挺好。”
孔融怒斥道:“糊塗!此時的大漢危機四伏,正是用人之際,你豈能因爲一己私怨就棄家國大事于不顧?讓你上辭呈,隻是表個态,陛下不準你辭官,你就可以繼續當你的衛将軍,明白了嗎?”
駱天明當然明白,他隻是不想玩兒了而已。
如果不獨掌大權,做什麽事都被一幫惡心的世家掣肘,玩兒的還有什麽意思?
獨霸朝堂的事,他幹過好幾回了,什麽事都要操心,還怎麽安心的領兵打仗?怎麽完成系統任務?
所以他想離開朝堂,然後選個能信任他的新主公,專心的做個将軍。
但孔融顯然不這麽想,他不知道駱天明要成爲軍神的任務,反而覺得駱天明在政務上出類拔萃。
且不說土地國有、鼓勵手工業和商業等有違常理的政策,就說能在兩年内,将廢墟一樣的洛陽恢複元氣,就有州郡之才,這樣的人要是辭官了,是朝廷的大損失。
所以孔融苦口婆心的勸說駱天明,讓他回心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