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駱天明又試了試這個位面的力量體系,發現不能修仙、不能修煉内功、更沒有魔力,隻能單純的憑肉身力量。</p>
這樣他就放心了,要是真像演義中那樣,弄出黎山老母什麽的,他就真抓瞎了。</p>
接下來的日子,駱天明隻能稱職的扮演一個小孩子,裝出一副純真的樣子。</p>
不過他這個時候才體會到,古代的小孩子真不好當,太特麽苦了!</p>
都說現在的孩子上學壓力大,豈不知古代的孩子更加苦逼。</p>
現代的孩子上學還有周末和寒暑假,可古代的孩子呢?除了過年、八月十五、九九重陽,就再沒有休息日了。</p>
本來宋朝有休沐日的,官員休息,其他人也跟着休息,老師也不例外。</p>
可問題是,老師休息了,恰好老爹也休息,難免要考較孩子的功課,于是小孩子依然要學習。</p>
要是孩子學得好,考較過了之後,就可以去玩兒了。</p>
可要是學的不好,那就完蛋了,隻能去抄書了。</p>
當然了,這是古代精英教育下的孩子,那些對孩子的教育不上心的家庭,孩子就不會這麽苦逼了,但這樣家庭的孩子,往往都長成了纨绔。</p>
楊家當然不會放任孩子去當纨绔,尤其是楊家第三代就楊宗保一個男孩,就指着他傳宗接代呢,怎麽可能放任?</p>
更要命的是,楊家還是将門,武功、兵法是必修課。而楊延昭又娶了個比大家閨秀還高貴的柴郡主,對文化課相當重視。</p>
于是駱天明就必須文武兼修,每天的課業都排的滿滿的。</p>
雖然對于駱天明來說,小孩子的課程真不算難,畢竟他是功夫大宗師,文科方面也繼承了李師師、陳圓圓等才女的記憶,詩詞歌賦方面絲毫不比古人差。</p>
可整天被逼着學那麽多東西,他還要裝作是初學的樣子,真的太難爲人了。</p>
沒辦法,他隻好少露峥嵘,表現出比同齡孩子強一些的成績,來争取寬松一點的環境。</p>
不過在這個時代的精英教育下,不少孩子都表現的非常天才。</p>
比如着名的晏殊,七歲就能寫文章,是名副其實的神童。</p>
其他孩子就算不如晏殊,也都不簡單,差不多十歲左右就能背誦四書五經,你敢信?</p>
駱天明要比他們表現的更好,差不多就要和晏殊比肩的程度,這讓他頗感壓力。</p>
畢竟他是老家夥裝嫩,用早就學會的東西來冒充才華,和真正的神童根本沒法比。</p>
其他方面也還罷了,他還可以用學過的東西來充數,在兵書戰策方面,他是真真正正的初學者,隻能憑自己的能力學習,就有些露怯了。</p>
駱天明的學習能力沒問題,讓他背書什麽的他一點都不怕。</p>
可問題是,兵法這東西,不是簡單的背背書就能學會的。</p>
自古以來兵書多了去了,到了現代,各種兵書更是泛濫,在網上随便找找就能随便看。</p>
可看過兵書的人那麽多,成爲兵法大家的又有幾人?</p>
這東西是非常考驗靈性的,有的人能輕易的從雜亂無章的信息中,分析出對方的意圖,并迅速做出神來一筆的應對。</p>
或者是在對方出招之前,就猜到對方要怎麽做,或者自己出招之後,對方會怎麽應對,然後提前做好準備,讓對方主動踏入自己的陷阱。</p>
簡單的說,就是算計人心,走一步看十步。</p>
比如唐初的軍神李靖,在反擊東突厥的戰役中,在相隔數千裏的戰場上,統帥六路兵馬,以十萬的弱勢兵力,殲滅帶甲百萬的東突厥。</p>
能有如此戰績,李靖必須将方方面面的形勢、變化都算計到,每一擊都打在東突厥的軟肋上,這才能以少勝多,最後連颉利可汗都活捉了。</p>
駱天明在這方面确實是太遲鈍,即使經過幾十個位面的曆練,也隻是比普通人強一點而已,和那些名将根本沒法比。</p>
既然在戰略上沒有天賦,駱天明就隻能在戰術上狠下功夫。</p>
冷兵器時代的戰術也很複雜,各種各樣的陣法,雖然沒有武俠小說中的大狗大陣、天罡北鬥陣、真武七截陣那麽神奇,但也各有各的效果,不可小觑。</p>
比如圓陣善守,錐形陣善攻,雁翎陣攻守兼備,長蛇陣變化多端等等等等。</p>
還有各個兵種的配合,長槍兵、刀盾兵、弓箭手、輕騎兵、重甲兵等等,如何将他們的長處發揮出來,短處隐藏起來,在什麽地形該如何展開,其中學問大了去了。</p>
好在這些東西都有經驗可循,駱天明隻需将所有變化、戰例都記下來,也勉強能算個良将了。</p>
但在楊家,隻是個良将可不夠,起碼得是個帥才,才能繼承楊家的家業。</p>
好在駱天明還小,沒經曆過戰陣,等長大一些,在戰場上走幾遍,應該還能長進。</p>
終于熬到了十五歲這一年,駱天明盡管已經隐藏了大部分實力,武藝依然出類拔萃,一套楊家槍法,即使和楊延昭切磋,也能支撐幾十招。</p>
兵法則還是不上不下,隻能算是良好,距離優秀還有一段不短的距離。</p>
可他既然不想在這個位面走武人路線,當然要在文人方面表現出色。</p>
于是他“首創”瘦金體,還在繪畫方面連出佳作,随手寫的詩詞,也讓萬人傳頌。</p>
這讓楊家内部出現了分歧,楊延昭希望他繼承楊家的将門家業,柴郡主則希望他去考科舉,夫妻兩個爲此争吵不休。</p>
作爲将門子弟,走武人路線有天然的優勢。</p>
楊延昭鎮守宋遼邊界多年,在軍中威望極高,駱天明若是從軍,起步就是軍官,打上幾場勝仗,就能獨領一軍。将來楊延昭退下來,駱天明就能很順利的繼承他的位置,軍中沒人會不服氣。</p>
但問題是,宋朝打壓武将,對文臣卻倍加恩寵,駱天明若是當了文官,即使隻是個縣令,日子也比統領一軍舒服,起碼不用受氣。</p>
兩人各說各的理,誰也說服不了誰,佘太君則莫衷一是,始終不表态。</p>
駱天明一看這種情況,幹脆讓自己的文名更盛一些。</p>
于是他偷偷和幾個小夥伴去青樓喝酒,故作不經意的和幾個文人争執起來,然後借着酒勁,揮筆寫下一篇《愛蓮說》,送給陪酒的小姐姐。</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