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将心内一驚,滿面的疑慮,看着韓易似欲噬人的神情,就連成齊也不敢多問什麽,隻能默默的聽令領兵前行。行至半途時,突聞東北方向的邙山大營,突然發出極大的喧雜之聲,好似夜間營嘯一般。衆将這才反應過來,原來邙山真的有大敵出現。
西河軍人人有馬,十數裏的路程很快就到了,隻見北軍大營中暄嘩四起,卻是慌而不亂。而另一面的并州軍大營之軍,卻分做三部,一部少的直向韓易軍奔來,一部中間的向北軍大營靠攏,最後一部大的卻向北方撤去。
韓易心内殺意騰騰,見此情形也不禁莫名其妙。隻得迎上那較少的軍隊,準備詢問情況。
迎面而來的并州軍見有兵迎來,先是好一陣驚慌,當見到火光中打着的是韓字大旗時,這才稍稍停下了腳步,有數騎向韓易軍奔來。
韓易見皆是州軍的李封、薛蘭、劉何、高雅、穆順等軍官,卻不見丁原的身影,心中愈是生疑。隻見最先奔出的穆順翻身下馬,拜倒在韓易的身前,大哭道:“韓将軍,呂布賊子意欲投靠董卓奸賊,于深夜之中行刺做亂。小人大意護衛不周,讓主公被呂布賊子殺害了。”
說着,又把今日董卓在溫明園聚集百官,提議廢立皇帝之事。執金吾丁原率先反對,從而與董卓鬧翻,接着就是白日的兩軍大戰了。丁原軍雖然大勝董卓,但晚間丁原就被白日間的大功臣呂布殺死。這叫所有人都預料不及。
韓易騎上馬上好一陣失神,丁原死了?哼,死得好!對韓易來說,這呂布之叛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隻是沒想到他會行此暴烈之舉。這對他日後的名聲,極爲不利。日後他對董卓忠誠還好,若是不忠……
李封上前來禀告說道:“韓将軍,丁刺史身死,并州軍各郡郡兵全部要返回并州,丁刺史征白波時的一萬北軍,與投靠呂布的郝萌,曹性、魏續、侯成、宋憲五将共二千餘人向北軍靠攏,我等隻有四千五百人前來投奔韓将軍。”
穆順連連叩頭,叫道:“韓将軍,您此時有一萬五千大軍在手,還望你能殺了呂布,爲主公報仇啊。”
韓易閉上眼睛沉默了良久,才說道:“退兵,回營。”
穆順厲叫道:“韓将軍,您是主公的義婿,嶽丈被賊人所殺,您有能力卻爲何不報此血仇?”
成齊出馬厲聲喝罵道:“雒陽的十數萬大軍此時盡在董卓之手,我家主人與董卓有仇,焉能不防。呂布已逃入北軍大寨,此時若攻打呂布,不說北軍會怎樣,就是董卓乘機來襲,也是一件壞事。難道你要我軍冒着全軍覆沒的危險,來爲丁公報仇麽?”
敵衆我寡,穆順聽後,也隻得嚎啕大哭而已。
回到營寨,韓易與衆将坐于大帳之中商議軍事。此時雒陽城的情況對已不利,已軍此時雖有二萬五千人,但内無幫手,西河援軍又遠,更兼有随時斷糧之憂。衆将的意見都是先撤回西河再說。
隻是新投的萬餘西園軍卻對韓易一軍撤往西河郡心有不願,他們大都是關東人氏,西河已到南匈奴境,對于他們來說,絕對是個陌生艱苦的地方。真若撤往西河,隻怕大部都要逃散了。
最終韓易決定先撤至孟津港再說,觀雒陽的後續情形,再作打算不遲。
決議已下,大軍連夜起營向北部退卻。西園軍距離孟津港有六十餘裏,恰好是一日的距離。等韓易一軍行至孟津港時,并州軍已過黃河近半了。
本來李封、薛蘭、劉何、高雅、穆順等四司馬一軍候,提議挾裹剩下的并州軍以爲已用。但韓易思及并州地處邊境,兵馬早就被抽調了一空,若是挾裹了他們,隻怕鮮卑大軍來犯時會無兵抵禦,于是放過了他們。等并州軍全部退卻之後,已是第二日早晨了。
董卓聽聞韓易退兵至孟津下寨,生怕韓易會逃過黃河去,急匆匆領着從各軍拼湊起來的五萬騎軍前來攻打。萬餘西園軍見寨外數萬騎兵猛列的沖鋒陣式後大恐,有意投降,卻被西河軍與并州軍紛紛譏笑不已。
西園軍大怒,差沒有引發起動亂來,幸好被韓易即時震壓了下去。韓易見西園軍的戰意不高,恐拖累大軍,也無了出戰的心思,專意守寨。
西園軍的編制是:上軍是五千大黃弩手,中軍、下軍、典軍、助軍左校、助軍右校五校各是兩千強弩手,兩千大戟士,一千鐵騎。左校、右校則是各五千鐵騎。
因爲并不滿編,韓易此時手中的西園軍是大黃弩手四千人,強弩手三千餘人,大戟士兩千人,披甲鐵騎兩千人。除了上軍四千人專意練大黃弩以外,下軍與典軍七千人需要樣樣都練,所以樣樣不精,隻能說與縣兵的戰力無異,而有動亂的也多是這批人。
倒是上軍的四千人雖然從來沒有出戰過,但專意訓練一種兵械,卻是十分的熟練,可以一用。韓易于是令下軍、典軍兩校專爲上軍打下手,搬運箭矢。又讓四千并州州兵熟悉強弩的用法,準備補充大黃弩射速過慢的缺。
經過西河之戰後,韓易對于用強弩守衛營寨十分有信心,董卓再是兵多,又奈已何?況且韓易總算是看透了雒陽城的各支軍隊了,在各個無能之将手中早成怯軍,根本沒有野戰的可能。唯有西涼左将軍皇甫嵩手中的十萬雒陽兵,才是真正的精銳敢戰之士。
董卓久經沙場,也算是悍将了,但雒陽兵入手才不過兩、三日時間,又能改變得了什麽?若是他的數萬西涼羌騎不親至,即使兵馬再衆,韓易也毫不畏懼。
董卓數次以騎兵下馬攻營,都被韓易分批次射擊的弩矢射退,死傷了千餘人,也沒能靠近韓易大營半步,反惹得雒陽軍對董卓大是不滿。董卓無奈,隻得暫停攻寨,等候自已的西涼羌騎到來。
然而袁氏認爲雒陽大局在握,忙不及的想除去雒陽的最後一支異軍,強令衆軍攻寨。董卓故作無奈狀,聽從袁氏之令而行,反在暗中賣好于雒陽各軍将。雒陽各軍将更對袁氏心生不滿了。
在兩番強行攻寨之後,五萬騎軍死傷愈重,就連其他的步卒大軍前來相助,也攻不破韓易軍寨的半分,反而死傷過萬。因見韓易一軍始終不出,似乎威脅不大,最終隻得退卻而走。
又三日後,五萬西涼羌騎帶着西北寒咧刺骨的絕世兇氣,直撲雒陽城而來。羌騎所到之處,人人噤若寒蟬,就連袁氏一族,都有些暗自不妙之感。
果然,次日董卓就暗示袁隗,自已于最近的功勞頗大,欲爲三公。袁隗爲了安撫住董卓,于是令人奏議朝廷罷免無爲的司空劉弘,又派出使者到顯陽苑拜董卓爲司空。當日,已經看破袁隗虛實的董卓,便就邀請袁紹到顯陽苑中商議廢立之事。
初時袁氏欲要行廢立皇帝之事,乃是爲了試探朝中人的反應與忠誠度。此時大權在握,而劉辨又暗弱易制,袁紹如何肯同意,提出要去請示太傅袁隗再說。
然而此時的董卓大軍已然基本到來,雒陽城内外十數萬大軍盡皆歸屬董卓,董卓那裏還有往日的虛假忍耐之心,聞言立時大怒道:“豎子!如今天下之事豈不決我?我今爲之,誰敢不從?爾謂董卓刀爲不利乎!”
袁紹心中雖懼,然面上卻強自反譏道:“天下健者,豈唯董公?”然後拿着佩刀作揖而去。
董卓知道目前還需要袁氏一族,而袁紹的聲望地位在袁氏之中極高,一時也拿他沒有辦法,隻得将廢立之事彙報給太傅袁隗。
說陳留王劉協乃是董太後撫養長大,号爲“董侯”。董卓自認爲與董太皇太後同族,加之劉協比皇帝劉辨要更加的聰慧有膽略,又是孝靈皇帝生前所欲立者,于是希望劉協能當上皇帝。
袁隗此時已然知曉,袁氏欲要獨霸朝堂的想法已然破滅,有董卓在京,這朝權隻能是雙雄并立了。爲了延續袁氏一族在朝中的地位,隻得同意了董卓的意見,準備行廢立之舉。
袁紹見袁隗同意了董卓的提議,頓時大感失望。認爲叔父袁隗乃是讓袁氏從獨霸朝堂,到被董卓一人所制的袁氏大罪人,因此起了另起爐竈之心,當夜便棄官逃亡至冀州勃海郡。
八月三十日,董卓在朝會上提出廢立之事,并以霍光事爲舊例,自比田延年,誰反對就立刻處死。滿朝文武隻有尚書盧植站出來抗辯,董卓被頂撞得無言以對,氣得罷會。後來董卓還想尋找機會殺害盧植,但被蔡邕、彭伯勸阻,盧植也棄官逃亡。
九月一日,在崇德前殿,尚書丁宮主持廢立儀式,太傅袁隗将劉辯扶下皇座,解除玉玺印绶轉交給劉協,然後扶劉協正式登基稱帝。
緊接着,董卓讓尚書宣讀策文,并彈劾何太後害死董太皇太後的罪責,将其罷免,遷入永安宮。
朝中大權在握之後,第二日一早,董卓便召集部下的六大中郎将之五,董越、胡轸、楊定、段煨、徐榮等人,以及樊稠、張濟等十校尉。更當堂而坐,殺氣騰騰的叫道:“韓易小兒,膽敢殺我親弟,你們誰人敢去摘其首級,以慰我弟的在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