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拿“收斂交易”做例子,資本市場上“配對”的金融産品數量,是有限的;而随着計算機信息處理能力的不斷提高,這種“配對”的金融産品數量,被一家掌握财技秘密的投資銀行,持續發掘消耗的效率,也會相應提高。
在這種情況下,使用收斂交易的投資銀行越多,這種“配對”的金融産品數量被耗盡的速度就越快,更進一步,這片區域變得“擁擠”後,都是扇動的“蝴蝶翅膀”,原有的秩序也就蕩然無存了,說白了,被玩壞了,那距離爆發新的金融危機,也就不遠了。
要知道,高弦可不是孤家寡人,他的羽翼之下,有高氏商業王國,還有香江國際金融中心這樣的系統,雖然具備一定的戰略空間,讓一時一地的的得失,成爲稀松平常的博弈籌碼,但俨然船大難掉頭,最怕那種措手不及的金融危機了。話說回來,巨頭大鳄們又有哪一個敢忽視金融危機呢?
如何在預判金融危機方面掌握主動?方法之一就是在足夠高的圈子裏,得到足夠有效的信息,而現在的大衛·洛克菲勒,就是很多高端圈子裏的核心角色。
不過,這次旨在打造年年舉行常态機制的香江全球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大衛·洛克菲勒并不會親自參加,原因很簡單,這種還處于成長性的圈子,年事已高、精力有限的大衛·洛克菲勒,沒必要事必躬親地參與,有威拉德·布徹這種門生,和其他部下到場,就足夠掌握相當程度的情況了。
另外,高弦打心裏還真不希望大衛·洛克菲勒來,因爲對方份量太大了,即使退居幕後了,也隻能糊弄糊弄大衆,在有心的精英群體眼裏,哪怕一舉一動,仍然被格外關注。
舉個例子,今年是一九九一年,前年的時候,大衛·洛克菲勒來率領一個背景堪稱強大的訪問團,包括前米國國務卿基辛格、前法國總統德斯坦、前一本首相中曾根、米國國際事務及外交政策領域重量級媒體喉舌《外交事務》雜志編輯威廉·海蘭德等人在内,到蘇聯去談,公開的口徑是讨論蘇聯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但明眼人隻要縱觀近幾年蘇聯局勢變化,便不難判斷,實際上未必那麽單純。
換而言之,參與創立了彼爾德伯格會議、三邊委員會等精英圈子的大衛·洛克菲勒,在一方面上,和統治世界之類的推測,聯系到一起,并非憑空猜測,而就算在米國國内,抓住這一點,站在大衛·洛克菲勒對抗方向的勢力,也不容忽視。
高弦和大衛·洛克菲勒走得近,無非爲了在如今的全球江湖裏生存和發展,能避免一個反噬,就沒必要再平添變數。
這種“走得近”的一個相處基礎,就表現在,那種控制世界秩序、統治世界的猜測程度之下的,不至于妖魔化的,國際化、全球化的共識。
在國際化、全球化這方面,洛克菲勒家族的态度,顯而易見地支持,如今聯合國總部大廈所在的那塊地皮,就是洛克菲勒家族捐贈的;大衛·洛克菲勒擔任大通銀行首席執行官期間,能把大通銀行的經營觸角,穿越冷戰鐵幕,擴展到全球七十多個市場,也得益于他積累的全球化資源。
而從高弦的利益出發,同樣顯而易見,高弦持支持态度,如果沒有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全球各個資本主義強國陸續取消本國金融市場上,黃金管制、外彙管制、銀行業準入等等的門檻,開啓資本全球化之門,高弦的商業王國、金融版圖,就不可能達到如今的高度。
隻不過,全球化非常複雜,在不同曆史時期、不同認知層次等等前提下,支持和反對的博弈從未停止,看看“老劇本”裏的大國博弈時代裏,貿易保護、反全球化等等現象,就可以對照着多理解一些了。
高弦支持全球化,主要針對貿易全球化、經濟全球化,至于其它内容,像大衛·洛克菲勒精英圈子圖謀控制世界秩序的那種容易引起猜測的全球化方向,就能避就避了,否則的話,高弦的故事,不是被和諧掉,就是走向玄幻了。
這次的香江全球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一個核心議題就是高弦設定的,對于俨然形成大約十年一次規律的經濟衰退,甚至經濟危機,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可行的解決之道。再樸素不過的道理,全球經濟這個水池子變大了,扔進一塊石頭所激起的波浪,更容易化解。
每個曆史時期,下至大衆、上到精英對全球化的主流感觀,都是不同的,而現在這個時期,蘇聯解體與否,恐怕也不是蘇聯的對手們,所能精确判斷的。有冷戰這個倒計時的大背景存在,逆全球化的能量,還能大到哪裏去?
因此,在香江全球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上,把經濟全球化做爲一個核心議題,展開讨論,有點高弦拿手好戲——大勢所趨的意味。
經濟全球化之前的貿易全球化,自數百年前地理大發現之後便加速了。
現在,香江金融管理局總裁高弦以會議東道主身份,公開正式闡述經濟全球化,從有效影響一個市場系統的實權者角度來看,一定程度上展示出了引領潮流的姿态。
在會議開幕的緻辭環節,和爲期三天的會議日程裏,高弦在闡述自己對經濟全球化的見解時,都旗幟鮮明地提出了,世界需要中國市場,不能再将其排除在外了。
對此,剛開始,與會者們的反應有點轟動,但沒等到第二天,就有了越來越認同的趨勢。
從統計數據來看,全球資本主義市場還在這一輪的經濟衰退當中苦苦掙紮呢,即使有着豐富的過往經濟危機應對經驗,确信終有一日擺脫本輪經濟衰退,但沒有誰敢拍着胸脯保證,精确預判那個曙光來臨的時間點,至少明年還要受經濟衰退的折磨。
在這種不容樂觀的背景下,大家還想賺大錢,不想辦法怎麽行呢?而屬于新興的亞洲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确實是一塊美味的大蛋糕啊。
雖然這裏面有轉變方向的抹不開面子因素,可幾個月前,英國首相梅捷已經捏着鼻子訪華過了,把最難堪的那個畫面領走了,其他人的面子壓力不會大了。
嗯,會議結束,回去後,是時候遊說正府,得到進入中國市場的許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