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原來這貨也就是個司禮秉筆太監,雖然在宮内有些地位和資曆,可一下子被崇祯皇帝提拔到禦馬監掌印兼内廠提督的高位上來了,時間一久,自然是有些飄飄然忘乎所以。
無論前世還是今生,崇祯皇帝都是頭一次當皇帝,實際上自己個兒也有點飄,怨不得别人也飄。
這次主要還是崇祯熟知曆史,知道這狗奴才對皇家忠心耿耿,能背鍋也有能力,革職和殺頭是不可能的,那樣隻能讓東林黨們歡呼。
崇祯稍微提點一下,打算讓這厮收斂着點兒,現在看來效果還是極好的,也就不在這件事上頭疼了。
方正化聯想到皇帝此前對付東林黨那個說殺就殺說誅族就誅族的勁,起先覺得自己多半也是要涼涼。
此時聽到這個話,他自然是如蒙大赦,抱着崇祯皇帝哭的心都有了。
方正化忙不疊的點頭,拍着胸脯打包票,看那意思好像是連年都不過了,就專門給你看着媳婦和兒子。
在這新春的佳節,崇祯皇帝神清氣爽的站在皇極殿前面,老是覺得這麽幹呆着太沒意思,忽然間突發奇想,要不搞個大閱兵試試?
想到哪做到哪,崇祯皇帝在一幫太監和宮女震驚的神情中,拍拍屁股就擺駕奔着英國公府去了。
張世澤本來在和全家人和樂融融的過年,忽然一個太監氣喘籲籲的跑來,說皇上要到了,好像是有大事,當下一府的人都是面色大變。
英國公府的歡聲笑語不見了,那可是當今的皇帝,聽說昨天小年還把一個禦史給砍了,誰敢怠慢?
府中上上下下的人都是緊張不已,一通忙活,總算是在崇祯皇帝還沒到的時候安排好了一切事務。
等了大約半盞茶的功夫,崇祯皇帝總算是帶着一大群廠衛番子和太監宮女浩浩蕩蕩的從街角轉了出來。
這府裏許多人還是第一次看見崇祯,可看來看去,這家夥根本不像皇帝,看那得意洋洋的小表情,倒像是某個作威作福的纨绔子弟。
無論心中如何去想,大夥在面上不敢露出任何不恭不敬,跟着張世澤趕緊把崇祯迎到府内,一頓寒暄過後,崇祯皇帝開門見山的把話說出來,所有人都懵了。
“閱兵,怎麽想起搞這玩意兒了?”
“是啊,勞民傷财啊!”
其實這個詞對于許多人來說,是既陌生又不陌生,怎麽說,大明其實對閱兵這東西還真是挺重視的。
永樂年間就曾搞過一次規模浩大的大閱兵,每當想起這回事,崇祯皇帝就羨慕不已。
據說閱兵結束後,朱棣在土木堡的行營接見了各國使節,帖木兒國使臣帶頭下跪磕頭,“叩首觸地”,全然不顧“我國無此風俗”。
帖木兒使臣更奉承說,這次帖木兒進獻的名馬,正是當年帖木兒國王的父親生前南征北戰專用的“禦用坐騎”,贈送給大明皇帝,也是爲了表達“最崇高敬意”。
其實崇祯一直都懷疑這厮之前那副不怕死的模樣是裝出來的,就爲了給之後的拍馬屁增強效果,事後的結果很顯然,這頓馬屁很成功。
那次“觀閱”的各國使節來自二十七個國家,大明軍威之盛在各國引起了巨大反響,單是帖木兒帝國,終明一世向中國派遣使節的次數就有60多次。
除此之外,中亞、西亞國家與大明的友好關系一直綿延到現在,沒錯,就是現在。
朱棣這厮托老爹和朱允炆的福,裝逼裝到全世界去了,那可真是最高境界,羨慕不來。
朱重八也曾經規定,每年年終各地衛所軍士都要考閱一次,每隔三年,又要大閱一次。
想法是美好的,但是執行起來就不一樣了,洪武和永樂朝的時候,各地衛所軍士尚且還能整個歪歪斜斜的“閱兵”應付應付。
到現在崇祯十八年,是壓根連應付都懶得應付,京軍這邊兒不知道多久沒閱過兵了也沒人管,地方上誰還鳥這麽個沒事找抽的政策。
作爲一名穿越者,崇祯皇帝在後世就知道那些鍵盤俠的厲害,現在這種時候,東林大佬們卻又不知比前世那些高了多少個檔次。
春節過去的很輕松,崇祯皇帝沒想搞什麽事兒,東林黨們也樂得清淨,算是雙方休戰了幾天。
崇祯十八年三月一日的時候,傳來那個消息可是讓滿朝文武議論紛紛,掀起了驚濤駭浪,崇祯要閱兵,而且是要大閱!
一時間,什麽“與民争利”、“勞民傷财”這種屁話又是鬧得滿城風雨。
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朝堂上的大佬們深谙進退之道,這種大事自己壓根就不會出聲,都是叫底下那些好忽悠的門生去喊。
京城這個地界早就叫廠衛控制住,抓進去幾個就消停了,京畿一帶也差不多,沒什麽大變化,可江南傳來的消息卻實實在在的讓崇祯皇帝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當然,和朝廷不對付的還是那個複社。
前段時間,南京吏部尚書馬士英新官上任三把火,上來就把複社重要成員,号稱雲間大才子的宋征輿給抓進去搞死了。
加之候方域這個慫蛋背叛複社,江南才子們憋着一口氣處理好自家之事的時候,也是在等待着能說話的機會。
所幸,崇祯這個昏君把機會送上門來了,要搞閱兵?還得問問天下的士子們答不答應!
朝廷一直都在走抑武重文的路線,崇祯十七年那一整年卻徹底翻了過來。
崇祯皇帝對士子和朝廷重臣的态度與之前截然相反,就好像殺豬一般,聽說廠衛在京師甚至又毀了幾個東林書院,那可是天下文人士子的搖籃,委實讓複社才子們氣的不輕。
這還不止,那昏君又搞了什麽忠烈祠把武夫地位擡高,開始将那些崇祯初年革職的閹黨召回重新任用。
士子們養尊處優慣了,狗眼看人低的伎倆也用熟悉了,看着那些粗鄙武夫在戰場上随便殺幾個人就能輕而易舉的爬到自己頭上,又哪裏受得了這個啞巴虧。
這一次閱兵的消息傳出來,複社裏面就坐不住了。
根據崇祯皇帝得到的消息來看,這次複社也學聰明了,輕易不再搞什麽死谏遊行的把戲,一個叫張采的人在錢謙益的授意下,寫了一本所謂的《昏君本紀》。
在《昏君本紀》一書的扉頁,張采也别指明,崇祯皇帝在前十六年其實是在佯裝聖明,不過那個時候,崇祯心中尚有一絲光明。
但是從崇祯十七年開始,眼見大明将亡,崇祯皇帝便是精神失常,徹底暴露了自己昏君本性。
接下來的内容更是字字誅心,張采在《昏君本紀》一書中詳細列述了崇祯十七年以來,崇祯皇帝的種種昏聩之舉,還有上天與之對應的亡國之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