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走在所有人前頭,伏念作爲主人和丞相李斯一起并排走在皇帝陛下身後,兩人身後便是蒙恬,蒙毅,以及尾随在最後的趙高等一衆宦官。
李斯有些感慨,他也曾是這裏的學子之一,有幸在小聖賢莊生活過一段時間,今日舊地重遊不免有些激動。
“陛下請看,此處乃是聖人孔子教學之處,如今仍然有我儒家學子在此讨論學術。”走到一處陰涼之地,有一個大樹立在此地,樹蔭下有石桌石凳擺設,伏念對嬴政介紹道。
嬴政走了過去,坐在一個石凳之上,打量四周。樹蔭下有石碑數塊,上面均都刻着論語上的字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嬴政讀起一塊石碑上刻着的文字,而後又看向另一塊石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啓奏陛下,此言均是論語内之言,便是教授天下學子學識道理,也是聖人之言。”李斯開口說道。
伏念接着李斯的話說道:“丞相大人所言不錯。陛下,儒家之道奉行禮法治國,天子是天子,臣子爲臣子,綱常不可亂,綱常亂,則天下必亂。是以在下認爲,陛下乃是人中之龍鳳,更要順天應民,教化天下,方爲明君之道。”
嬴政對于儒家的道理向來不是很推崇,自數百年前秦國先王建立秦國以來,便一直推行武力,發展國家經濟,曆數代而不變,爲後來的秦國一統天下打下了雄厚的基礎。直至嬴政登上王位,周天子亡故,大周王朝依然覆滅,禮制崩壞,對于伏念所說的禮法治國,嬴政并沒有太過在意。
嬴政笑着說道:“伏念先生所言确實有理,想當初那周天子也是以禮治國,最後如何?天下諸侯無一人服從起管轄,天子之位如同虛設,莫非這也是禮法之功勞嗎?”
伏念不爲皇帝陛下責問刁難所動,隻是拱手回答曰:“陛下聖明,此一時彼一時也。如今之天下已于周天子之時大不相同。陛下一統天下,将天下之權利彙集于帝王手中,更沒有分封諸侯與天下各地,這一點就比當初武王伐纣之後,分封各路諸侯,最後成也諸侯,敗也各個諸侯。”
“哈哈哈......”嬴政聽完伏念的話放聲大笑,笑完之後看着伏念說道:“那你又可知道此法是誰向朕說出來的嗎?”
伏念不解,他看向一旁立着的李斯,問道:“莫非不是丞相大人?”
李斯微笑着搖搖頭,他看了嬴政一眼,見嬴政沒有想要說話的意思,于是開口向伏念說道:“當年本相也是這小聖賢莊内的儒家弟子,有幸拜入荀子老師門下,不過老師門下弟子雖然不多,但是仍然有一人比李斯更有才華,這個方法就是他向陛下說出來的。”
伏念恍然大悟,他知道那個人是誰了,此人的确是才華橫溢,如果此人還在世的話,恐怕今日儒家的聲望要大上一倍還不止。“丞相大人說的是韓非師兄吧?”
“不錯,正是韓非,當初朕十分想要将其留在朕身邊,可惜他一顆心始終向着他的韓國,無奈之下朕隻好殺了他。如今看來,韓非向朕提出來的幾條建議的确不錯,大秦能夠有今日天下,韓非的功勞亦是不小。隻可惜啊,可惜......”說起這個有些遙遠的名字,嬴政依然有些惋惜。
當年韓非之事,讓還不是皇帝的嬴政算是傷透了心,他是如此的看重韓非,甚至允諾他秦國當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可是韓非始終不願意留在秦國。韓非的能力之強,讓當初的李斯,蒙恬等人很是忌憚,如果真的将其放歸韓國,或許不出數年,已經淪落爲秦國看門之犬的韓國不是沒有重新崛起的可能,韓國在秦國一統天下的過程中第一個被秦軍所滅,其中或許也是沾有韓非的一點原因吧。
李斯開口說道:“如今我大秦一統天下,這也證明陛下的确是天選之人,縱使韓非複活,亦不能擋我秦國一統天下之腳步。”
此時,顔路帶着人拿來茶水點心,擺在石桌上面,嬴政讓李斯等人還有伏念等都坐下,既然此處曾是孔子教學之地,那麽也算得上是一處福地,在此談論天下大事,也是一種樂趣。
“陛下,此乃我莊内青茶,請陛下享用。”伏念爲嬴政倒上一杯茶水,将其遞給立在一邊的趙高,然後說道。
趙高将茶水端給嬴政,嬴政聞了一下茶杯冒出來的熱氣,贊歎道:“好茶,比起朕在宮中喝的茶水都不遜色。”
“陛下說笑了,此茶不過是莊内的一棵茶樹上采摘的,倒也是平常至極,隻不過此樹乃是有先師孔子種下,後又經莊内數代人汲水澆灌,久而久之,味道确實比起尋常茶水多出了一份清雅之氣。”顔路是負責照料茶樹之人,對于茶水他比起大師兄要了解的要多。
“兩位蒙卿,你們覺得此茶水如何?”嬴政向蒙恬和蒙毅問道。
“陛下,臣覺得此茶味道确實非同一般,飲下肚中,隻覺得四肢通暢,渾身百般清爽。”蒙毅喝完茶水說道。
蒙恬說的比起自己的弟弟來倒是直接得多,他說道:“回陛下,臣是個武将,茶水和清水在臣的面前都是一樣的。至于陛下非要問臣有什麽感覺的話,臣隻是覺得好喝解渴罷了。”
伏念聽完之後微微一笑,他放下茶杯說道:“茶道精深,就猶如這竹簡之上記載的文字一般,同一句話由不同的人讀出來,不同的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蒙恬将軍之言雖是簡單,倒也頗有些大道至簡的道理,這茶水嘛,本就是讓人解渴用的。也正如方才所說,這品茶,讀書,治理天下更是一個道理,内容複雜,其目的卻是隻有一個。”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聖人以爲,治理國家,無非就是
這五條道理,一是敬事,二是取信于民,三是節用,四是愛人,最後便是這最後一句,使民以時。不知陛下和丞相大人,還有蒙大人以爲如何?”顔路在大師兄說完之後,緊接着師兄的話說道。
嬴政不解,開口問道:“此話何解?”
“陛下,顔路先生是在告訴陛下如何治理國家。儒家向來講求仁義,此仁,乃是做人之理論,也是治國之實際。作爲天子,如果隻想着如何充實國庫,而不是想着如何讓天下百姓富足,便稱不上仁愛之君。國富民強,不單是要國家強大,更是要百姓富足也是真的的強大。”李斯也曾苦讀論語,對于顔路說的這句話他也是銘記在心。
“丞相大人所言不錯,正是此理。”顔路朝着李斯拱手垂首見禮,而後說道。
李斯對于顔路的示好隻是微微一笑,他是儒家的學生不假,但是它的老師荀子則是更傾向于法家多一點,以至于他教出來的韓非,對于法家之道更是奉若神明。
“顔路先生确實有理,不過李斯倒是不敢苟同。正如先生說,此話出自聖人之口不假,但是當初聖人提倡仁以治國,結果如何?天下諸侯數百年征戰,周朝數百諸侯,最後生存下來的不過十之二三,其餘大多如花兒一般盛開之後凋謝。一如當年春秋五霸,越王勾踐之吳國,最後皆是泯然衆人矣。可見仁義治國雖是上乘之道,卻是要分時節,亂世還需用重典,國家政權穩定,才會富強,才會在亂世當中生存下來。”李斯對于自己曾經信奉的仁義之道早已丢棄,他更信奉韓非的法家之法,也正是因爲如此他才走到了今天的地位。
李斯說完之後,嬴政和蒙恬還有蒙毅不由得拍手叫好,此話說的确實精彩,讓伏念和顔路臉色頗爲有些難看。
“那丞相是否還記得聖人說的另一句話?”一個聲音傳來,聽在了衆人耳中。
衆人循着聲音望去,一個青年從遠處走來,寬衣玉帶,面容清秀,一席長發束在身後,緩緩朝着衆人走來。
等那人走進之後,伏念站起身來,爲嬴政和秦國衆人介紹道:“陛下,諸位大人,此乃伏念之弟,張良,字子房。”
張良跪拜嬴政,“張良見過皇帝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吧,方才朕進門之時見過你,怎麽此時方來?”嬴政對于張良有些印象,開口問道。
張良站起身,對嬴政躬身回答道:“陛下恕罪,方才腹中疼痛難忍,怕驚擾陛下雅興,于是便沒有跟來,還望陛下海涵。”
見皇帝沒有怪罪自己,張良直起身,對李斯開口說道:“丞相大人,相信大人還記得這句話吧。‘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說的便是這禮治與法治之别,相信大人不會陌生吧?”
李斯聞言,臉色忽變,想不到這個張良口才竟如此隻好,說的自己竟然已經有些難以招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