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使臣和呂不韋派的人同時到了函谷關,蒙骜命人打開城門,送化裝成商隊的使臣出關。七國中間雖然戰争不斷,但是七國之間的商隊往來卻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各國都心有靈犀,不管是在城池之内還是戰場之上都不許傷害七國之中的每一個商隊,不許劫掠貨物。因此諜報人員僞裝成商隊在七國之中往來也是七國之間秘而不宣的公開秘密,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樣,但是爲了所需的情報也就不得不默認了這種情況。
蒙恬收到了秦王嬴政賞的寶弓和汗血寶馬,十分欣喜,對着爺爺和父親說道:“當日如果能用上此弓,我便能一舉射死那個什麽信陵君,讓六國聯軍不攻自破。”
蒙骜看着自己的大孫子,對于蒙恬的騎射功夫十分滿意,爲了使蒙恬能夠再接再厲,故作嚴肅道:“這次雖然你差點就射死了信陵君,但是别忘了人外有人,你忘了當日是誰把信陵君救下來的。我看六國之中也不乏人才,以後你切不要以爲自己能力有多麽大,須知人外有人,如果不能保持這種心态,你早晚要在戰場之上吃大虧的。”
蒙恬聽了蒙骜的話,說道:“孫兒謹記爺爺教誨,孫兒日後定當勤練武藝,保證對敵人一擊必殺。”
蒙武在旁邊點了點頭,“你爺爺的話沒錯,王上賞賜給你良弓寶馬,就是對你最大的期望,你當不能讓王上失望才行。好了,你先下去吧,我與你爺爺有些事情要說。”
蒙恬背上嬴政賜的寶弓,騎着汗血
寶馬回自己營房去了,這次蒙恬差點射死信陵君,在函谷關當天便傳遍了軍營上下,他是蒙骜的孫子,蒙武的兒子的身份也漸漸被人所知,許多士兵私下裏見着蒙恬便喊少将軍,蒙恬也逐漸的接受了這種稱呼,更何況這種稱呼還是自己手下的那十個兵士先喊出來的。
待蒙恬走後,蒙武對蒙骜說道:“父帥,你說這次呂不韋派人去離間魏王父子能不能成功?”
蒙骜想了一下,“爲父也不敢說一定能成功,魏王自當年這個信陵君竊符救趙一事便一直對這個兒子耿耿于懷,這次魏王想要另立太子,我想如果魏無忌這次沒能鼓動其餘五國攻秦,那他這個太子一定被廢。就算這次離間之計未能奏效,但是隻要我們能守上函谷關一個月,到時六國人馬俱疲,便也沒了戰意,我們大軍出擊也能成功擊退六國聯軍。所以不管此次聯軍能不能擊敗我們,這個信陵君的太子之位都會不保。”
聯軍大營之中,信陵君在帥帳内來回踱步,自從那日差點死在函谷關,信陵君一直悶悶不樂,得知了救了自己一命的是一個齊國将領,名叫杜輝,于是将杜輝任命到自己的軍中,護衛自己的安全。
此事帥帳中沒有五國将領,全是信陵君手下的魏國将領,杜輝自從被信陵君提拔以後也決心跟随信陵君,于是脫離的齊國軍隊,投到了信陵君帳下。杜輝見信陵君面色不是太好,開口問到:“不知君上爲何事如此煩憂?”
信陵君見開口的是杜輝,說道:“此次攻秦前面戰事俱都順利,聯軍攻城奪地甚是順利,怎奈想不到卻被一個函谷關擋住了腳步。本君不甘心啊,眼看軍中糧草日漸缺乏,各國将領也都有了退軍之意,将士們也都逐漸失去了耐性,難道我們此次攻秦又要不了了之了嗎?”
杜輝說道:“君上何須如此煩心,當日那秦國蒙骜也曾說過,便是當年的我魏國大良造公孫衍,還有那齊國孟嘗君田文,以及佩戴六國相印的武安君蘇秦不都被這個函谷關擋住了攻秦之
路嗎?所以即使君上沒有攻打下函谷關,天下人也隻會認爲是函谷關易守難攻,而不是君上領軍之過。”
“杜将軍說的極是,請君上莫要煩心。”帳中其餘魏國将領也都開口勸解信陵君。
信陵君坐到位子上,說道:“杜将軍雖然說的是這個道理,但是本君不甘心啊,自從當年被父王驅逐出魏國,直到十多年後我才回到魏國,雖然依然是信陵君,但是在父王眼中卻依然把我看成了一個偷盜之人,若非此次他想廢掉我這個台子,想立幼子爲太子,本君也不會大張旗鼓來攻打秦國。”
杜輝見信陵君如此說,心裏便明白怎麽勸都是無用的了,于是便不再說話。此次攻秦自那日兩軍交戰以來便再無大的争端,其間秦軍一支小部隊出了函谷關想去聯軍後方截斷聯軍的糧草供應,被杜輝得知,于是杜輝領兵将這支偷襲的軍隊擊敗,并俘虜了好幾個秦兵,得知那日在函谷關上差點一箭射死信陵君的人乃是一個十三歲的少年,還是蒙骜的孫子,名叫蒙恬,便暗暗記住了這個名字。同時他沒将這件事告訴信陵君,他怕信陵君在得知了自己差點被一個十三歲的孩子差點射死,惱羞成怒之下會做出不好的決斷。
又過了幾日,有人從函谷關外進來,向蒙骜禀報,呂不韋的間敵之策已經成功奏效,請蒙骜這幾日觀測聯軍營中動向,準備向聯軍發起進攻。蒙骜聽完之後命令全軍備戰,并命人密切注視聯軍動向,一有風吹草動即刻來報。
兩日後,魏王使臣來到聯軍營中,命信陵君交出兵權撤兵回國。其餘五國将領在得知魏王想要撤軍之後,便紛紛命人回國向自己的大王報告,請求撤軍回國。衆諸侯得知了魏王想要撤軍的消息,也知道函谷關久攻不下,于是也命手下将領開始帶領自己的軍隊回國。
蒙骜聽到探子彙報說聯軍大營之中有拔營撤軍的迹象,明白時機到了,便命令大軍白日休息,戰馬喂足糧草,天黑之時做飯,二更出發,前去攻打聯軍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