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宋師道率領的宋閥騎士經過了拱橋,輪到蘇啓的三輛馬車過橋時,從河道上遊突兀地飄來了一葉小舟。
這小舟速度極快,不過幾個呼吸間便已至不遠,可看到舟上坐着一個身披蓑衣、頭戴鬥笠的漁翁,身邊擺着一個魚簍,手持一根魚竿,正在安心地釣魚。
這船在動,也能釣得上魚?
更令人古怪的是,除了這釣魚翁之外,舟上沒有其他人,說明這船沒人在劃!
宋智在後方一看到這舟、這釣魚翁,眼睛頓時一眯,大聲喝道:“敵襲!”
他聲音還未落,河水突然被掀開,數十道人影從河中蹿了出來,飛身殺向三輛馬車,這些人早埋伏在河中,既然猜不透蘇啓在哪輛馬車之上,那就将這三輛馬車一起摧毀。
那舟上的釣魚翁也騰身而起,一躍便是十多丈,手中的魚竿直直向一輛馬車抽去。
魚竿上哪有什麽魚線魚鈎,竟是内力真氣凝練如絲,這份功力,當真可怖!
魚竿揮出的力氣之大,抽開了空氣,其速度之快,比空氣的爆音還先到,這一擊若是抽實,一塊巨石也得當場粉碎!
僞裝成騎士的蘇啓反應也賊快,知道敵人來了,在他跟着的那輛馬車一抓,他那杆特制的狙擊槍被他拿在了手中,瞬間便是三發子彈朝那釣魚翁射去。
甯道奇應梵清惠之邀,下山除掉人教教主,他僞裝成釣魚翁出手,剛将手中的魚竿揮向可能是那人教教主所坐的馬車之一,馬上一股驚人的危機感在他心頭升起,迫得他眉心祖竅刺痛異常,有種生死間的大恐怖!
蘇啓離甯道奇有大約有二十丈左右,在這等距離之下,被蘇啓用狙擊槍突襲,哪怕甯道奇在蘇啓開槍的第一時間便感知到了,也會被逼落在下風。
二十丈,約是六十七米,而蘇啓這把狙擊槍的子彈初速度高達一千八百米每秒(狙擊槍子彈最高速度多少?哪位大佬誰能告訴我下?),即使出膛之後,速度下降,那也仍舊在一千米每秒之上,甯道奇想要安全無傷,那就至少要在007秒之内,完全躲開子彈!
可蘇啓是突襲,射出的子彈數也不是一顆,而是連射三顆,且經過蘇啓大腦的計算,将周圍的風速、雨速都計算在内,還參考了人教所知與石之軒所提供的信息(老石和甯道奇、四大聖僧都交過手),甯道奇想要不付出代價就躲過,那絕不可能!
甯道奇反應真十分驚人,畢竟是宗師中最頂尖的一批高手,體質早已超越了普通人,不可以常人度之。
他手中的魚竿反揮回來,和一顆子彈撞在了一起,同時雙掌揮出,磅礴的真氣浩蕩而出,迎向剩下兩顆子彈。
正是甯道奇絕技——散手八撲!
可他出掌于匆忙,能發揮出“散手八撲”幾成的威力?
遮在鬥笠下的蘇啓一笑,手中的狙擊槍再次射出了子彈,甯道奇的反應早在他計算中,他今天将再一次展示他大腦那遠超常人的計算力和洞察力。
大腦全速計算之中,感官被催發到了極緻,蘇啓感到周圍的一切盡在掌控,無數本很雜亂的聲音在此刻異常清晰,各種氣味能一一分辨出來,此刻橋上每個人的行動都在模拟計算當中。
本來蘇啓的身體就達到了原世界人類的巅峰,修習過武學内功之後,再一次獲得了提升,論及真實戰力,蘇啓不比這世界的大宗師弱半分,除内力是他弱點之外,其他方面更強于這些人!
如果配上了科學的裝備,這家夥簡直是人形終結者!
都小看了他啊!
再次射擊,不是三顆子彈,而是三顆、三顆、再一顆。
最終一顆子彈打出,甯道奇揮動的手一滞,前三顆迫他,中六顆封住他五十一種可能的躲避防禦方式,最後一顆取他性命。
在甯道奇驚愕的眼神中,最後那顆子彈撲面而至,可他已經來不及躲了,他鼓起體内的真氣,倉促形成一層真氣護罩擋于身前,可怎能有用?
子彈鑽入甯老道眉心,一抹鮮血橫飙而起。
這一切發生的太快了,其他人都還沒察覺甯道奇被殺了。
蘇啓的三輛馬車已被襲擊者打爆了,可打爆後,從兩輛車中出來的不是碎屍,而是大量的無色氣體,鋪天蓋地蔓延開來。
兩種氣體在空氣中混合交織,生成一種具有強烈麻痹緻暈作用的無色毒氣,所過之處,管你是宋閥人手,還是來襲的各方高手,都受到了影響。
這當然是蘇啓的傑作,他料到這些家夥會破壞馬車,怎會不提前做些準備?
第三輛馬車也被打爆了,可這次從中出來的不是氣體,而是一個人,石之軒猛地撲出,一掌印在了一個和尚胸口,渾厚的内力透過肺腑,将其打得吐血倒飛。
“嘉祥大師,當年你追得石某東躲西藏,可想到會有今日?”
石之軒對這和尚冷笑道,身影如幻,緊跟而上,雙手揮動,或用掌,或用指,連連向嘉祥大師攻去。
“是你,石之軒!”
三論宗嘉祥大師認出了石之軒,頓時暴喝出來。
其他三聖僧見嘉祥大師被石之軒打得吐血,想過來支援,可他們也被馬車中釋放的氣體所影響,一時難及時支援。
蘇啓所用的毒,是專門爲了對付這些可能到來的宗師級高手,雖然他們即使屏住了呼吸,但依舊吸入了少量,在體内産生了作用。
石之軒,蘇啓事前給了他解藥,自然不受影響。
這時,撲通”一聲落水聲傳來,一具屍體掉進了河中,引起了衆人的注意,所有襲擊者的臉色一下子變得很不好看,他們可都知道那具屍體是何人!
那可是“散真人”甯道奇啊,三大宗師之一,被譽爲中原武林第一人,這才開戰多久,就被人殺了?
是誰有如此功力,竟連甯道奇都殺了?
所有來襲高手心頭不禁蒙上了一層陰霾,這次……可能他們要全部栽在這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