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中郎,你忙着呢!”
在趙雲抵擋馬騰的時候,太史慈來到了蔡邕的府中。
“哦?是子義啊,今日怎麽這麽清閑?”見到太史慈,蔡邕朗聲一笑,忙沖他招手“來來來,這邊坐。”
蔡琰見到太史慈,心裏也有些過意不去,畢竟上次趙雲還替太史慈求過親,蔡琰盈盈一笑,忙轉身進了屋,不一會,就拿來了一壺剛沏的清茶。
太史慈笑了笑,對蔡琰到了聲謝,求親的事,他并不知情,就算知道,也不會多想。
“蔡中郎,我此番來見過,是來向老人家辭行的。”
“你要去哪裏?”蔡邕有些納悶,忙問道。
太史慈笑了笑“我要去北海一趟,聽說孔北海遇到了麻煩,我想去北海探望一下,昔日我在遼東避禍,老母親沒少受孔融大人關照,若是能幫上忙,我責無旁貸,此其一,其二,我想順便請兩個老朋友來洛陽,特來求蔡中郎親筆書信一封,由您老出面,我想劉政邴原兩位名士一定能夠來洛陽爲主公效力。”
“劉政,邴原?”蔡邕對這兩個人并不陌生,便問道“這兩人都是當代名士,可都不好請啊,就算老夫親自寫信,也未必有用,當初邴原幾次被孔融征辟,孔融都沒有把他搬動,後來邴原甚至躲到了遼東,劉政的事情,我也略知一二,聽說也曾避禍到了遼東,遼東太守公孫度妒忌此人的才能和威望,甚至想要派人殺他。”
太史慈點點頭“中郎大人說的不假,當初我也避禍去了遼東,因緣巧合,我跟他二人成了好友。”
太史慈想的很周到,擔心自己請不動劉政和邴原,便來央求蔡邕,這樣一來,手中有了蔡邕的親筆信,再加上太史慈和他們的交情,太史慈相信,事情必定能夠成功。
之所以要請劉政和邴原來洛陽,做這些,太史慈都是爲了趙雲,眼下洛陽百廢待興,正是用人之際,若是能請出這兩位名士,不僅讓趙雲得到了兩位幫手,也能提高趙雲的名望。
太史慈把自己避禍去遼東的事情,簡短的說了一遍,說來,這還跟蔡邕有些關系,當初,太史慈在東萊郡做官,郡守和太守發生糾紛,他奉命去洛陽送信,2000裏路,太史慈日夜兼程,不辭辛勞的到了洛陽,見太守派來的人早就到了,太史慈急中生智,假裝好意提醒那人,說奏表的格式不對,當對方把奏表拿出來後,太史慈毫不猶豫的拔刀給毀掉了。
而當初奏表的格式,正是蔡邕給朝廷提議建議制定的。
蔡邕聽完事情的經過,對太史慈俠義之舉,非常欽佩,很痛快的答應了太史慈的請求。
當信寫完之後,蔡邕擔心的問道“此去北海,不遠千裏之遙,一來一回,時日可不短啊,你此番離開,趙雲知道嗎?我聽說馬騰已經帶兵打來了,這個時候離開,合适嗎?”
太史慈歎了口氣“我也知道不合适,可是,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先報,此番孔北海有難,我豈能坐視不理,主公那邊,哈哈,等回來後,認打認罰,他太史慈絕不怨言。”
蔡邕這才明白,敢情太史慈要先斬後奏,來個不辭而别。
但太史慈認爲,有方悅和田疇守衛洛陽,一定不會有事,替趙雲效力,機會有的是,就算把命都獻出去,太史慈也無怨無悔,但是,想償還孔融的恩情,機會可不多見,遲遲不能報恩,太史慈心裏也難以安心。
拿着書信,太史慈剛要離開,蔡琰走了過來“太史慈将軍,文姬有個請求,還望你能答應。”“請求?你太客氣了,什麽事,盡管說,隻要我能辦到,一定幫你。”太史慈笑着回道,他一向磊落豪爽,别人有事求他,絕不含糊,一定會伸手相助。
“文姬想認太史慈做兄長,不知将軍可願意?”
蔡邕楞了一下,知女莫若夫,看了一眼蔡琰,蔡邕猜到了她的心意。
這樣一來,今後趙雲再也不會幫太史慈來提親了。
“哈哈,行,妹子若是不怕我高攀,我當然願意了。”太史慈樂的都合不攏嘴了,這事便這麽定了。
太史慈回家見到母親,立馬老老實實的跪在了地上,把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訴了母親,未經請示,就私自離開,可以說,太史慈這事辦的有些過火。
“兒啊,你爲什麽就不能去跟趙将軍說一聲呢,趙将軍并非不講理之人。”
“母親,我知道,他一定會答應的,可是,我卻不能這麽做。”
太史慈的回答,讓母親哭笑不得“這麽說,你非要再挨一頓闆子,心裏才痛快!”
太史慈解釋道“母親,正因爲主公會答應,所以,我才不會見他,因爲,大家各司其職,不少将士還在函谷關浴血殺敵,他們都是好樣的,可我,卻是因爲私事而離開,因私廢公,理應受罰,我若請示了他,這頓闆子可就打不成了,那樣,我心裏更難受!”
“也罷,兒你就放心的去吧,母親這就去給你準備傷藥!”
太史慈的母親深明大義,沒等太史慈離開,就把藥提前準備好了,因爲,兒子回來後闆子肯定少不了,這傷藥一定能用得上。
太史慈連夜離開了洛陽,一路飛馬疾馳,朝着北海兼程而去。
太史慈的表字,是子義!人如其名,從生下來開始,義這個字,便注定會陪伴他一生。
替郡守送信,明知道會得罪州府,太史慈毫無怨言,送信之後,東萊郡守果然把他當了替死鬼。(因爲郡守告州府,本來就是以下犯上,就算太史慈把奏章及時的遞給了朝廷,東萊郡守也不想把得罪州府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便全都推到了太史慈的身上。)
邴原曾問他“你後悔嗎?”
太史慈并不後悔,雖然郡守的做法讓人心寒,但太史慈卻說“我若不能竭盡全力完成郡守大人的托付,那麽錯的,就是我了!”
到了遼東,太史慈又幫了邴原和劉政,别人有難,他絕不袖手旁觀。
孔融照顧太史慈的母親,太史慈銘記肺腑,一直暗暗告誡自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