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1617年的三月底,春季到來,雨水逐漸增多。
前幾天下了一場暴雨,京城西南的小清河水位暴漲。當時北進支隊就在河西一個莊子裏駐紮,得知消息的杜松立刻率軍突襲而至,隻用了兩個時辰行軍五十裏,速度奇快。
下雨天,反賊的火铳和火藥就沒法用。這就等于折了對方一半的兵力和最強的攻擊手段。河水暴漲等于截斷了反賊向東的道路,它就隻能向南或者向西,追擊起來就方便了許多。
追了半個月才等來如此大好機會,杜松如何能放過?他親自帶了兩千兵力,快馬加鞭在雨夜行軍,吃夠了苦頭總算趕到地頭——結果就發現反賊的戰鬥工兵愣是在一個時辰内修了一座浮橋,跑掉了。
杜松帶着自己的家丁望着被拆毀的浮橋直發愣,他們萬萬沒想到這世上竟然還有人能玩這一手絕活——就靠木樁和繩索,反賊愣是拉出了這麽一座浮橋。明軍别說有沒有這份技術了,光是這份指揮和組織能力就嚴重不足。沒有那個工匠會這麽玩命的。
在意識到官軍機動性嚴重不足後,杜松隻能上報朝廷不要再搞追擊的模式,改爲四面張網的固守卡點模式。
十幾萬趕到京畿的勤王人馬根本稱不上是軍隊,很多就是被官府征發而來的民夫。這些人還惦記着開春了家裏幾畝地沒耕種,想盡辦法的逃走。于其讓這些人不情不願的去追反賊,還不如讓他們把守各地城鎮。
也不知是不是這招真有效,反正喜歡像耗子般到處亂竄的反賊這次居然跑到通州待着不動了。杜松爲此不敢大意,他沒有再輕騎追擊,而是回到後方重整兵力,跟另一員追擊的将領劉綎在小清河彙合。兩人這會就站在河邊看着幾天前反賊拆浮橋後留下的一段。
“當時這河水湍急否?”劉綎綽号劉大刀,是明末一員宿将,已經年近六十。他老當益壯,奮勇争先,其麾下數萬人馬,其中有三千精銳家丁,兩千浙兵也很是敢戰。
“當時雨夜,河寬三十多丈,水流湍急,馬不能渡。”杜松歎氣道:“杜某問過營中工匠,皆說這等天氣不可能修浮橋。可周圍的百姓卻傳言反賊如天兵天将,雨夜架橋猶有神助。我麾下将士雖然半信半疑,卻也頗爲影響士氣。”
劉綎樂道:“不過是能架橋而已,說不定隻是有些我們沒想通的門道。據報反賊又停駐通州,我二人聯手殺去,破賊易耳。”
易耳?
杜松聞言苦笑,卻不好當面駁斥。跟這夥反賊交手都快一個月了,官軍就沒占到半點便宜。數萬人馬聽着挺多,可真正能打的也不過萬餘。這麽一堆人追在反賊屁股後頭東跑西跑,一不小心還要被其反噬,真是把人都累死了。
劉綎卻頗爲樂觀,笑道:“聽聞反賊有怪鳥可飛天投擲火藥,劉某特意備下了一批‘神火飛鴉’。反賊怪鳥再來,定可破之。隻要反賊不再亂跑,我二人隻管從地面殺過去。杜老弟若是有難處,這次且讓老哥我來搶個頭功。”
你是沒嘗過那些反賊的厲害!
杜松心裏腹诽,卻巴不得讓劉綎去碰碰周青峰的黴頭。他一拱手說道:“杜某手下兒郎連日追剿,确實疲憊。劉老哥願意幫忙,我獻醜不如藏拙。”
兩個總兵定下攻守之策,便帶着幾千家丁先走,一天内趕到通州城五裏外。當得知反賊竟然入城不走,二人頓時大喜,連忙帶兵一擁而上,截斷道路,守住關卡。他們也不立刻進攻,等到後續數萬大軍接連而至,竟将通州裏三層外三層的團團圍住。
這期間反賊怪鳥果然出來搗亂,劉綎連忙使出重金打造的‘神火飛鴉’進行驅逐,阻止怪鳥靠近己方陣地。地面上,其義子劉招孫作爲先鋒反複試探,确認了反賊的陣型布置。
“義父,反賊入駐通州,逼迫城中百姓爲其修築工事,顯然是想盤踞此地。不過他們不擅營造,工事修的極其草率,就是在城東豁口百米之内外挖了些不寬不深的壕溝,着實可笑。
除此之外,反賊人手不足,竟然放着東面以外其他城牆不守,任由我大軍搶占。他們僅僅在城内修了些街壘,布置了些許長矛火铳。這些單薄防守顯然是不知兵,活生生将自己置于險地等死。”劉招孫年輕氣盛,洋洋灑灑說了一通自己的見解。
劉綎到底是沙場老将,聯想起反賊雨夜造浮橋逃跑的事,微微搖頭道:“事出反常必有妖,這夥反賊若是真不知兵,早就被剿滅了,如何會等到現在釀成大禍?你再帶人去探查,我軍兵多将廣,死上些人也不打緊。”
劉招孫立馬點頭稱是,又帶人去查。城東豁口一目了然,想要埋伏也不太可能。于是他帶人進城,驅趕些雜兵在彎彎曲曲的街巷中探路。
這一探倒是探出不少問題——複雜的街巷内被布下了大量地雷炸藥包。有絆發,有拉發,貿然進去一百多雜兵,轟轟炸幾下幾乎死絕了。
反賊擅使火藥已經在官軍中形成共識,劉招孫也不敢拿自己的小命去試試對面動不動就如同九級術法轟擊的炸藥包。于是他回去便建議劉綎在城内用雜兵佯攻牽制,從城東豁口處殺進去。
劉綎帶着官軍在通州城外布置,周青峰也在城内布置。他見大批官軍包圍,本想用三翼機去丢炸藥,卻沒想到對面的官軍動用一種能飛上天的古怪傀儡。那東西不怕死的撲上來就炸,把周青峰吓的夠嗆。三翼機沒有空中攻擊能力,于是丢炸藥的事隻能作罷。
戰争雙方誰也别想輕易從空中發動攻擊,于是戰場回到地面上來。周青峰想給官軍來個狠狠的教訓,可他也苦于兵力不足隻能防守半座通州城。除東面外,其他城牆全都放棄,任由敵人入城進行巷戰。
鑒于封建軍隊沒有軍官督戰就缺乏戰鬥積極性,布下大量地雷的周青峰倒不擔心敵人能從城内方向形成突破。而他給官軍布置的好戲也就在之前被炸開的通州城東,這裏有一片長十多米的城牆廢墟,現在廢墟中被清理出兩個左右各四十五度射界的通道。
通道後頭布置了兩門一百五十毫米口徑的1617年式短管重炮。
由于負責工程開發的趙澤硬着頭皮去守海蓋防線了,所以他沒空給周青峰開發火炮。可造炮也不是非要趙澤親自來,‘革命軍’從南京兵仗局招募了不少具有打造火器經驗的工匠,明軍更是早就有使用火炮的經驗。于是趙澤幹脆下發任務讓招募來的工匠自己造炮。
造炮的技術細節是趙澤制定的,1617式短管重炮仿制了大名鼎鼎的拿破侖山地榴彈炮。架退式的結構,高大的兩輪炮架,附帶高低機調整射角,方向調節就隻能依靠調整炮架。
這玩意最大的特點是輕便可拆卸,由于是木制結構,炮管又短,全重才三百多公斤。分解後最重的炮管也不過才一百公斤出頭,機動性非常好。必要時候它甚至可以用四輪馬車拖着走,跟上部隊行軍的步伐。
爲了搞定這兩門炮,‘革命軍’的工程部搞了一系列的技術大躍進。光是砂模鑄造就是一個用途極其廣泛的黑科技。此外還有水力镗床也被造了出來,解決了一米深炮管的加工問題。至于調節高低機的螺紋和卡鎖結構,更是機械生産中必須面對的問題。
由于缺銅,這炮是熟鐵鑄造。可由于缺乏鋼鐵檢測設備,鋼鐵廠對自己的鋼鐵質量都沒太大信心,這炮的裝藥就不敢用太多,生怕炸膛。
這就導緻這炮的口徑不小,可實心彈射程隻有大概五百米,霰彈則縮短到兩百米。爆發射擊每分鍾兩發,持續射擊就隻能退到一分鍾一發。
火炮總共制造了四門,其中一門在進行極限測試中損壞。一門留在金州進行訓練,剩下兩門就被新組建的炮兵連一路水運帶到了通州,擺在了城東的城牆廢墟間。
五百噸的駁船除了運來火炮,還運來了大量備用的火繩槍,甲胄,火藥,彈丸,藥品和糧草。這些東西都足以讓北進支隊在通州城内堅持很長時間。
周青峰對這兩門火炮更是寄予厚望,明軍沒來之前就要求炮兵連進行實彈演練。他對訓練結果也很滿意,非常期待明軍會以何等姿态來面對自己新到手的玩具。
等到三月末的最後一天,戰争雙方都覺着自己萬事俱備,迫不及待的想要厮殺一番。老将劉綎已經将通州圍堵的水洩不通,數萬人馬布置完畢。他采取了義子劉招孫的建議,兩面夾擊,東面主攻。頭一個上陣的就是從南京調來的衛所都司姚國輔。
都說反賊火器厲害,姚都司手下别的沒有,也是火器厲害。他帶了兩千人馬跟随劉綎,軍中帶着大量的偏廂車。大戰的第一天,這些外部鑲嵌鐵片甚至附加木盾的偏廂車就被推着向通州東面的豁口,殺了過來。
每輛偏廂車上配有滅虜炮,還有兩名火铳兵。
大明朝的火器種類非常之多,雖然大部分都是開玩笑的貨色,卻也有些能派上用場。這滅虜炮便是其中之一。它在明軍中屬于車載的中型火炮,直接安裝在車上,并排放三門。炮管用鐵箍強化,每門重五十公斤,可以發射一斤左右的彈丸。
不要笑,這東西跟虎蹲炮一樣,真的就是明軍中難得實用的火器。至于火铳兵,跟近衛女兵用的火繩槍差不多。隻是制造時粗陋點,外觀别扭點,重量大一點,也是能開火殺人的武器。
這些偏廂車造價便宜,一上來就有兩三百,頭前一排還全部都是強化防禦的盾車。盾車前頭都是兩層一指厚的木闆,木闆中間灌滿了泥沙。臨戰時還朝泥沙中灌水,甚至再蓋上一層灌水的厚棉被。
這玩意就跟土坦克差不多,又笨又重,四五個人推起來都費勁。地面稍有坑窪就難以前進。可它防禦效果真的好,普通火铳是絕對打不穿。明軍用自己的火炮來打,也要守城用的大将軍炮發射四五斤的鉛彈才能打得垮。
可大将軍炮動辄數千斤,搬運不便也打得不準。通州城上更沒這玩意。雖然前不久有消息說反賊也運來火炮,可又說反賊的火炮個頭很小。明軍以己方火炮的威力和重量進行推測,覺着反賊的火炮威力應該極其有限,發揮不了什麽大作用。
此刻大戰開啓,負責指揮的姚都司站在數百米之外遠遠望去,隻見反賊在城牆廢墟中似乎确實布置了火炮。看體型,那火炮确實不甚大。更重要的是數量才兩門而已。
“切……,兩門炮有什麽用?”姚都司心中不屑,“本将這邊光盾車将有五十,滅虜炮上百。我就是聽着讓反賊打,打到炸膛又能打得了多少?隻要等我車陣逼近,後續的将士自然能殺上去。這剿賊的首功可就是我的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