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漢強的大軍退回了遼西,整個戰線再次恢複到原先的狀态。
看是整個戰役從原點又回到了原點,雙方互有損傷沒有決出勝負,不過相對于皇太極來說,他的日子更加艱難,呂漢強的目的一部分已經達到了。
一場大戰,主要損失的是他上三旗的親軍人馬,正黃鑲黃旗算是徹底的打殘,而兩萬漢八旗,一萬多朝鮮的奴才軍的損失也是不能承受的,那畢竟是大金最需要的壯勞力,這樣算起來,這次足足損失了接近五萬人馬,是京畿之戰之後,最慘痛的損失。
同時這場大戰是在遼東地區展開的,讓本來就被呂漢強燒殺成一片白地的遼東地區,徹底荒蕪成一片荒原,這一片原本遼東最富庶的土地,要想恢複往日生機,已經是絕無可能。
還有最大的損失就是他的财物和人口。
這一次面對呂漢強的進攻,完全就是一個賠本的買賣。
原先後金的八旗部隊,平時爲民,戰時爲兵,是沒有軍饷錢糧這一說的,不但沒有軍饷,而且征集參戰,還要求所有的旗丁自備糧草刀槍,而且嚴格規定,戰争中所獲得的繳獲,必須七成歸國庫。但即便是這樣,隻要一聽到戰争召集令,所有的人馬都踴躍參加,因爲那是一個發财的機會。
而現在卻不同,現在是防守,沒有繳獲,隻有付出,打仗是一個燒錢的活,即便是那裏幅員遼闊人口衆多的大明國朝,在前幾年,也被這連綿的戰争差點拖向死亡的深淵,何況是家底薄弱的後金?僅僅是這兩年由攻轉守,已經讓皇太極感覺到财政上的捉襟見肘,入不敷出。
這次近十萬大軍的調動,消耗了無數的糧食器械,尤其是爲了鼓舞正黃鑲黃旗的士氣,驅趕正紅旗和鑲紅旗上戰場,皇太極不得不破天荒的拿出自己的體己銀錢,事先給予賞賜,這更讓他的戶部雪上加霜,不得不取消原先想要赈濟那些災民的決策,任由呂漢強的饑荒計劃而造成的無數饑民,啼哭慘号凍餓而死。而這樣的舉措的結果是,遼東地區開始出現動亂,绺子,也就是占山爲王的杆子已經四處而起,他們爲了生計四處搶掠,更加重了後金的危機。
皇太極還有一個最要命的損失,那就是人口。
戰争不過持續了僅僅四天,但正是因爲這四天,後金無力顧忌雙方的封鎖線。趁着這次雙方戰争,沒有人去理會那些逃亡人的機會,無數遼東的漢人百姓,在規避已經出現的饑荒逼迫下,在呂漢強優厚的讓人發指的條件下,拖家帶口,沒日沒夜地投向了遼西,僅僅這四天時間,就讓埃着遼西縱深三百裏之内,漢人人口爲之一空,這才是最讓皇太極憂心忡忡的。
女真人出身大山,根本不懂耕作制造,國土内所有的土地和作坊,都需要漢人來運作操持,商業上更是如此,結果随着漢人大量的流失,無數的土地被荒蕪,無數的作坊被抛棄,商業也已經幾乎停頓,整個大金國即将進入癱瘓。
而就在這關鍵時刻,眼看着寒冬就要來臨,更大的饑荒已經爆發,皇太極已經沒有時間去****傷口,準備對呂漢強再次發動戰争,别說戰争了,連挑釁一下都不敢了,生怕惹火燒身,他的當務之急是籌集糧食,安定轄區内的百姓,以應對眼前巨大的災難。
皇太極憂傷焦躁的時候,呂漢強的日子過的也不如皇太極悠閑,回到遼西之後,掩埋了烈士的遺體,發放了傷殘的撫恤,整編出戰的隊伍,已經讓呂漢強忙得焦頭爛額,而向上面彙報戰況也是呂漢強的當務之急。
攤開紙筆,呂漢強很詳細的将這次戰鬥的起因,戰鬥的目的,還有戰鬥的過程以及結果,當然還寫上了他認爲給皇太極造成的巨大打擊,詳細的向崇祯彙報了,這一點千萬不能隐瞞,因爲崇祯是個精明的人,尤其現在天下皇家驿遞商行的情報幾乎達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想要隐瞞也是隐瞞不住,隻能增加崇祯的猜忌。
本來呂漢強和崇祯的關系就是微妙的,如果猜忌之心一起,那麽這微妙的平衡就打破了,而自己和崇祯打破這種關系,對整個大明都不是好事。
如果像當初一樣,自己站在朝堂之上,對于這些東林文臣們的攻擊,呂漢強有八百個理由等着他,最終他們攻擊自己不過是自取其辱,實在不行,還是按照當初的習慣,說不過你打得過你,就你那把文成一個個小雞子一樣的體格,呂漢強現在絕對一個單挑滿朝堂,按照朝堂争鬥的規矩,有一個底線大家誰也不捅破,那就是隻要你站在大義的面兒上,你就可以肆意出手,打了他也就算白打了。至于大義,呂漢強自己最拿手的就是尋找大義了。
但現在卻不行,自己遠離朝堂,用奏折自辯和寫信解釋這兩個辦法,都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這就是當年歐陽修所處的煩惱。因此呂漢強不得不捏着鼻子,仔細的爲自己這次出兵尋找着,表揚與自我表揚的理由。
這份奏折相當難寫,因爲在這次起兵上,雖然這是出于國家大義當前局勢考慮,但畢竟在那些朝臣和崇祯的眼裏,絕對是自己罔顧國家大義,隻圖一己之私,這在春秋大義上就不占腳跟,尤其這次,由于急于脫身,沒有斬獲人頭,這在整個大明國朝叙軍功的時候,是不作數的,也就是說,自己做了一次沒有一點軍功,卻損失了1萬人馬的敗仗,臨走的時候,孫承宗倒是想幫着呂漢強說些什麽,但還是因爲這個嚴苛的條件,讓他無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