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峰這個試映,與香港傳統的“午夜場試映”壓根沒關系,在座不是被邵氏和佳藝拉來捧場的大哥和大佬,就是徹頭徹尾的自己人。
這時不要說電影越往後越讓人難以自拔,就算羅峰拍的不怎麽樣,大家也不會像真正的“午夜場試映”那樣,指着鼻子罵得他狗血淋頭。
那些匆匆趕來的記者和編輯,在影片後半段才拿着邀請函趕到,當然弄不明白電影後半程在講什麽,這些人才是真正的一頭霧水。
影片的最後,當看到羅峰在一組秀到爆炸的升格鏡頭中,也就是俗稱的慢鏡頭中,突然從人群裏消失了,最先站起來爲他“啪啪啪”的就是楚原和王天淋。
方夢華也起身走到羅峰身邊,說了一句恭喜!
她沒有真正看懂這部電影,此時與大部分觀衆一樣似懂非懂,但這不妨礙她看出了這部電影比時下的香港電影水準高出太多。
這也是大部分觀衆最直觀的感受,什麽電影結構、剪輯手法、升格降格、快切慢搖、連續蒙太奇這類術語,普通觀衆才不會去關注。
有些人喜歡拿細節和術語來裝逼,但是99%的觀衆都不會關注5400秒裏的電影裏,某一秒出現了什麽不起的東西。
一個真正的好導演,隻要能把故事講好,劇情緊湊,剪輯流暢,拍攝出的鏡頭讓觀衆覺得舒服,最好做到雅俗共賞,那麽90%的人都會覺得這是一部好電影。
但是這麽簡單的要求,香港八成以上的電影連一半都做不到,特别是在運鏡、構圖和剪輯上,這三項是最影響電影觀感的部分,此時的香港卻沒有幾部電影能合格,90%的電影連最基本的讓人流暢觀影都做不到。
羅峰這部電影沒能做到雅俗共賞,裝逼氣息也重了一些,但其餘方面已經不僅僅是“合格”這個初級階段了。
這部《追随》開創一個颠覆式的影片結構,其意義就像一個小說作者開創了一個新題材,新流派一樣。
老金和小古也上前大贊羅峰拍得精彩,他們也沒有完全看懂這部電影,而且不算業内人士,但是鑒賞能力要比普通人出色一些,因爲小說和電影在某些方面,其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他們不知道什麽是運鏡,什麽是構圖,更不知道什麽是剪輯和電影結構。
但這些就像是一部小說的文筆和寫作手法,哪怕不看劇情,單看一個人的文筆,你也能知道這部小說的下限了。
羅峰這部電影不光文筆好,劇情也超出時下的香港電影許多,特别是他講故事的方法高明了太多。
但這些觀衆仔細一想,雖然好像是看懂了這部電影,但除了贊歎電影情節精妙,大結局的反轉出人意料外,包括兩位大導演在内,大家似乎就講不出更多東西了,細節部分早已被羅峰碎片化的剪輯塗抹的一片模糊。
這讓不少人生出了再看一遍這部電影的想法,他們想弄清楚那些沒看清的細節。
這就是諾蘭這部電影的厲害之處,他能讓你第一遍就看明白講的是什麽故事,但卻讓你記不清細節,誘導你再看一遍。
陳龍等人很快就開始起哄,大聲嚷嚷起來。
“峰少,你這部電影太深了,我們沒看明白,再播一遍吧!”
“是啊,我有好多疑問沒得到答案,再放一遍吧!”
“結局看懂了,但前面錯過了好多,再放一遍吧!”
“……”
這些人也不知道是真的沒看懂,想再看一遍,還是羅峰一早安排好的托兒,故意幫自己造勢。
最後連王京、杜其峰、林齡東這樣的未來大導演,都在叫喊着再放一遍。
也許對這些人來說,他們是真的想再看幾遍這部鬼斧神工的電影,他們有太多東西想要了解和學習。
“峰少,時間還早,你就再放一遍吧。”
蕭炎和吳邪也上前幫腔,整個放映廳一時間都是掌聲和“再放一遍”的呼喊。
前排的大哥和大佬們這時也不好意思起身走人,羅峰這部電影确實有讓他們再看一遍的興趣。
羅峰這時當然不會裝逼,他早就看到那些自己花錢買來的記者和編輯都已就位,現在不重播一遍,這些人明天拿什麽跟自己交差?
楚原和王天淋也坐回座位,他們也想再刷一遍,在二周目弄清楚一些細節部分。
這時一些人心裏有了預感,這部電影很可能會成爲香港電影史上的一個裏程碑式的佳作,就算票房無法擊敗《半斤八兩》,但兩者在影史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語。
楚原心裏想的更多,明年的奧斯卡,如果香港派羅峰這部《追随》去參選,他是否有機會爲香港掙回曆史上首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項?
王天淋也想到了這個問題,香港電影别說是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了,連入圍前五都沒有過。還有歐洲三大電影節,華人同樣别說拿到最高獎,連二等獎都沒拿過。
如果香港電影審查委員會選出羅峰這部《追随》參加明年的奧斯卡,那時會不會有突破?
這個不用他們想,羅峰肯定會參加明年2月份的柏林電影節,但要參加奧斯卡,那得先取得推薦資格才行。
歐洲三大電影節在參賽資格和評審制度上十分相似,均爲報名即可參加的自主選擇模式,所以不需要本地電影審查委員會推薦,就可自行參加。
奧斯卡不同,參選影片必須是上一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某國商業性影院公映的大型故事片。而且每個國家和地區隻能選送一部影片,這部影片由該國或該地區的電影組織或審查委員會推薦,且須加蓋英文字幕,送交學院外國片委員會審查。
香港目前還沒有權威的電影組織,負責檢測電影的部門叫做“影視及娛樂管理處”,一般簡稱“電檢處”,羅峰這部電影就是送到電檢處審核後,才能上映。
“電檢處”有許多部門,其中就有一個“國際電影委員會”,專門負責每年參加世界各地電影節的選片,包括選出參加奧斯卡的影片,香港每年就隻有一部電影能去參選。
這個“國際電影委員會”一共有18名成員,半數是電檢處的高級官員,其餘都是香港有影響力的大導演,他們的投票決定了每一年哪部香港電影能夠被送到奧斯卡參加“最佳外語片”的競選。
羅峰并不擔心自己的電影選不上,如果香港的電影人有眼無珠,最後顔面無光的也隻能是整個香港電影。
現場幾十名記者和雜志編輯,剛才隻看了半部電影,每個人都是一頭霧水,根本看不懂這部電影講了什麽?
他們最多是看出羅峰對鏡頭的運用、精煉的台詞、演員的演技,這些确實很帶感,在技術層面遠超那部《半斤八兩》。
但是他剪切的方式太跳躍了,他們完全弄不明白這些亂七八糟的劇情在講什麽?
現在電影進行重播,他們也知道自己是收了錢的,急忙全神貫注看起了電影。
這些人都是專職電影領域的記者和編輯,對于電影的鑒賞能力自然不低,影片前半段的倒叙和碎片化處理并沒有讓他們感到不耐煩,這方面要比佳藝的親友團強得多。
當看完電影的前半段後,再回憶先前看過的後半段,每個人都被這部電影巧奪天工的結構震驚了!
至于先前已經看過一遍完整電影的王天淋和楚原,包括幾位後來的大導演,此刻更是對羅峰的倒叙、插叙、包括前後交叉的剪輯方法佩服的五體投地。
這時再看到最後一個鏡頭流露出的餘韻,這些人心裏第一次生出了“電影居然還能這麽拍”的難以置信的情緒。
“這絕對是一部偉大的電影!”
“見鬼,我剛才把‘經典’兩字評給了《半斤八兩》,但現在我覺得那部電影就是狗屁!”
“無可挑剔,香港終于誕生自己的電影大師了!”
“這真是一個不足三十歲的導演的處女座?”
“你們說,蕭炎會不會也有這樣導演功力?”
“……”
這些報紙雜志的記者和編輯,對于羅峰和他的這部《追随》評價極高,特别是他們剛剛才看過《半斤八兩》,兩部電影的對比不能再直觀了,後者根本沒資格與羅峰的電影相提并論。
羅峰聽到這些人同樣大喊着“再播一遍”,心裏徹底把擔憂放下了。
别說他們都收了自己的錢,哪怕自己沒拿錢去塞他們的嘴,過幾天得到的反響,應該也不會有太多改變。
這些錢,隻不過是讓他們提前來看電影,第一時間就把口碑傳出去,避免酒香巷子深的意外。
這些記者和編輯還想再看一遍,佳藝的親友團們已經看過兩遍了,現在時間不早了,派出代表上前恭喜羅峰試映成功後,大家就準備離開了。
大佬們也不準備再看一遍,再好的電影看兩遍也夠了。
楚原和王天淋也打算離開,他們要回去好好思考一下這部電影在不久後對香港電影的沖擊。
杜其峰和林齡東卻和這些記者和編輯一樣,他們還想要再看一遍,這部電影對他們的沖擊和震撼太過強烈,簡直就像在一個武癡身邊放了一本九陰真經,隻看兩遍怎麽夠。
羅峰不準備再放一遍了,誰想看就自己買票去看,到時一天看十遍都沒人攔着。
他本來想等試映完成後,自己送魏秋華回家,但是許多獨立戲院的代表在看過電影後,都想找到他再談談放映的事情,最後隻能讓吳邪替他送魏秋華先離開。
吳邪當然不會拒絕,他也覺得羅峰這部電影明天一定會大賣。
蕭炎拉着關美人的手,也上來恭喜羅峰試映成功。
但他不覺得這部電影會大賣,太考驗觀衆的鑒賞能力了,電影圈有無數叫好不叫座的例子,基本都是這種風格,但這種話當然不能說出口。
就這樣,《追随》的試映在一片贊譽聲中結束了,大家恭喜完羅峰後,自然該幹嘛幹嘛去。
蕭炎開着自己剛買的勞斯萊斯第一代銀影,在送母女倆回家的路上,突然問道:“大眼妹妹,那部電影,你看懂了嗎?”
關沒人沒想到蕭炎會問這個,臉蛋略微發紅,吞吞吐吐的說道:“應該……看懂了吧……嗯,羅導演飾演的角色很聰明……”
“如果你是跟我一起看電影,你會堅持看到結尾嗎?”
“這個……應該不會吧?”關小美一想到這部電影又不是蕭炎導演的,幹脆實話實說,“前半段我看得昏昏欲睡,如果不是來捧場,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看完後,其實我迷迷糊糊,根本不知道電影說了什麽。”
蕭炎并不感到意外,又問道:“那第二遍呢?”
關小美更加不好意思了,說道:“第二遍,我差不多睡着了。”
蕭炎知道她沒撒謊,如果不是來捧場,估計第一遍就睡着了,哪還會看第二遍。
關小美不知道蕭炎爲什麽問他這些,反問道:“你也覺得這部電影不好看嗎?”
蕭炎有點蛋疼,說道:“當然不是,隻是那家夥由始至終都覺得這部電影會大賣,可我卻覺得這部電影或許能拿獎拿到手軟,但很可能出現叫好不叫座的情況。”
關美人問道:“你認爲他會賠錢?”
蕭炎搖搖頭,笑道:“無所謂,他能拿獎就行了,賺錢的事情讓我來吧,他負責拿獎就是了。”
這話涉嫌在這對母女面前裝逼,不過兩人對待電影的态度确實不同,他覺得要賺錢就别想着拿獎,要拿獎就别想着賺錢,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羅峰卻想裝着逼就把錢賺了,這倒未必沒有辦法做到,隻是這部《追随》還不具備如此牛逼的能力。
蕭炎認爲這部電影更像是一場炫技表演,如果拔得再高點,也能看作一次對電影結構的革新,或許業内人士會對這種全新的電影結構感到震驚,普通觀衆卻未必會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