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道理來講,在皇帝李治的聖旨下達之前,褚遂良他們就應該把關于這件事的“小道消息”送來給長孫無忌知道。(頂點小說手打小說)可讓人感到意外的事是,褚遂良他們竟然在聖旨都到了三天之後,才把這個消息送來。
由于長孫無忌和王平安帶着軍隊,又往高句麗方向移動了不少,阿史那奇缽兒已經進入高句麗了,王平安帶着自己的侍衛團,還有一部份突厥兵,留在營州北面的百裏之外,名義上是處理後勤事宜,給東征大軍提供軍需保障,事實上他們是在等着長安的消息。
這天,汗帳之中,長孫無忌叫來王平安,指着案子上的一封書信,道:“無病,褚遂良他們送信來了,信上說了武媚娘即将封後的事情。”
王平安趕緊拿起書信來看,他問道:“不知什麽原因,他們怎麽到現在才送消息來,如果咱們早得到消息,就能早做準備,沒準在皇上有心想立,卻還沒做決定之前,就上一道奏章,反對此事了。”
長孫無忌嘿然道:“你想到了,那武妖女自然也想到了,她可不是盞省油的燈啊前日咱們收到的那道聖旨,實事上是先給咱們送的,讓咱們以爲事情已成定局,來不及反對了,而在朝中,卻是晚了三天才公布的,結果褚遂良他們可不就把消息送來晚了麽”
王平安哦了聲,道:“咱們先得聖旨,卻又沒有收到朝中大臣的書信,自然會要等着确切的消息到來,如此一來,可就沒有了反對的時間,讓武媚娘把事情給做實了”
他一邊說,一邊看起書信來,而長孫無忌默然不語。過了一小會兒,王平安把書信看完,道:“要照書信上說,褚大人和房大人他們,已經對武媚娘全無辦法了,除了整天的叫喊反對之外,什麽具體的辦法,都想不出來了”
長孫無忌嗯了聲,沒有立即回答,過了好半晌,他才道:“老夫一生遇到過無數的對手,可最難纏,最要命的敵人,就是這個武媚娘了。”
王平安點了點頭,心想:“你的感覺是對的,别的敵人都是被你打趴下的,而武媚娘是把你給打趴下的,不僅如此,最後還要了你的老命”
一想到長孫無忌以後會被武媚娘給害死,他心中就不是滋味,且不說長孫無忌對他的好處,單說兔死狐悲,長孫無忌的下場,沒準就是他王平安的下場,他同樣也有被武媚娘收拾掉的危險。
長孫無忌道:“無病,事已至此,你我又不在長安,可以說是完全處在下風,老夫一時之間想不到什麽好辦法來。你呢,你有什麽辦法嗎?”
王平安皺起眉頭,道:“要說辦法,當然是有,比如說随波逐流,咱們隻要把眼睛一閉,不去追究武媚娘的事,她願意當皇後,就讓她當去好了,那不就一切都解決了,也不用擔心什麽了。”
長孫無忌嘿了聲,聽了他的話,卻沒有生氣,反而笑道:“裝聾作啞?說得好,裝聾作啞誰不會,老夫也會啊可你想沒想過,你知道了武媚娘的秘密,公開出來,是不對起先帝,也對不起當今的皇上,可要是不公開出來,那就會成武媚娘心中的一根刺,因爲她會總認爲你有可能會公開出來。你說,就算你裝聾作啞,就算你明哲保身,你最終能保得住性命麽?武媚娘不動手則罷,一旦動手,必是害你quan家,你自己的命不在乎,可你家人的命呢?你不替他們想想嗎?”
王平安歎氣道:“那完蛋了,那就隻能和武媚娘對着幹了。可怎麽個幹法,我卻是半點辦法都沒有。說起來,王皇後我那堂姐,實在太也沒用,咱們這才離開長安多久,她就又被打入了冷宮,難不成那冷宮是專門給她量身定造的,非得她去住不可了?”
說起王皇後,可也真夠倒黴的,好歹真實曆史上,她是和蕭淑妃一起被囚禁在裏面的,可現在倒好,自己一個人進去了,孤孤單單,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時間一長,還不得瘋了麽
長孫無忌半天沒有說話,他也在想着對策。真實的曆史上,他啥對策都想到了,可最後一條對策,他沒有使用,所以被武媚娘給害死了。當然,當時的實際情況,最後一條對策,就是兵谏,他也用不出來,手中無兵,如何兵谏?所以這條對策,他也隻能想想,卻是沒辦法成功運用的。
可現在不同了,他有了王平安的支持,而王平安手中有兵,不但有随身的三千侍衛,在外還有十萬突厥大軍可以爲他搖旗呐喊,這就是實力,有了本錢,想幹啥都方便,包括兵谏在内。
長孫無忌現在除了兵谏之外,再也想不到别的辦法,而他以前跟着李世民時,幹過兵谏的事,玄武門事變其實就是一場兵谏,隻是結果比普通的兵谏血腥些罷了。
長孫無忌看向王平安,心想:“不能把我要發動兵谏的事情,提前告訴他,他肯定不敢。而我一旦發動兵谏,殺掉武妖女,皇帝必會和我翻臉,實在不行,我也奉他做個太上皇吧。治兒這孩子沒啥大出息,本來以爲他沒有出息,所以正好聽話,可現在看來,他又沒出息,又不聽話。如此一來,還要他當什麽皇帝?不如立了李忠那小太子當皇帝吧,小孩子想不聽我的話也不行”
心中打定主意,長孫無忌道:“罷了,一切事情,等咱們回長安後,找褚遂良他們商量着辦吧,估計要想鏟除武妖女,這事怕是短時間辦不成啊,得從長計議才成”
王平安連忙點頭,道:“從長計議最好,啥事都慢慢來呗,能不傷和氣,最好不要傷了和氣。”他嘴上是這麽說,可心裏卻想着,等回到長安後,他就去找武媚娘,隻要能讓他去封地,不再長安朝廷裏淌渾水,那他就趕緊走,武媚娘和長孫無忌的鬥争,他可不想攙和。
長孫無忌和王平安兩人各有算盤,心中想的和嘴上說的,全都不一樣。
長孫無忌道:“既然如此,那咱們就準備好回京事宜吧,這次回京,不能說是得勝還朝,可卻也算得上是班師回朝,老夫認爲,你應該把所有的侍衛都帶上,還要向阿史那奇缽兒要一隊精銳兵将,用來向長安百姓誇武,讓他們看看,是什麽樣的軍隊,隻一出動,就把高句麗給吓投降了。”
王平安卻搖頭道:“這個,似乎不妥吧?誇武誇的應該是咱們大唐府軍才對,怎麽誇起突厥兵來了,這不是等于在說突厥兵比咱們大唐府兵,還要威猛麽?”
長孫無忌臉一沉,道:“無病,你有這種看法,可讓老夫失望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不管是突厥兵也好,大唐府兵也罷,都是天可汗,我當今皇上的臣子,都是他的軍隊,何分你我?”
他頓了頓,又道:“如果你有這方面的顧慮,那也好辦,至多讓突厥兵在進京時,穿上咱們大唐府兵的軍服也就是了。這也算是我大唐教化之功,把原本的蠻夷之兵,變成了王師,這可絕對算得上是功勞一件啊。難不成你還嫌功勞太多麽?”說罷,他哈哈大笑。
王平安心想:“功勞多少,對我來講已經不重要了。不過,他幹嘛要突厥兵進入長安,怕是不象他說得這麽簡單吧?”
王平安問道:“舅父大人,那該帶多少突厥兵進京呢?太少了不好,可太多了更不好啊”
長孫無忌想了想,道:“你有三千侍衛,這些兵将算不上多,不如再帶五千突厥精兵吧,湊成八千之數。八千虎贲入京,不管是用做儀仗,還是誇武耀威,都是正好之數。”
王平安這才算是稍稍放下心來,八千人确實不算多,而且自己也好管理,不至于出什麽妖娥子。他點頭同意,立即提筆給阿史那奇缽兒寫信,讓他調五千精兵過來,用做帶回長安,誇武之用。
此後,又等了幾日,高句麗的阿史那奇缽兒便把五千精兵派了回來。阿史那奇缽兒得知要這些兵将是用來進長安誇武的,自然不敢怠慢,不但兵将都是挑最高大威猛的,就連戰馬都是挑最好的。
突厥精兵一到,王平安立即把軍需事宜轉交給一名突厥大将,讓他把軍需都送進高句麗,一年半載之内,高句麗就可着阿史那奇缽兒去折騰了。
王平安和長孫無忌則帶着八千兵将,返回營州,取道幽州,往長安進發。
路上,接連收到褚遂良和房玄齡送來的書信,信上所述事情,愈發的嚴重。武媚娘已然開始着手在衛府中安插親信了。就因爲李績當初沒有表明立場,和了把稀泥,武媚娘便認爲他好欺負,給他加了太尉稱号,把兵權架空,又把尉遲恭給架空了,她已然掌握了兩支衛府軍隊,帶兵的大将軍都是她新收的心腹。這些心腹,領兵打仗不見得有什麽本事,可靠整自己的上司,從而往上爬,卻個個都是高手。
武媚娘又往大理寺安排了人,第一個被升賞的竟然是狄仁傑,因爲狄仁傑是她的“妹夫”,因爲狄仁傑要娶武小妹呀,實在親戚,當然要重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