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使人買酒了城蔔守将,帶着徐庶等人直接蔔了城漆隻“月蔔旗望伺察用的門樓中登高望遠,等待天子的車駕進入視線。
等了約有半個時辰左右,但見視線所及處的天邊旌旗漫天,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出線在視線中,仿佛從天邊湧出一般。這支隊伍仿無尺頭,不斷的雲湧而出。隊伍的前方是千許甲兵策馬開道,皆騎駿馬,披紅色披風,頭盔上都插着一根赤色的羽毛爲飾。遠遠望去,赤羽如林。正是天子的禁衛軍隊一 羽林軍。
羽林軍之後,便是天子的車駕。天子正在逃難之中,從長安逃出時。儀仗、禦辇等禦用之物便多有遺棄,未及來帶,一路被李催、郭記等追趕,時有險境,更加落魄。這時雖擺脫了李、郭等人的追趕,但許多禦用之物,也來不及備辦。因此現在雖說是天子車駕,卻也不過就是一輛比普通馬車大了不少的馬毒,但還是用了六匹馬來拉車,此正所謂“天子駕六”乃禮制。
天子車駕旁,便是伴駕随護的官員、内侍、宮女等,董承、文聘等先一步前去迎接的也在此列。天子車駕後,則是皇後、妃嫔與公卿百官的車駕。車駕之旁。則是天子的另一支禁衛軍隊 虎贲軍。
虎贲軍與羽林軍甲制相似,也皆披紅色披風,唯盔飾不同。羽林軍的是插禽羽,虎贲軍的則是鑲獸毛,且在盔上靠前處裝飾出一個,“王”的形狀,有如虎額上的紋飾。這兩支禁衛軍隊皆是漢武帝時所建,之後一直都是大漢天子的禁軍。爲皇帝宿衛宮廷,伴駕護行。
羽林軍原名建章營騎,以警衛建章宮得名,後改爲羽林,取“爲國羽翼,如林之盛”之義。
虎贲軍原名期門軍,因皇帝微行。以之“期諸殿門”故稱。西漢平帝時更名虎贲,喻其勇猛若虎贲獸。東漢初,雖然一度恢複以“期門。之名,但不久卻又改用“虎贲”。
這兩支禁衛軍隊皆屬于九卿之一的光祿勳管轄,光祿勳初本名爲朗中令,亦是漢武帝時改稱光祿勳。
公卿百字車駕之後,便是弗逞、楊奉、張楊等人的軍隊,各有分列。并不混淆。周瑜等人從門樓上遠遠觀望,從旗号上亦分得清。看三人軍隊規模,确實是韓暹的兵馬最多,但也是他的軍紀最爲混亂,軍容最爲不整,甚至服裝亦不統一。
天子歸維的這支隊伍,包括内侍、宮女等人,還有跟随天子出逃聯一些當初被董卓強遷入長安的維陽居民百姓,合起來有近十萬之衆,一路蜿蜒,有如一條長龍,到領頭的羽林軍已至欲陽城下時,這支隊伍仍不見尾。周瑜等人在城樓上觀望。以他們登高望遠的視線所及處,視線盡頭的天邊仍在有軍隊不斷地湧出。
羽林軍行至維陽城下時,并不立即進城,而是分列于道路兩旁,讓天子的車駕先進城。天子車駕行至距城百步遠外時,車門打開,時年才隻十六歲的少年天子劉協跨出車外。打量高大雄偉的欲陽城,心中頗多感慨。
重返東都雛陽城,一衆公卿百官的心中也各有感慨。有的人甚至忍不住潛然淚下,難抑胸中的情緒。
後面跟随的許多原爲維陽居民的百姓在望見睢陽城時,更是早已忍不住心中激動與一路所受的艱難與委屈,在這片養育了他們的故土上放聲大哭起來。他們被迫離故土。時至今日,終于曆經磨難,輾轉而回。許多同伴,都死在了這一路的歸途中
回歸故土,就好比回到了母親的懷抱。隊伍中登時一片哭聲。但這哭訴與淚水,除了是爲自離維陽後所受的苦難與委屈外,更多的是終于重新踏上故土的激動與喜悅的淚水。
天子聞得衆人哭聲,亦忍不住受衆人情緒所感,想起自離維陽後的種種,亦忍不住淚灑衣襟。便連許多曆經沙場。被鍛煉的心如鐵石的軍中士兵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亦忍不住鼻頭發酸、熱淚盈眶,許多人都情難自抑。這支回歸旗陽的對伍中,夾雜着悲傷與喜悅這兩種相對的情緒。
周瑜等人聞得城下一片哭聲,亦忍不住心有其戚焉,皆緘口不言。
周瑜仔細打量着城下的天子,這位大漢朝最後的一位皇帝。劉協身着朝服,頭戴金冠,相貌俊秀,身體看去有些盈弱,尤其在寬大袍服的襯托下,更顯得瘦弱,臉色也有些蒼白。看起來。營養不良。
想來也是,這一路逃難,吃睡都不好,還要整日擔驚受怕,身體還好才怪了。也實在是有些難爲這位少年天子了,他這個年紀,在後世還是無憂無慮的中學生,頂多有些叛逆,談個早戀,大多在父母羽翼的庇估下,不曾真正吃過苦。
而劉協雖貴爲天子,但比之普通富貴人家的同齡少年亦不如。從小就命運多種,出生不久,母親王美人便被何皇後所嫉而害死,他自己亦差些被害。當時大将軍何進獨攬朝政。外戚勢大,自己寵愛的妃子被害。靈帝亦不敢治何皇後的罪。反因害怕兒子又被害,将其交給了自己母親董太後撫養。
做了皇帝後,劉協又一直活在董卓的陰影下,整日都擔心董卓一個。不高興就把他殺了。董卓死後。還沒來得及高興。就又被董卓的部将李催、郭記所挾持,仍然是個愧儡皇帝。直到現在,也仍然是沒有多少自主權。做什麽事情,都得看别人的臉色。
這位末代皇帝,并不是一位昏君。而是根本就不曾有機會來治理天下。有所作爲。從做皇帝起,一直都是别人在替他做主,他能夠管到的。恐怕也就隻有他自己的後宮。
周瑜心中對這個孝獻皇帝很有些同情,做皇帝做到他這份上,也真是有夠窩囊憋屈。說來這皇帝與諸葛亮正是同歲,但兩人是是一般的年紀,諸葛亮卻比他成熟了太多,除了年齡與身體外,完全就是一個成*人了。而劉協看起來卻沒有一點兒獨立自主的樣子,不但身體柔弱,性格也是軟弱,看起來就是容易受人欺負的樣子,完全就是個受氣包。
當然,這也是因爲他成長的環境造就了他這樣的性格。從恤,汁,就生活在董卓那等兇人的陰影下,恐不被吓成紋樣珊洩冊難。總之,他的整個人生都是一出悲劇。
從去年爲說服趙雲,給趙雲寫那封信時,周瑜心中就有了一個想法。如果将來不能夠阻止孫策早亡。孫權仍會接掌江東時。他或會重做選擇,并且考慮真個去扶保漢室江山,來個中興大漢。
而如果将來真到這步,要這樣做的話,那眼下這位少年天子便會是他将來扶保的對象。此時初見。周瑜自是要好好打量一番。況且便是沒有這一層想法,單是做爲大漢朝最後的一位皇帝來“瞻仰”下,亦是需認真細看一番的。
天子車駕不停,在馭手的駕駐下緩緩駛進維陽城中。周瑜又看着随後的皇後、妃嫔與公卿百官的車駕陸進城,然後轉到城樓的另一面去看車駕進城後的隊伍。 因維陽宮室仍在修絡中,故還不能入住,董承将天子迎到已故十常侍之一趙忠的府宅中入住。趙忠的宅邸規模頗大,亦是維陽城中保存較完好的,董承也早已提前選好,并派人打掃整理妥當,修絡一新,以暫作爲天子行宮。
剩餘百官亦隻有各尋住處,如三公九卿等,董承還給予照顧,派人打掃收拾了他們以前在維陽的府宅。那些公卿之下的官員、吏員隻能各自張羅自家事。
韓逼、楊奉、張楊等人的軍隊;董承全部擋在城外,讓他們隻在城外安營紮塞,不得進城。他們三人進城,亦隻能最多帶各自的三百名親兵。
楊奉、張楊到沒什麽,悉聽尊便。韓暹卻不肯答應,又與董承吵鬧了起來。但董承卻也堅決不肯放他大軍進城。楊奉、張楊二人皆勸韓邃。說這也屬應當,并不過份。文聘亦站在董承這一邊,力挺董承,說韓暹大軍若要進城,便先踏過他們所有荊州兵的屍首。
文聘這般話放出來,韓暹亦不再強争。他并不想見仗,何況真要打。亦不定收拾得下來文聘。當即大罵幾句,說了幾句狠話,負氣而去。不過他與董承有隙,怕自己在城中兵少。會被董承所害,故幹脆并不進城。
待得天子與百官進城,楊奉等人的大軍也各在城外開始劃歸營盤、安營紮寨後,周瑜也帶着徐庶等人一起下城。不過他卻未回蔡笆故居。而是帶人到了另一所宅院中。
“公子!”一進了這所宅院中,便有他的幾名侍衛上并來行禮。
周瑜點點頭,擺手所他們免禮。又帶人在院中巡視,察看了一番。這所宅院乃是鍾繇在維陽時的故居。他知鍾繇将要随天子駕回維陽,便命人也把此處打掃修繕一番,隻待鍾繇回維陽後可随時入住。
鍾熙雖在助天子出長安後再任了禦史中承、侍中、尚書仆射這三項要職,但這三職卻都并非三公九卿之一。時三公爲司徒、司空、太尉三職;九卿爲太常、光祿勳、衛尉、太仆、廷尉、大鴻驢、宗正、大司農、少府這九寺大卿。
鍾猜既非三公九卿之一,自然沒得了董承的特别照顧。先随侍陪了天子入住妥善之後,他離了天子行宮。正要去尋自己的家人、随從,好帶了他們也去尋個安身之所。
他心中已有計較,便還是到自己在維陽時的故居,收拾、打掃一番。也就可入住了。
“請問可是鍾繇鍾仆射嗎?”正行走間,忽然前面一名侍衛打扮的人攔路拱手問道。
鍾猜停住打量對方,見并不相識,有些生奇,卻還是答道:“正是。你是何人?”
那名侍衛恭敬答道:小人陳同,奉我家公子之命來請鍾仆射前往一見?”
“你家公子又是何人?”鍾繇更加生奇。
陳同笑答道:“我家公子姓周,名瑜,鍾仆射定然是知道的。”
鍾猜聞言恍然,喜道:“原來竟是周公謹,好,你快帶我去見。”他這才想起周瑜上封信中說其也正要往維陽,兩人可在睢陽相會。不想周瑜卻已然早到了。
陳同道:“鍾仆射可先尋家人一起,我家公子也爲仆射安排好了住處。正掃榻以待。”
鍾森聞言更喜,亦感激周瑜所做。便帶陳同先尋到自己家人與一衆随從、護衛。路上問起周瑜之事,陳同一一相答。并說他們已然早到了維陽十餘日了。
鍾猜尋到自己家人之後,便由陳同在前領路。帶他們前往周瑜爲他們一家安排的住處。先時還不覺着,待走出了一段路程後,鍾繇卻覺着越來越熟悉。問陳同道:“你家公子爲我安排的住處,是否便原是我在維陽的故居。”
陳同點頭笑道:“正是,鍾仆射大才,一猜就中。”
鍾繇搖頭笑道:“這要得什麽大才。我自己的家,走了許多遍了,難道還不識得路,原本許多地方毀壞。還有些生疏,但走到這裏,我便記起來了。”
雖然陳同的奉承話說得并不算到位,但鍾繇卻還是十分高興。不過卻也非是因陳同的話,而是因能夠住回到自己的家中,且高興于周瑜與他所想不謀而合,爲他設想與考慮,心下也又更生感激。
循着熟愁的路徑,看着一路的變化,鍾繇心中更生許多感慨。近鄉情怯,近家亦更情怯,盡管這個家已荒廢多年,家中也沒有了任何的親人留守,卻仍讓他感覺有種挂念在,尤其是在距離越來越近的時候。想起當年在維陽家中的許多情形,仍如曆曆在目。
在這般思緒與回憶中,鍾猜恍然忘了時間與空間,隻是策馬随着陳同在走。到忽然回過神來時,卻發現已然到了。大門前,一位看起來方過弱冠的英挺俊美公子帶着數人在相候。見到他,大步笑迎而上,近前來拱手施禮道:“元常兄,瑜在此恭候多時了!”
求訂閱,這章寫得不大順,隻有四千餘字,明日定會補上全勤。
前章所言曹操《短歌行》之事。亦是我這家言,大家莫要考究。
9-9-9-W-X.C-O-M,sj.9-9-9-w-x.c-o-m,。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