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化講究的是謙虛,這體現在方方面面中,就算是登基稱帝也有這樣的講究,一般稱之爲三勸三讓。
很簡單,那就是大臣們勸告沛公登基稱帝,沛公根據三勸三讓的禮儀,第一次要拒絕登基,然後說一堆有賢者而居之之類的謙虛的話。
接着大臣們開始第二次勸告,無非就是什麽這個位置除了你還能有誰之類的,而沛公接着推辭。
等着到了第三次的時候,大臣們極力勸告,并且以自己頭上的烏紗帽作爲威脅,而沛公在第三次的時候當然是“勉爲其難”的答應了下來,登基的事情就此确定。
所以說人們口中常說的事不過三,就是這個道理,李子木還是第一次知道原來還有這樣的門道,明明已經是闆上釘釘的事情了,還要謙讓來謙讓去,弄得自己有多委屈一樣……
登基大典需要準備的東西很多,而且過程繁瑣,得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準備妥當,所以趁着這段時間,沛公決定先處理一下剩下的問題。
首先是在全國範圍内通緝楚将季布。
垓下一戰中,季布尚且還跟在項羽左右,而經過了一夜到了烏江邊上之後,就再也沒有看見季布的身影。
也就是說季布趁着天黑逃走了,至于是自己逃跑的還是在項羽的指示下逃走的,這還有待追查,不過按照季布一諾值千金來看,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二來呢就是處理掉一些楚營的降将,像一些有才能的人前來投降,那肯定是要好好招待着,畢竟如今他們算是百廢待興,到處都需要人才。
比如說項伯,項伯對沛公有着很大的幫助,從一開始的鴻門宴,再到後來鹹陽封地,項伯都替沛公做了不少的事情,可以說是救了沛公幾次命。
沛公也不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項伯如此幫助他,封侯的賞賜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賜予他劉姓。這天下能夠和皇帝一個姓的,那是一種榮耀。
至于像丁公這樣的,沒什麽大才能隻會耍點兒小聰明的,收過來害大于利,直接砍頭了事,畢竟他們現在一家獨大,不再需要看誰的面子來做事情。
把外面的事情處理好了之後,沛公開始着手處理内部的事情,事實上内部的事情是最難處理的。
如今他們獲得了勝利,那麽跟随着他的這些人,都應該得到獎勵,至于如何封官,封多大的官,都需要仔細的斟酌再三才行,否則分配不公容易起内讧。
不過之前答應的萬戶侯的事情,卻是不能不算數的,楊喜,呂馬童,呂勝,楊武還有王翳這五個搶到了項羽屍體的人,分别都被封爲了萬戶侯,并且賞賜黃金十萬兩。
另外除了他們之外,還有不少的萬戶侯,例如靳翕這些,大多都是曾經立下不少功勞的将軍。
再往下便是關内侯了,關内侯隻不過是一個稱号而已,享受朝廷每年的俸祿,本身并沒有實際的權力,不過可以在朝廷裏擔任官職,而李子木就是關内侯。
這是當初沛公兵敗彭城,他們退守深山老林的時候,因爲李子木在那一次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沛公承諾給他的。
另外便是諸侯王了,能夠得到這種級别的封号的,那一定是爲漢營打下江山貢獻了很大的作用那一部分。
例如韓信和彭越。
這兩個人都有這個資格成爲諸侯王這個級别,但是沛公心裏卻對這兩個人有那麽一點兒不爽。
這兩個人确實是給他立下了汗馬功勞,替他打下了這江山沒錯,這也證明了他們的本事很大。
而如今天下局勢已經穩定了下來,他不再需要這兩個人替他再出去打仗了,但是這兩個人的本事又很大,對他的帝位能夠造成不小的威脅。
如果能夠除掉的話,那是最好,不過很明顯現在還不是最好的時候,隻能先穩住再說。
鳥盡弓藏這種事情,在帝王家并不少見,可以說是家常便飯的事情,而且韓信在之前已經表現出了他的二心,這已經引起的沛公的警惕。
所以沛公在勝利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那就是收回了韓信手中的軍印,士兵認印不認人,這是一直傳下來的規距,就算是他是大王,沒有軍印也無濟于事。
面對沛公收回軍印的要求,當着這麽多人的面,韓信當然沒有理由拒絕,隻能乖乖的交出了軍印。
而接下來,沛公開始對韓信動手了。
韓信爲漢營打下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沒有韓信的話他們不一定能夠赢下這場楚漢之争。
所以沛公想要殺了韓信,就必須要給他下一個罪名,才能降罪于他,而且現在剛剛打完仗,還不是時候,目的性太明顯。
不過這并不是說沛公就拿他一點兒辦法都沒有了。他找了個借口,把韓信齊王的名号改成了楚王,将他原本管轄的三齊之地,換成了之前楚懷王的地盤。
沒辦法,三齊之地太肥了,那裏一馬平川土地肥沃還可以養馬,每年能夠産出很多的糧食,糧食就代表着軍隊。
所以沛公當然不能把三齊之地這塊肥地讓韓信來管理,還是自己握在手中才安心,所以便把韓信的領地給換成了别的地方,理由更是牽強:
“義帝無後,新定楚地無人鎮撫,齊王韓信熟悉楚國風俗,茲立韓信爲楚王,據有淮北之地。”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是在針對韓信,這漢營之中熟悉楚國風俗的多了去了,當初四面楚歌聲的時候,大家不都唱的很歡樂麽?
聰明人都知道,這不過就是沛公想要換掉韓信的借口而已,淮北之地窮鄉僻壤,遠沒有三齊之地肥沃,将韓信轉到那裏,等于是大大削弱了韓信的實力。
沛公做的這麽明顯,他心裏當然也很清楚,這個地盤非換不可,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想要試探試探韓信的态度如何,如果韓信找借口推辭的話,那就證明這家夥真有異心。
而韓信不是個傻瓜,相反他聰明的緊,知道沛公鳥盡弓藏的意圖,這個時候千萬不能讓他抓到把柄,所以二話不說就接下了旨令并且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