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卿莫不是在言笑乎?”
沛公一聽到韓信說要去攻打趙王歇,差點兒沒有笑出聲來,韓信這個時候了,還在開這種玩笑。
伐趙?開什麽玩笑……
他之前是有過讨伐趙國的意思,不過那是在他打下彭城之後,手握六十餘萬兵力,權傾一時的情況下,他讓韓信帶着十萬人去攻打趙國。
隻不過後來因爲項羽帶着三萬項家軍火速趕回彭城,将他六十萬大軍一夜之間全部打散了,他不得不讓韓信帶着兵撤退。
如今他們在荥陽又經曆了一次慘敗,現在隻剩下了兩萬士兵,就憑着兩萬人,現在拿什麽來打趙國?
趙王歇怎麽說也有十餘萬的士兵,且先不說他還要防守着旁邊對着他們虎視眈眈的龍且,就算這兩萬士兵全部派出去攻打趙國,也打不下來。
而這個時候,韓信卻還要去攻打趙國,這不是在開玩笑,就是在自尋死路,這條路根本走不通的。
然而韓信卻搖了搖頭,雙眼直直的盯着漢王,一臉自信的看着他說道:
“一萬士兵足矣,若是大王願予臣一萬士兵,屬下定能擊破趙國!”
“宛城留下一萬餘士兵,守住龍且一萬餘樓煩騎兵,足矣,如若不然,唯有死路一條。”
韓信自信的說道,伸出了一根手指頭,他隻要一萬士兵就足夠了,這樣宛城還留下一萬士兵,隻要不出城門,用來防守龍且的一萬五千樓煩騎兵,綽綽有餘,兩邊都不耽誤。
大家心裏都非常清楚,韓信之所以隻要一萬士兵,其實是在較勁,因爲他一直将項羽當作是自己的目标和唯一的敵人。
項羽能夠帶着三萬項家軍一舉攻破彭城大敗六十萬漢軍,那麽同樣的,他也可以隻用一萬士兵,攻破有着十餘萬士兵的的趙國。
他自認爲他不比項羽差在哪一點兒上,所以他也要用一場以少敵多的戰役的勝利,來證明自己。
說實話,一開始漢王是不願意分給韓信這一萬士兵的,因爲他覺得韓信這是在找死,他的實力雖然很強,但是想要和項羽做比較,還是有些差距,隻不過是韓信單方面的自信心裏沒點兒逼數而已。
他不想讓自己這一萬士兵白白的死了,因爲他隻剩下兩萬士兵了,本來就局勢危急,再拿去做無故的犧牲就更慘了。
但是韓信的第二句話卻是讓他改變了這個念頭。
是啊,他們眼下的目标,是守住宛城,龍且隻有一萬五千樓煩騎兵,如果他們固守宛城不出去打的話,那麽兩萬士兵和一萬士兵都沒什麽太大的差别,都能守得住。
但是隻要項羽打敗了彭城再帶着楚軍大部隊回頭來攻打宛城的話,那麽别說他這兩萬士兵了,再來兩萬都是死。
如此一來,少個一萬士兵又有什麽影響呢?
如今這天下再也招不到兵了,能夠增加自己手底下士兵數量的法子,唯有打敗敵人,收編對方的降軍這一條路可以走。
而這天底下的勢力中,隻有趙國這一個勢力,他們敢去想一想了,畢竟趙王歇的水平,和項羽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所以說,不妨拿這一萬士兵,來做一場豪賭,反正輸了結局也和沒打是一樣的,那爲什麽不去打一下試試,萬一赢了呢?
這是一場破罐子破摔的賭博,這讓劉季覺得很熟悉,因爲當初他還在沛縣當個小混混的時候,就經常幹這種破罐子破摔的買賣。
于是乎漢王同意了韓信的請求,反正韓信有這樣的信心,他也就當作是一個投資,與之一同前去的,除了韓信這個大将軍之外,還有張耳這個副将,還有李子木。
張耳自然不必多說,他和趙國丞相陳餘已經從當初的好兄弟變成了如今的世仇,一聽到韓信要去攻打趙國,他迫不及待的就要跟着去,漢王也就随了他的意。
至于李子木嘛,他不是自願去的,以他的性子這種事情他是一點兒都不熱衷,如今他隻想抓緊時間練功,來提高自己的實力。
但是這次讓他去的,是子房先生。
一開始李子木并不明白,爲什麽子房先生要讓他去做這種看着是一點兒機會都沒有的事情,但是子房先生的話确實讓他感動了很久。
張良隻對李子木說了一句話:
“伐趙較之于留守宛城,更加安全。”
李子木不是個傻子,他一下子就明白了子房先生的良苦用心,相比于留守宛城來說,伐趙更加的安全。
因爲攻打趙國,打不過還可以跑路,而留守宛城,若是項羽回來了,那結果就是把命給交了出去。
所以子房先生才讓他跟着韓信去攻打趙國,對于如今的李子木來說更加的安全,明白了先生良苦用心的李子木,如何不感動得一塌糊塗呢?
當天夜裏,李子木就跟着韓信,帶着一萬士兵,摸着黑就出了宛城,沿着小路直朝西北邊兒的趙國趕了過去。
說到趙國,就不得不提到李子木身邊這個副将張耳和如今的趙國丞相陳餘的恩怨了。
簡而言之,當初趙将張耳和趙王歇被章邯圍困巨鹿之時,趙将陳餘握兵不救,兩人之間的刎頸之交産生了縫隙。
巨鹿之戰項羽大敗章邯,張耳和趙王歇得以活命,之後張耳責備陳餘見死不救,陳餘賭氣将軍印扔給了張耳,從此便離開了趙國自己單幹。
再到後來,項羽鹹陽稱霸封諸侯王的時候,原本的趙王歇被封去了代地成了代王,而張耳被項羽封了原本的趙地成了新的趙王。
陳餘自認爲抗秦之戰他的功勞不比張耳差多少,卻隻被封了個三縣之地,心中自然不服,所以便發兵攻打了張耳。
這件事情成爲了楚漢之争的開端導火線,張耳兵敗投靠了漢王,攻下了趙地的陳餘将原本在代地的原來的趙王歇接了回來。
所以如今的趙國,諸侯王還是趙王歇,就是這麽回事。
如果說陳餘打下了趙地還給了趙王歇是大公無私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爲據李子木從子房先生那兒得知,趙王歇原本想封陳餘爲他之前待的代地的代王時,卻被陳餘給找借口拒絕了。
可見陳餘接趙王歇回來不過隻是爲了名聲而已,實際上如今的趙國,趙王歇隻不過是明面上的當家人。
真正的當家人,是丞相陳餘,借着趙王歇的名頭,掌握着代地和趙地這兩個地方,實在是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