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萬漢軍在廢丘城之外安營紮寨,他們目前糧草充足,暫時還不用擔心。
按照道理來說,将雍王章邯領地全部收下之後,應該是一鼓作氣拿下關中另外兩個諸侯王領地的,但是沛公卻遲遲沒有動手。
他在等,等項羽那邊的動靜,因爲如果他在這邊打塞王和燿王,要是被拖住了,項羽那邊再殺過來的話,那等待他們的局面将會是三面夾擊,想跑都跑不了。
而塞王司馬欣和燿王董翳也很有默契的沒有發兵過來支援章邯。
同樣的,他們也在等,等霸王的消息,因爲他們就算聯合起來,也奈何不了沛公。
沒有讓沛公等太久,僅僅七日的功夫,他派出去的探子就回來了,讓他興奮的是,項羽竟然帶兵北上,去收拾田榮去了!
雖然不知道子房使了什麽手段讓項羽放過了漢軍轉頭去收拾田榮,但是他現在要做的不是弄明白這個,而是趁着項羽北上的這個空檔,抓緊時間擴充自己的實力才是要緊的事情。
二十萬漢軍即刻出發,由韓信這個大将軍帶頭率領着,浩浩蕩蕩朝着高奴進發了。
另外一邊,司馬欣和董翳收到漢軍動身的消息,連忙将兩方的士兵彙合起來,一共也有那麽十萬,在高奴南方的平原上排兵布陣嚴陣以待。
一日的功夫,漢軍兵分六路加快時間趕路,趁着天還沒黑的功夫,兩軍就在平原上相遇了,雙方之間隔着不過兩百丈的距離,一陣沖鋒就能碰撞到一起的地步。
看着漢軍這雄偉浩蕩的陣勢,迎風飄揚的赤色漢字旗,司馬欣和董翳兩人互相望了望,不約而同的吞了口口水。
應該有一場惡仗要打了,兩邊都這麽覺得,不過眼看這天就要黑下來了,雙方都沒有動手。
畢竟天黑打仗不分敵我,現在之所以站這麽近面對面,是因爲想按照慣例先叫個陣給對方一個下馬威而已。
正在沛公剛準備下令敲戰鼓喊陣的時候,司馬欣和董翳的陣型裏,一個士兵正快馬加鞭的朝着正中間的将軍跑過去。
隻見那士兵和司馬欣說了些什麽,隔太遠也聽不見也看不見司馬欣的表情。
而讓沛公沒想到的是,過了一會兒之後,那個士兵就騎着馬朝着漢軍的陣型跑了過來。
“降矣?!”
聽完使者的話,沛公詫異的問了一句。
…………
兩邊都集結了這麽多士兵,還以爲有一場硬仗要打呢,哪知道他們這邊剛準備好架勢,對方卻投降了?
原來啊,他是先收到了項羽北上讨伐田榮的消息,而司馬欣是剛才才收到的,眼前這個士兵就是回來傳消息的。
兩兄弟一合計,既然項羽北上讨伐田榮去了,說明在他的心裏,已經将他們兩個給放棄了,幹脆還不如,直接投降就算了,反正這也不是第一次不是麽。
之前沛公自武關進入鹹陽之後,他們兩個也聞聲投降了,如今項羽丢下他們不管轉頭北上,反正投降慣了,也不差這一回,一回生二回熟嘛……
對于打仗,說實話他們并不感興趣,否則也不會之前就投降了,如今面對二十萬大軍,他們心知不一定打不過,這種會死人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所以臨陣退縮投降。
這就是典型的牆頭草,不過沛公也樂得不動手,高高興興的接受了司馬欣和董翳的投降,收下他們的軍印接管了這十萬士兵。
不費吹灰之力,三秦之地就歸了他沛公。
如今手握将近四十萬兵馬,沛公心裏不禁唏噓感慨不已,沒想到他也走到了這一步,當初項羽有四十萬士兵的時候,他才隻有十幾萬呢。
如今他也有了四十萬,就算正面和項羽對幹,他也一點兒不慫了。
從今天起,他終于不用再活在項羽和項家軍的陰影之下了,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時刻,他劉季終于在今天,可以昂首挺胸不用再看誰的臉色行事了。
接管了三個秦降将的所有領地之後,沛公正在做下一步打算,這個時候,手底下的人上來報告,城外面有人求見。
沛公随即便帶人上了城牆,隻見城外的平地上,大概兩萬多士兵集結,看不見旗幟,他心裏正好奇呢,随即眼神鎖定在了領頭馬上的那個中年人。
看着他,沛公的臉上不由自主的笑了笑。
這個人他認識,而且非常熟悉,他的名字叫做王陵。
王陵是他的同鄉,兩個人都是沛縣的,當初舉事的時候,兩人都集結了幾百人的隊伍,當時王陵并沒有同意沛公聯合的請求,而是帶着人去了另外的地方。
不過王陵至少比雍齒這個叛徒要厚道得多,雖然沒有跟随沛公,但也沒有背後捅沛公一刀,兩邊并沒有什麽矛盾。
看着他身後兩萬多的士兵,沛公臉上就不由自主笑了起來,畢竟他們兩個同是一個地方的,而且兩人的起步都差不多。
如今他手握四十萬大軍,坐擁三秦之地和漢中的土地,而王陵卻一個城沒有,進山爲寇活了幾年不過也就才兩萬多點兒手下而已。
看見當初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沒有自己混得好,沛公的心裏當然是舒服的不行了。
诶,就是爽……
“王陵拜見漢王!”
王陵翻身下馬單膝跪地大聲的說道,雖然心裏有傲氣,自認爲沛公的本事不如他,但事實擺在面前,人家混得風生水起就是比他好。
原本他并沒有來投靠沛公的打算,但是自打項羽将天下分封給諸侯王之後,他之前所占的山頭就成了有主的地兒。
人家派兵來圍剿他,他沒有辦法隻好四處逃跑,最後隻能來投靠曾經的同鄉沛公了,希望沛公看在同鄉的面子上,給他個一官半職啥的。
沛公嘴裏嗯着點了點頭,一副很大的派頭算是過了個舒舒服服的官瘾,将王陵連同他手底下的士兵放進了城。
結果王陵剛剛進城沒一會兒的功夫,城外又來了一大隊人,李子木看了看這個規模,大概也有兩三萬這麽多。
這個人李子木就認識了,因爲當初在鹹陽封侯的時候,他見過這個人,名字叫做張耳,被項羽封了個常山王來着。
不在自己的領地上舒舒服服的當個王,這張耳怎麽這麽迫不及待的就來投降了,李子木心裏有些疑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