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機群至少有五十餘架……不過秦川知道這隻是第一波,飛機這玩意是要在跑道上一架架起飛然後在空中集結的,爲了不至于有些飛機在空中等太久消耗過多的燃料,陸基起飛的一般五十架一個批次,航母起飛的則需看情況,像美國、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一批次出動三十架,那都是在航母較爲先進且調度合理的情況下才能做到的,此時英國的“鷹”号航母甚至隻能搭載21架艦載機。
“嗚……”刺耳的防空警報很快就響了起來,但與往常不同的是,這時本應該馬上開火的德軍艦卻顯得十分安靜。
這說明之前定下的方案和演習起作用了。
因爲情況正如之前秦川分析的那樣,英軍機群是從高空接近艦隊……這個高度在130MM副炮的射程之外,開炮基本無法命中,何況德海軍所使用的“近炸引信炮彈”成本較高,浪費炮彈是沒有必要的。
德海軍就乘着這個時間進行調整,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互相間隔兩公裏左右并排前進。
并排前進是必須的。
“并排”是爲了更能發揮火力,軍艦用側面對着友軍的上空,就意味着艦首、艦尾的炮火能同時發揮作用。
“前進”,則是爲了在緊急情況下能做規避動作……靜止不動會是敵人戰機很好的靶子。
接着,英軍機群乘着追逐艦群的時機就降低高度朝艦群俯沖下來。
“先生們!”雷德爾對秦川等人說道:“我想你們該回艙裏了!”
這話應該是主要對達爾朗說的,雷德爾讓他上艦主要是爲了能向他炫耀,如果達爾朗有個三長兩短,雷德爾的心思也就白費了。
“不!”達爾朗回答:“元帥,這是我的軍艦,我希望看看它們會有怎樣的戰鬥力!”
雷德爾愣了下,然後就點了點頭,接着朝兩名警衛揚了下頭,兩名警衛會意,一左一右的站在達爾朗身邊……這當然不是擔心達爾朗逃跑,軍艦上四周都是茫茫大海,想逃都沒地方逃。
雷德爾這是擔心達爾朗受傷或是借機自殺什麽的,但這些擔心顯然是多餘的,因爲此時的達爾朗比任何人都想知道法國軍艦的性能。
這是一種很矛盾的心理,他不希望德軍能赢,但又希望軍艦能赢,同時又希望軍艦被炸沉……總之就是一種五味雜陳。
指揮這批英軍機群的進攻的安格斯上校,他對着話筒下令道:“A組,是你們表演的時候了,注意利用炮火死角!”
“收到,上校!”
A組是輕型轟炸機,主要由“蚊式”轟炸機和“布倫海姆”式轟炸機組成……一般情況下這兩款轟炸機是不會編在一起執行任務的,原因是“蚊式”轟炸機的速度要比“布倫海姆”式快得多。
由此可知,英國人爲了這次進攻可以說是把所有能搬上戰場的東西都派出來了。
輕型轟炸機的特點就是比較靈活能夠迅速降低高度朝目标實施攻擊,于是在一陣馬達的呼嘯聲中,二十架輕轟就從天而降。
“元帥!”參謀報告:“敵機已經進入炮火射界!”
“再等等!”雷德爾說。
雷德爾的選擇當然是正确的,剛剛進入射界就開火,會使炮火沒有瞄準的彈性空間。
但雷德爾也僅僅隻等了幾秒……這是由于敵機速度很快,幾秒的時間已達到了雷德爾的要求。
于是随着雷德爾一聲令下:“開火!”
震天的炮聲很快就響了起來。
這時開火的正是130MM口徑的副炮,這口徑的炮在法國軍艦在上大量裝備……它在戰列艦上是副炮,在輕巡和驅逐艦上就作爲主炮使用,隻不過因爲這炮死角以及小口徑防空炮口徑小射速慢等問題,使法國艦隊防空一直是弱項。
但是……
采用不同的戰術後這顯然已經不是它的弱項了,尤其此時的艦隊還用上了“近炸引信炮彈”。
隻聽一陣“轟轟”亂響,秦川等人都能清晰的感覺到火炮擊發時帶來船體的震動,接着一排排炮彈帶着汽線直奔敵機方向而去……這是因爲雨水剛停空氣的濕度很大,高溫的炮彈一路蒸發水汽而形成了一條若有若無的彈道。
接着,這些炮彈就像是長了眼睛似的在目标戰機周圍炸開。
這是130MM口徑的炮彈,炸開後立時就爆出一團黑霧,肉眼無法觀察到的就是彈片亂飛。
而輕型轟炸機又是十分脆弱的,這其中尤其是木質結構的“蚊式”,于是當場就有三架“蚊式”被炸得在空中解體……飛機分成十幾塊碎片,就像天女散花似的從天上零零散散往海面掉。
“布倫海姆”式轟炸機或許會好些,但對于戰機來說,是碎成十幾塊還是兩塊并沒有太大的區别,區别就在于有些被擊傷的“布倫海姆”還能在空中堅持一會兒,這給了飛行員一點寶貴的跳傘時間。
“發生了什麽?”安格斯上校問:“注意利用死角,清楚了嗎?注意利用死角!”
“可是……”話筒裏傳來部下緊張的回答:“我們的确是利用死角,但他們似乎沒有死角!”
安格斯上校有些不相信這個回答,難道德國人已經換上了新型艦炮?
想了想,安格斯上校就操控着戰機倒飛,這使他能清楚的看到整個戰場。
接着他就發現了其中的奧秘……德國人的艦炮不是朝自己上空射擊,而是朝友軍上空射擊。
更讓安格斯上校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不管英軍輕型戰機怎麽機動怎麽變換高度,高射炮的炮彈總能準确的在戰機附近爆炸。
這在平時是不可能的,原因是戰機飛行速度快,炮手根本就來不及調整炮彈的延時時間,這也是這時代軍艦防空能力較弱的原因之一。
但是……不可能的事就确确實實的發生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