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讓他們忙活的倒不是對非洲軍團的戰争,而是來自非洲各國包括希臘要求獨立的呼聲和抵抗。
當然,蒙哥馬利還會祭出之前的法寶:“隻要你們幫助盟軍打敗德國,英國就會支持你們獨立!”
但這一招說實話已經不太管用了。
首先是因爲德國人搶先一步這麽說了,不但說了德國人還切身實地的這麽做了。
于是各國國家對英軍喊話的反應就是:“德國人已經給了我們自由,英國人才是侵略者,我們爲什麽要打敗給我們自己的國家取悅侵略者才能争取獨立?”
“獨立和自由從來都不需要英國人給予,也不應該有附加條件,我們本來就應該擁有對自己國家的決定權!”
……
這其中尤其是希臘和埃及的反應最爲強烈。
希臘,英國人在那支持喬治二世這個獨裁國王的面目已經暴露,所有希臘人都知道幫助英國人的結果會是什麽,于是當然不會再相信英國人說的話。
埃及,英國實際上是在1922年承認埃及獨立,但那隻是表面承認,英國仍然保留對埃及的國防、外交等權力,埃及政府不過是英國的傀儡政權。
所以……英國人的口頭承諾又能用什麽用?這個“獨立”不還是像以前一樣的“獨立”嗎?
希臘和埃及的事例當然就會影響到利比亞,于是利比亞人也不願意相信英國人的鬼話……這也是現代非洲一直都不待見歐美等國的原因,它們在非洲就沒幹什麽好事,比如英國的殖民,法國的出爾反爾以及血腥屠殺等。
蒙哥馬利将這些事丢給了德甘岡,并美名其曰……一名将軍是不會被瑣事纏身的。
從這方面來說,蒙哥馬利根本就沒看出此時德軍更重要的戰略完全不是與英軍正面的戰鬥,恰恰就是那些被蒙哥馬利認爲不是很重要的“瑣事”。
這些表面看起來的确是“瑣事”,但時間一長而且沒有正确應對,那麽很快就會成爲一個個泥潭。
如果蒙哥馬利夠明智的話,就該像德軍在埃及和利比亞做的一樣,耕種、鼓勵生産并幫助百姓灌溉。
因爲大多數百姓都不認什麽國家、獨立、自由這些大道理,他們隻知道誰可以給他們帶來更好的生活。
德國人來了,給他們食物和穩定。
英國人來了,帶給他們了除了戰亂外就是各種混亂……英、美專注于追擊并打敗非洲軍團,根本就不會考慮幫助百姓和維護治安的問題,甚至還有許多士兵乘着這時候從百姓手裏搶手财物,這其中尤其是剛走上戰場的美國大兵。
(此時的美國兵還算好,随着戰争的深入而且美國在太平洋及歐洲兩線開戰,兵力不足就使美軍甚至征召犯人參軍抵刑,那時的美國大兵甚至連自己的補給及上戰場的友軍留在後方的私人物品都照搶不誤。)
正所謂沒對比就沒有傷害,盟軍這麽一折騰幾乎就是從另一面爲德軍做宣傳,沒過多久許多百姓就開始懷念起曾經占領過他們的德軍來了。
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蒙哥馬利僅僅隻是把這些當作是收複失地的一點後遺症,就像他說的:“他們隻是習慣了德國人抛出的餡餅而已,很快他們就會習慣英國的治理了,就像我們統治埃及一樣!”
他甚至還把非洲軍團的戰略性退卻描述成盟軍的輝煌勝利……畢竟英軍的确是一個接着一個的收複了亞曆山大、托布魯克等,甚至還深入利比亞,就像第一次戰役中英軍追擊意大利軍隊那樣追着德軍跑。
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德軍與英軍并沒有多少次實質的接觸……更多的時候是英軍在後頭一邊小心的用探雷器掃雷一邊前進,而德軍卻在前頭有條不紊的撤退。
這裏之所以用“沒有多少次”,是因爲兩軍有過幾次接觸,但這些接觸都是德軍在隆美爾的指揮下殺了個回馬槍,英軍被狼狽的打了回去。
當然,蒙哥馬利是不會這樣向丘吉爾彙報的,他對丘吉爾說的是:“在我軍英勇而猛烈的進攻中,德國軍隊節節敗退,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們就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了!”
蒙哥馬利的捷報馬上就在英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丘吉爾得意洋洋的對曾經要彈赅他的議員們說道:“先生們,一個英明的戰略家,是不會着眼于一時的失利的,我一直堅信勝利最終會屬于我們!”
這些對于蒙哥馬利來說都是瑣事,此時他的精力都集中在突尼斯海峽上。
因爲蒙哥馬利很清楚,要想取得最終的勝利就必須突破突尼斯海峽或是摧毀德國在地中海的艦隊。否則,就算自己最終打到的黎波裏,面對阿爾及利亞也是無從下手。
蒙哥馬利其實早就做好準備了。
有了馬耳他島和克裏特島,準備工作就輕松了許多……蒙哥馬利命令一百多架戰機通過克裏特島轉場飛往馬耳他島,在克裏特島機場又準備了一百多架戰機随時準備增援馬耳他島。
之所以這麽做,是因爲擔心在馬耳他島停放太多的戰機,萬一被德、意軍偷襲的話就會遭到慘重的損失。
另一方面,蒙哥馬利又将随後運送到的補給比如燃油、航空炸彈乃至軍艦所需要的補給都運往馬耳他島。
顯然,蒙哥馬利是将馬耳他島做爲進攻突尼斯海峽的補給基地了。
英、美在這方面擁有優勢,他們永遠不缺補給,同時也不缺運送補給的船,于是不過兩周的時間就做好了準備。
蒙哥馬利一直沒有動手的原因,就是阿爾及利亞、突尼斯一帶雨季來臨,連續十餘天的傾盆大雨不适合飛機作戰。
蒙哥馬利知道……法國軍艦的弱點是防空,其優勢恰恰在軍艦的防護和對艦對地火力。
所以,如果戰機無法作戰的話,蒙哥馬利是不會輕易讓海軍去冒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