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一名通訊兵就報告道:“将軍,第六偵察分隊正遭受攻擊,請求增援!”
斯特萊克将軍不由無奈的搖了搖頭,他無法派出增援,因爲這正是英軍所希望的。
此時的德軍正陷入一個尴尬的境地。
就比如現在,如果要增援偵察分隊的話,該用什麽部隊增援呢?
普通部隊根本無法對“斯圖亞特”坦克構成威脅,派出去隻會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隻有“三号”坦克才能起作用。
但此時德軍總共也就隻有四十幾輛“三号”,誰都知道不适合分兵。
分兵不僅會嚴重減緩主力部隊的行軍速度,還會使分兵進入黑暗的“三号”遭到英軍“斯圖亞特”的圍攻……“三号”坦克對“斯圖亞特”的确有優勢,但如果一輛坦克面對的是十輛、二十輛甚至更多的“斯圖亞特”呢?
但是,如果不增援的話,就意味着德軍的偵察部隊就會一支又一支的被英軍消滅,實際上這已經在發生了,德軍在外面還保持聯系的偵察部隊不到三支。
德第21裝甲師主力就像一隻失去視力的大象,而英軍數量龐大的“斯圖亞特”坦克則像躲藏在黑暗中的狼群,他們有時分散有時聚集,随時都會對第21裝甲師發起緻命一擊。
“或許我們應該退而求其次!”奧爾布裏奇上校指着地圖說道:“我們距離亞曆山大還有三小時的路程,如果繼續這樣前進的話就需要更久甚至可能永遠也到不了。但我們距離魯瓦伊薩特嶺隻有一小時的路程,我們爲什麽不折返魯瓦伊薩特嶺配合第15裝甲師突破防線呢?”
這是最初戰略的另一個選擇。
它的确可行,但這就意味着承認進軍亞曆山大的失敗,同時在阿拉曼防線上的勝利也不是決定意義的,因爲天色一亮英軍就會在空軍的支援下發起反攻。
“也許,我們隻能這麽做了!”斯特萊克将軍無奈的點了點頭。
但就在斯特萊克将軍要下令的時候,秦川就阻止道:“将軍,我們似乎忘了我們也有‘斯圖亞特’坦克!”
“什麽意思?”斯特萊克将軍問:“你是說讓‘斯圖亞特’去對付敵人?”
“我們隻有三十一輛!”奧爾布裏奇上校反對道:“而且它們隻是初步形成戰鬥力,它們無法改變什麽!”
奧爾布裏奇上校的擔心當然有道理,英軍的“斯圖亞特”少說也有兩百輛,德軍隻有三十一輛……把它們派出去對陣英軍無異于以卵擊石。
但是……
“不,上校!”秦川對奧爾布裏奇上校說:“它們能改變什麽,而且我相信它們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怎麽說?”斯特萊克将軍疑惑的望着秦川。
“現在是能見度很低的晚上!”
“當然!”
“英國人的‘斯圖亞特’分散成小股部隊遊擊作戰!”
“是的!”
“我們的‘斯圖亞特’與敵人的‘斯圖亞特’完全一樣!”
“你說的都沒錯,可是這對我們……”說到一半斯特萊克将軍就像明白了什麽,接着就興奮的說道:“好辦法,上士,它們的确能發揮大作用!”
夜晚能見度低,英國人的坦克分散成十幾到二十輛的小分隊,同時敵我雙方的“斯圖亞特”完全一樣……德軍的“斯圖亞特”就是從英軍手裏繳來的,唯一的區别就是爲了能識别敵我,德軍坦克乘員在“斯圖亞特”上塗上了黑色的“十字”。
但這個卻很容易抹掉,于是這些“斯圖亞特”搖身一變就可以成爲英國人的“斯圖亞特”。
“的确是好辦法!”斯萊因上校也明白了:“我們可以把‘斯圖亞特’混到英國人的‘斯圖亞特’裏!”
秦川把目光轉向奧爾布裏奇:“上校,或許我們的坦克隻是初步形成戰鬥力,但如果成功混進去,戰鬥力就不成問題了,是嗎?”
奧爾布裏奇上校點了點頭:“你說得對,上士,他們完全可以靠近目标的側翼甚至是後部,等做好準備再突然開火!”
“這不是重點!”斯特萊克将軍說:“重要的是英國人會因此出現識别混亂,他們無法分辯哪些坦克是自己人哪些坦克是敵人,于是就會亂作一團無法有效的組織騷擾!”
“問題是……”奧爾布裏奇上校說:“我們自己人該怎麽識别敵我?”
坦克與人不一樣,人在戰場上還可以通過一些信息進行識别,比如語言、武器、軍裝等等,但坦克卻完全沒有區别……于是在英軍無法識别敵我的同時德軍自己也無法識别,就算彼此有無線電甚至正在通話都無法搞清楚打自己的或是被自己打的是否是自己人。
想了想,秦川就說道:“我們可以在機槍槍管上綁上紅帶子!”
“好主意!”斯萊因上校表示贊同:“就像南非一師做的那樣!”
就像之前所說的,南非一師因爲相信巫術,所以習慣于在槍管綁上浸過羊血施過巫術的布帶,這個習慣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英軍……戰場是個非生即死的地方,有些英軍抱着“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态也會在槍管上綁紅布帶,所以這一點都不會突兀。
然後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奧爾布裏奇上校。
奧爾布裏奇上校點了點頭,說道:“是個好主意,我們可以在高射機槍和航向機槍上都綁上紅帶子,這樣從正面和後面都可以識别!”
當然,這樣做也不做也不是說完全可以識别,比如夜色裏紅布帶并不明顯,或者偶爾英軍的坦克上也會綁有紅布帶等,甚至英軍還有可能會發現這個秘密而專挑綁有紅布帶的坦克打……
但任何事都不會有萬無一失,尤其是戰争。
“就這麽辦!”最後斯特萊克将軍就下了結論,他對奧爾布裏奇上校下令道:“把‘斯圖亞特’坦克組織起來,在最短的時間内做好戰鬥準備!”
“是,将軍!”奧爾布裏奇上校應了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