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的意思就是隆美爾隻顧眼前的利益而完全無視馬耳他島的重要性……他們認爲馬耳他島才是長遠利益及能左右整個戰場勝負的關鍵。
但客觀的說,這樣評價隆美爾是有失偏頗的。
因爲隆美爾也有考慮戰略,不僅有考慮且考慮的還是更大範籌的戰略……正如之前所說,隆美爾考慮的是美國這個工業機器對英軍的支持。
換句話說,就是如果不速戰速決而任其發展的話,就算德軍占領了馬耳他島徹底改善了非洲軍團的補給條件,但還是要面臨德軍補充一輛坦克而英軍卻補充兩輛、三輛甚至四輛坦克的局面,而英軍補充的坦克比德軍的“三号”坦克還要先進。
事實也證明隆美爾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因爲曆史上隆美爾最終還是沒能速戰速決,非洲軍團在阿拉曼防線被英軍擋住了,這使北非的戰争變成了曠日持久的僵持戰……随着時間的推移,英國就得到了大量的美式裝備,這些裝備包括“巴祖卡”火箭筒、自行火炮、反坦克炮以及各型坦克,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剛剛出廠不久連美軍都沒來得急列裝的“謝爾曼”坦克。
“謝爾曼”坦克戰鬥全重33.6噸,無論防護還是火力都遠超德國隻有20噸重的“三号”坦克,隻有新型“四号”坦克才堪堪能與之匹敵,而非洲軍團手裏的“四号”坦克隻有十幾輛。
由此也可以知道英軍在北非打得有多爛……英軍在北非的兵力和裝備其實一直都占有優勢,但還是屢戰屢敗,直到裝備和兵力已經可以用“逆天”來形容時才取得勝利。
而英國人卻爲這樣的勝利歡呼雀躍,并将隻知道正面強推的指揮官蒙哥馬利稱爲“軍事天才”。
這其實也可以從側面反射出英國人當時的心态……到目前爲止他們還是公認的世界第一強國,他們不願意從這個神壇上下來,心理上也接受不了,于是就在輿論上盡一切可能把自己的勝利放大并有意忽略了那些足以決定勝負的客觀條件。
正所謂“曆史是勝利者書寫”的,英國的情況是這樣,隆美爾的情況也是這樣。
隆美爾決定在非洲戰場上賭一局,他輸了,于是就成了“戰術上的巨人,戰略上的矮子”。
此時隆美爾有了希特勒的支持,他的想法和計劃就很快變成了現實。
凱塞林那裏好解決,希特勒一個電報就讓他馬上停止對馬耳他島的一切行動轉而全力支持非洲軍團進攻埃及。
凱塞林幾次回電反對,但電報都如石沉大海一去沒有回音……凱塞林很快就明白了,他必須接受這個命令,希特勒根本就不給他任何讨論的機會,也就是沒商量的餘地。
另一方面,非洲軍團還要得到意大利軍的支持,畢竟意大利是非洲軍團的“後勤守城”部隊,沒有他們的協同德軍也很難發起進攻。
(注:意大利指揮官加裏波的上将同樣也是反對進攻埃及的,隻是隆美爾根本就沒把他的反對當一回事)
希特勒的做法就是發了個電報給墨索裏尼:“尊敬的首相,最後的時刻已經到了,如果你能給予非洲軍團絕對的支持,那麽開羅指日可待,一切都取決于你!”
墨索裏尼本身就是個野心家,隻無奈于他是“小姐的心丫環的命”,幾次想擴大意大利版圖都因爲實力太弱而受挫,現在一個大好的機會就在眼前又哪裏肯輕易放過……
于是墨索裏尼當即嚴令所有意大利軍隊必須配合德軍的行動,并指示意大利總參謀部将攻占馬耳他島的行動推遲到兩個月後……墨索裏尼估計這場仗要打兩個月。
這充分體現了意大利人浪漫的性格,他們總是在腦海裏描繪美好的未來,連德國人都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取得勝利墨索裏尼就替他們想好了。
更有甚者,墨索裏尼還心急火燎的用飛機空運一匹白馬到托布魯克,以便到時自己能夠騎着這匹白馬耀武揚威的進入開羅……
英軍那邊也意識到德軍際将全面發動反攻。
事實上,是隆美爾與希特勒之間的電報被“超級機密”破解起了警示作用,于是整個第八集團軍乃至英國都忙碌了起來。
丘吉爾簡直就不敢相信“十字軍”行動就這樣失敗了,這次失敗不僅在軍事上造成了很嚴重的影響,更重要的還是大大損害了英國軍隊的聲譽……要知道美國可是全力支持英第八集團軍,他們短時間内将那麽多的坦克及補給交到英國人手裏就是明證,但這些坦克甚至才剛剛登陸就被德國人摧毀了,更糟糕的是戰損比達到令人難以想像的二十比一,也就是德國人損失一輛坦克英國人就要損失二十輛甚至更多。
羅斯福對此很不高興,他聽到這個結果後就給丘吉爾發了一份電報:“尊敬的首相閣下,我不知道這場仗是因爲什麽原因輸的,我隻知道全世界的人都因此以爲美國的坦克就是個棺材,它們在德國坦克面前不堪一擊!”
美國是靠軍火發家的,所以當然很在意自己裝備的性能,這直接關系到他們的經濟,但這個招牌差點就讓英第八集團軍給砸了。
“抱歉,總統先生!”丘吉爾趕忙回答:“我相信這是士兵們還未适應美制坦克速度和操作的原因,你們的坦克性能很好,它們在沙漠裏很少出故障,這是前線士兵一緻的反應,而且他們還希望繼續使用你們的裝備。”
頓了下,丘吉爾又發電道:“所以我希望能獲得更多的裝備、更多的幫助……”
丘吉爾有些慌了。
丘吉爾沒法冷靜,因爲這時已經不是像上次一樣更換掉第八集團軍指揮官的問題了,而是美國的不信任乃至英國下議院懷疑丘吉爾是否适合任首相考慮是否要罷免他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