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平明,天色漸漸微亮,啓明星的光芒開始閃爍在天際。
此時的未央宮,所有的宮門全部洞開。
數千名甲士,持戟站立在宮阙走廊兩側。
一面面黑龍旗,迎風招展。
象征漢家火德的赤色,成爲未央宮的主色調。
就連宮牆的牆壁,也被重新粉刷上了紅色的塗料。
而在宣室殿之中,此刻,已經有着絲竹琴瑟鍾鳴之聲傳出。
古老的吟誦之聲,回響在宮阙的走廊中。
“夜如何其?夜鄉晨!庭燎有煇,君子至止,言觀其旂!”
而數以千計的貴族将軍宗室官吏,人人肅穆不已,手持玉芴,靜立在宣室殿下的回廊兩側。
以文武分野,排成了兩個密密麻麻的縱隊。
一眼望過去,幾乎讓人看不到盡頭。
作爲侍中官,張越自然跟着宗正卿劉屈氂、太常卿商丘成站在左側,位居于稍微靠前的位置。
而光祿勳韓說、執金吾王莽等人則站到了右側,與将軍列侯們在一起。
當然,現在漢室,文武之間界限并不明顯。
文官可以爲将,武将也可以牧民。
當世世人推崇的大丈夫,就是那種上馬打匈奴,下馬撫萬民的文武全才!
所以,其實站在那邊,隻是一個象征性的。
就像現在的文官首領之一的商丘成,在曆史上就多次領兵出征,還打的有聲有色。
而武将首領的王莽,在内政方面的造詣也不錯。
曆史上,其在李廣利全軍覆沒後,靠着屯田和種田,硬是在抵禦匈奴的侵擾同時,在輪台和居延,屯田三十萬畝,底定了宣帝對匈奴的戰略大反攻的物質基礎。
“天子臨朝了……”張越聽着從宣室殿内傳出來的吟誦聲,做出判斷。
果不其然,須臾之後,宮中的樂聲就變幻了曲調。
從《庭燎》之樂,換成了大氣磅礴的《大明》。
吟誦者也由原先低沉婉轉的士大夫,變成了嗓音洪亮的武官。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難忱斯,不易維王。天位殷适,使不挾四方……”恢弘的腔調,讓人精神一振,肅立多時的文武百官們,也直起了腰杆,等候着來自天子的召喚。
在充滿了王者威勢的《大明》樂中,懸挂在宣室殿前的編鍾,連響三十六聲。
然後,在所有人的注視下,尚書令張安世,持着節旄,身穿盛裝,站到了台階前,清聲唱諾道:“唯漢延和元年冬亥月甲子(十月是亥月),歲在已醜,群臣陛見,請大鴻胪導之以禮,太常卿教之以儀,勿有失禮失儀!”
大鴻胪戴仁出列拜道:“唯,臣不敢失職!”
太常卿商丘成也拜道:“唯,臣不敢失職!”
張安世持節向南,拜道:“群臣請次第趨見!”
張越與其他大臣,連忙出列,拜道:“唯!”
然後起身,持着玉芴,亦步亦趨的跟上自己前面的九卿列侯們,小心翼翼的拾階而上。
這可是一個高難度的動作!
尋常人若沒有經過訓練,根本掌握不了。
按照賈誼賈長沙當年所作的《容經》之中的說法,大臣入朝,朝見天子,進必趨,退必趨。
尤其是在大朝議上,趨禮要求相當之嚴格。
所謂行則‘趨以微磬之容,飄然翼然,肩狀若流,足如射箭’,而其轉向更是要求‘旋以微磬之容,其始動也,穆如驚倏,其固複也,旄如濯絲’。
後世有部不錯的電視劇《軍師聯盟》裏,就有着何驸馬教曹芳走路和轉身的劇情。
但劇中何驸馬的姿态和行容,要是按照賈長沙的标準來看,肯定不合格!
反正,就是張越,也爲了今天,練了差不多兩個月,才勉勉強強,将将及格。
但不要緊,在場的群臣之中,驸馬都尉金日磾和奉車都尉霍光,都是漢家有名的趨禮專家。
特别是霍光,曾有人特地觀察他上朝,連續數了十幾次他的步數,結果發現,他每次所用的步數,都是一模一樣。
更誇張的還是,霍光的腳步,每一步都分毫不差。
上一次,他用十步走了多遠,這一次也是一模一樣!
簡直是恐怖!
所以,張越就盯着霍光的舉止,他的頭怎麽低,低多少,自己也怎麽低,他的手擡多高,自己也擡多高。
還别說,這樣一來,張越輕松過關。
跟着人群,趨進到宣室殿之中。
張越立刻就被眼前的壯觀宮殿,所深深震撼。
宣室殿,大!
非常大!
天子的禦座,高居于殿堂之上,禦座之下,五十五級台階,讓人咋舌不已。
後世電視劇中,取景的所謂皇宮、朝堂,與之一比,就像鄉下土财主的客廳一樣寒酸。
而大殿之中,一根根雕龍飛鳳的柱梁,節比林立。
粗略的數了數,至少有上百根柱梁。
柱梁左右,一盞盞連枝燈,已被點燃。
滋滋燃燒的燈油,将這殿堂照耀的恍如白晝。
一排排持戟的衛士,肅立在這些柱梁兩側。
人人神色嚴肅,甲胄鮮明,将這漢家殿堂襯托的分外肅穆、莊嚴。
“侍中公……”太常卿商丘成,輕輕的拉了拉有些出神的張越的衣袖,道:“請借一步說話……”
張越點點頭,跟上前去。
兩人走到殿中的一個柱梁下,商丘成拱手道:“侍中公,今日大朝議,請侍中戎裝持钺,爲陛下壯威!”
這也是侍中官的本職工作。
每臨朝會,侍中持斧钺,宿衛天子兩側。
目的就是要借助侍中官和其他内侍的勇武,來襯托漢天子的威嚴。
漢書《叔孫通傳》就有記載:殿下郎中俠陛,陛數百人。
意思就是說,朝會大殿的禦座台階上,通常會陳列數百名武士。
而這些武士,可不是一般人。
《續漢書。禮儀志》中清楚的描述了這些人的來曆:侍中、尚書、谒者、虎贲、羽林郎将執事,皆赤帻陛衛。
本來,在宗周時期,是沒有這一套的。
那時候,周天子的陛階上是用屏風紋飾斧钺。
但是,荊轲刺秦王,改變了這個傳統。
屏風紋飾斧钺,換成了真正的衛兵。
而且是全副武裝,手持斧钺的天子近臣們。
這樣,就算再有荊轲,哪怕開挂,也休想傷到天子一根寒毛。
荊轲刺秦王,秦王繞柱走,成爲了千古絕唱。
張越當然不會拒絕,連忙拜道:“請太常卿帶路……”
此時,天子的聖駕,還未到來。
在事實上來說,起碼還有一個時辰,這位陛下才會臨朝。
畢竟,僅僅是在京列侯、兩千石和宗室趨進宣室殿,可能也要花一個時辰的時間。
而大臣們沒有來齊,天子先至?
那就是君等臣了!
恐怕當今漢室,還沒有人有這麽大面子和這麽大的膽子。
于是,在商丘成的引領下,張越來到了宣室殿正殿一側的一個偏殿之中。
早有等候在此的禮儀官,将張越帶到了一個靜室。
然後,侍女們一擁而上,将張越身上的朝服解下來,換上了戎裝。
張越看着銅鏡之中的自己,身着甲胄,赤袍在後,貂蟬冠下的容顔,頗爲英武。
“侍中公,此乃您用的玄钺!”一個禮官,将一柄碩大的鐵制兵器,送到了張越手上。
這是一種巨大的斧狀兵器!
拿在手裏,掂量了一下,張越感覺起碼有個三十來公斤!
刀刃寬大而鋒利,拿在手裏,矗立起來,看上去也是威武不凡,賣相十足。
這也是這種兵器,自商周以來,就被統治者用爲儀仗兵器的緣故。
這麽一柄大斧,光是立在那裏,視覺沖擊力就已經很強了。
很容易就懾服朝臣!
更何況,持有這種兵器的武士,足有數百人!
當你面對幾百個拿着大斧的壯漢,氣勢洶洶的狠狠的盯着你的時候,哪怕膽子再大,恐怕心裏也會發毛了。
拿着這柄玄钺,張越微微笑了笑,感覺這柄兵器很配自己!
商周的時候,婦好就曾持斧钺,闆蕩天下,維護商王朝的威嚴與統一。
今天,自己也拿上了斧钺。
這說明了什麽?
這是天意啊!
天讓自己以斧钺,鞭笞青徐揚的渣渣們。
順便,再給天下群臣們演繹一下,什麽叫ppt的正确用法。
………………………………
一個時辰之後,在京兩千石、列侯、宗室,基本都在太常卿和大鴻胪的有司引導下,步入了宣室殿中,并且各自在禮官的引導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數百文武大臣,臨襟正坐。
等候着天子禦駕駕臨。
而張越,則被安排着,站到了禦座之下的台階一側,正好和背着高帝斬白蛇劍的上官桀相對而視。
這也是上官桀,最後背負此劍,參與朝會了。
今天之後,這個保管高帝斬白蛇劍的任務,就要交給趙充國了。
而在張越的上方,是奉車都尉霍光與驸馬都尉金日磾組成的禦前侍衛二人組。
霍光、金日磾之上,就是禦座所在了。
尚書令張安世,持着一部七尺《律書》站在禦座一側,表情肅穆。
平明五刻(大約是五點左右),天子攆車被數十名衛士,擡着從宣室殿東側回廊進入大殿。
大鴻胪戴仁立刻唱諾:“天子駕臨,百官恭迎!”
而張越等戎裝侍衛,則紛紛舉起自己手裏的兵器,怒目圓睜,看向群臣,一副‘哥的大斧已經饑渴難耐’的神色,口中更是大聲呐喊了起來:“警!”
群臣立刻起身,來到殿中,分成兩列,朝着天子攆車恭身拜道:“臣等恭迎吾皇,願吾皇萬壽無疆!”
于是,宣室殿之中的樂官輕輕揮手,編鍾、鼓瑟之聲,頓時大響。
神聖的《天保》之樂響了起來。
“天保定爾,亦孔之固……”殿中兩側的博士們,首先吟誦。
“俾爾單厚,何福不除?……”站立在陛階兩側的尚書、侍中們,也跟着唱諾起來。
在齊聲的贊美之中,天子攆車,緩緩走上禦階。
然後,在禦座之前,停了下來。
伴随着《天保》之樂的結尾,大漢天子盛裝衮服,輕輕走下攆車。
此時,天保之聲,也到了結尾。
不止博士和侍衛,群臣也都紛紛恭身,面朝天子,一邊頓首匍匐,一邊長聲而贊:“神之吊矣,诒爾多福。民之質矣,日用飲食。群黎百姓,遍爲爾德!”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
“願太一之靈,五帝之神,列祖列宗,永保我君!”
天子提起绶帶,端坐到禦座上,然後面朝群臣,微微揮手,道:“朕自承先帝遺命,獲保宗廟,迄今四十有七年,四十七年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夙興夜寐,恐朕之不德,以羞先帝遺德也!”
“賴宗廟之靈,群臣輔佐,将士用命,四十七年來,雖屢有災異、兵戈之事,然天下大體安康,百姓大體安居,此群臣用力,将士用命也!”
“然……”天子冠琉無風自動,琉珠後的神色,無人能看清,但每一個人都知道,這位陛下,要發飙了。
于是,群臣紛紛俯首,匍匐在地,瑟瑟發抖。
“今夏旱災,關中百姓或有不躬耕之念,而貴戚之流,殘虐人民,盤剝百姓,緻使萬年太廟神靈受驚,此朕之不德,不能佐百姓,無以奉宗廟也!”
群臣頓時連大氣都不敢出了。
這位陛下,字字誅心啊!
什麽‘此朕之不德,不能佐百姓,無以奉宗廟’?
這是把大家,這數百位兩千石、九卿、列侯和宗室諸侯架在火上烤啊!
但這又是就發生在不久前的事實,誰也不能說什麽不對。
萬年縣衙被焚,太廟受驚是肯定的。
萬一太上皇他老人家覺得不爽了,去找高帝唠叨唠叨,高帝神靈一發怒,讓高廟的瓦被風吹落幾塊下來。
這滿朝文武,誰擔得起這個責任?
沒有辦法,大家隻好群體恭身再拜,道:“臣等萬死!”
天子掃着群臣,知道,火候差不多了,再敲打下去,說不定就要死人,于是适可而止,朗聲道:“諺曰:前車之鑒,後車之覆,佐百姓,安天下,此太宗之所以盛德也;輕田稅,除肉刑,澤被蒼生,此先帝之所以治安天下也!”
“朕今欲上參堯舜,下配三王,而朕之不敏、不德,此天下士大夫公卿之所共見,卿等皆明于古今之事,必有能教朕者!”
“其令九卿、列侯、諸博士,鹹以書對,著之于篇,朕必将親覽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