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得神乎其神的劉大人——劉“羅鍋”,其“羅鍋”稱号,據說是乾隆皇帝一不小心“欽賜”給他的。
據說聰明絕頂的劉墉,出仕時個子很高,與紀昀、和珅并稱爲乾隆朝的三大“中堂”。
劉大人勤于王事,夙夜不懈;心系民生,握發吐哺。由于常年躬身閱案,夜夜伏幾謄奏,背——看上去稍微有點駝。
有一次,乾隆皇帝與臣下逗樂子時,說劉大人微駝的背像“羅鍋”……
錦心繡口的劉大人聞聲立刻跪倒,口呼:“聖上賜‘号’,謝主隆恩!”
乾隆皇上一愣……
緊接着,劉大人又恭謹地追問:“皇上,請問這‘羅鍋’封号,年俸幾何?”
乾隆皇上又一怔:“這……”
就這樣,乾隆爺不得不把“羅鍋”二字“賜”給劉大人了,當然還得帶“年俸”……
後人傳言:皇帝是“金口玉言”,吐出的字非“金”即“玉”呀!一個字少說也值兩萬兩銀子,“羅鍋”兩個字,那就是四萬兩啰……當個“羅鍋”多值錢呀,所以劉大人興高采烈地當上了劉“羅鍋”。
“君無戲言”啊!乾隆皇帝光顧了高興,一個不留神兒,金口一開,覆水就難收了。
這“羅鍋”!可是被劉墉步步緊逼着賜的,實在是不爽啊!
皇帝又暗暗心疼他的銀子,爲了尋找心理平衡,就賦詩磕碜劉墉:“人生殘疾是前緣,口在胸膛耳垂肩。仰面難得見日月,側身才可見青天。”
乾隆爺頓了頓,猶不解氣,再往狠裏接着賦:“卧似心字缺一點,立如彎弓少一弦。死後裝殓省棺椁,籠屜之内即長眠。”
劉墉是誰?那是古今都公認的“大家”,當然也不凡啊!馬上智對曰:“駝生幾峰可存糧,人長駝背智謀廣。文濤半軍定國策,武略戍邊保家邦。臣雖不才知恩谕,承蒙萬歲賜諷賞。”前面自誇,後面拍乾隆馬屁。乾隆爺正得意呢!劉大人又“貂續了狗尾”一句,“别看羅鍋隻倆字,每年得銀四萬兩。”哈哈哈……
這“狗尾”一續,直氣得大清的乾隆皇上一向儒雅的形象大變:那是“張口結舌”外加“目瞪口呆”啊!
……
劉墉大人原來不是羅鍋。
你想,曆來朝廷選官也是有“标準”的,不多,隻有四個,那就是:“身、言、書、判”。
上來的第一個“标準”,說的就是“身”。
何爲身呢?身就是說,你得“五官端正,相貌堂堂”,否則也難立官威,不是?
看官試想:乾隆、嘉慶朝的重要大臣——劉墉,出身名門相府,一生爲官五十餘載。幾經起落,久曆宦海沉浮,做過吏部尚書,官職最高時做到了體仁閣大學士。深得乾隆皇帝倚重的劉大人又怎麽可能是個“羅鍋”呢?
當然,也有史料指出,乾隆爺的兒子——嘉慶皇帝曾稱劉墉爲“劉駝子”。而後,經人三傳兩傳,成了劉“羅鍋”。不過,到了嘉慶年間,劉墉早已是年屆80的老人了,有些駝背彎腰本在情理之中,悠人看來,那也并不能成爲劉墉是“羅鍋”的有力證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