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有鄭姓人家在此耕種生活,此地西鄰淮河,北靠砺阜山,依山傍水,山清水秀。
其東南田野廣闊,是天然的風水寶地。
東漢順帝永建二年七月初五,名揚海内外的經學大師鄭玄鄭康成就誕生在隸屬于高密的這塊風水寶地上。
鄭家祖上曾經顯赫過,其遠祖名叫鄭國,字子徒,是孔子的弟子,其後世封爲朐山侯。
鄭玄的八世祖鄭崇,字子遊。爲高密大族,西漢哀帝時官至尚書仆射,《漢書》中亦有其傳。
鄭崇爲人剛直不阿,很受哀帝的信任和重用,常與宦官、幸臣董賢等作鬥争,後來遭佞臣誣陷,慘死獄中。
之後,鄭氏家族日趨敗落。
到了鄭玄出生時,他的祖父鄭明、父親鄭瑾就已經潦倒到以務農爲生了。
鄭玄天資聰明,自幼喜好讀書。
其父看在眼裏,很是欣慰。于是,傾其所有支持他求學。
他從小就學習書數之學,到八九歲時就精通了加減乘除的算術。不但一般的大人比不過他,即便是讀書人,不專門學習書數者也趕不上他。
到了十二、三歲,他已能誦讀和講述《詩》、《書》、《禮記》、《易》、《春秋》這些儒家“五經”了。
同時,他還喜歡鑽研天文學,并掌握了“占候”、“風角”、“隐術”等一些以氣象、風向的變化而推測吉兇的方術。
鄭玄自少年時就确立了學習經學的志向,終日沉湎于書卷中,一心向學,孜孜以求。
他不尚虛榮,天性務實,有一件小事很能說明這個問題。十一、二歲的時候,他曾随母親到外祖家做客,當時客人很多,在座的十多位客人都衣着華美,打扮得煥然一新,一個個言語清爽,誇誇其談,顯得很有地位和派頭。唯獨衣着樸素的鄭玄默默地坐在一旁,似乎身份和才學都趕不上人家。其母見狀,感到面上無光,便暗地督促他出頭露面,顯露點才華,展現點智慧和神氣。鄭玄卻不以爲然,他對母親說,這些庸俗的場面“非我所志,不在所願也”。
席間,外祖父來到孩子們中間,問他們都讀過什麽書、習過什麽藝。
孩子們大多說,“習武”,有的還當堂演示起來。
隻有鄭玄沉着地答:“讀《左氏春秋》,演《九章算術》”。
外祖父聽後一愣,随即出題測驗:“小園荷塘藕芽生,日長一寸露峥嵘。屈指一滿三十日,夜來蓦然起秋風。去水六寸吹折斷,新蕊斜垂染水紅。莖蕊之間八寸整,荷塘深淺誰知情?”
在其他孩子冥思苦想尚不知如何解答之時,鄭玄已脫口對曰:“一尺四寸。”
外公驚喜地連連誇贊:“神童、神童……”。
鄭玄在如饑似渴的學習和實踐中,不但迅速地成長起來,而且還用其過人的睿智幫助鄉鄰解決了不少困難。
有一天中午,一村人要刨倒一棵四周都住着人家的參天大樹打造家具。
爲提防樹倒下後砸壞鄰居房屋,便請來一個有學問的高人,幫助估量估量此樹的高度,好确定一下放倒大樹的具體方位。
那個“高人”繞樹一圈兒,歎曰:“度樹之高,其難不若量天乎?”
圍觀衆人都笑了:“‘量天’,那不得用‘量天尺’!可是咱上哪去找根能量天的尺子呢?”
這時?,鄭玄剛好和一群孩子放學路過。他靈機一動,走上前大聲說:“我有‘量天尺’!”
村人都知道,鄭玄歲數雖小,卻智力超群。于是,都好奇地圍着這個孩子,看他如何行事。
隻見鄭玄不急不慢地取來一根木杆,讓村人量出它的長度後,直插在樹旁的地上。又說:“請分别量一下這杆子和大樹影子的高度……”
人們還未解其意,鄭玄已經根據他要的幾個數據,算出了樹高并胸有成竹地講解道:“在同一時間裏,這樹影是木杆影的幾倍,樹高不就正好是這杆長的幾倍嗎?”
衆人聽了,恍然大悟,無不贊歎。那個有學問的老人更是捋着胡子連連自歎不如。
從此後,小鄭玄更加孜孜以求地探讨學問,因爲他常常幫助村民解決一些難題,其“神童”的名頭也逾叫逾響亮了。
一天,督學來巡查鄉學,他一不考察夫子的學識,二不查閱學生的作業,隻是别出心裁地叫孩子們做一幅《牧牛圖》。
孩子們按照督學的要求紛紛動筆繪制起來,鄭玄卻因旁聽督學和夫子侃古談今入了迷,而忘記了作畫。
眼看時間到了,督學和夫子才終止談論,等候學生們交卷。
鄭玄此刻方反應過來。情急之下,他先在紙上斜畫了一根長長的貫穿紙張上下的墨線,在右上方抹了一縷粗粗的黑杠,又在中間用筆錯落地點了幾點,最後,在右下角端正地提上《牧牛圖》三個大字和他本人的落款,匆匆交了上去。
督學大人一看,愕然不解地問:“牛和牧童呢?”
鄭玄小手指點着畫面,坦然曰:“這裏的草吃得隻剩幾簇草茬茬了,牛就向前去了。看,這還有一段牛尾巴露着嘛!牧童拉着這條長繩子也隻好跟着上前,這不,還沒走過來呢!”
“好,好……你真是個天才!”督學由衷感歎道。
鄭玄16歲的時候,不但精通儒家經典,詳熟古代典制,而且通曉谶緯方術之學,又能寫得一手好文章。
當時朝廷的統治者相信災異、符瑞之說,把各種自然災害視爲上天對人類的懲罰和警告;而把自然界罕見的一些現象,如禾生雙穗、珍禽異獸出現等,看作上天對人們的獎勵和對“政治清明”的贊賞。
爲了證明統治者的行爲符合天意,朝廷便鼓勵地方官府将“符瑞”逐級上報,借以神化和歌頌封建統治,麻痹人民。
但當時的吏治已經壞透了,州、縣官吏大都是白囗,寫文章也難以象個樣子。
這一年民間有人獻瑞,不同的兩棵秧長到一起結了一個瓜,稱爲“嘉瓜”;一枝禾稻結了兩個稻穗,謂之“嘉禾”。縣裏要讨好上級,就将“符瑞”的情況寫成公文并加上頌辭上報。
無奈官吏鄙陋無文化,寫的東西實在拿不出手,隻好請“神童”鄭玄來改寫。
鄭玄寫好了公文,又寫兩篇頌辭,倍受縣吏的賞識。郡守認爲鄭玄是少有的奇才,不愧“神童”之名,後來親自爲他主持了“冠禮”。
鄭玄對方術之學的研究也很有心得,成名很早。
據《玄别傳》記載,鄭玄17歲時,有一天正在家裏讀書。忽見刮起了大風,他根據自己掌握的一些方術來推算,預測到某日、某時、某地将要發生火災。
于是,他立即到縣府去報告,讓政府早做準備。
到了某日某時,某地果然發生了火災,但由于早有準備,并沒釀成大害。
這件事不胫而走,鄭玄又被當地視爲“異人”。
鄭玄18歲時,由于家境貧寒,生活困苦,已經沒有條件讓他不事生産繼續專門攻讀了。迫于生計問題,他不得不出仕,充任鄉啬夫之職。
漢代地方政府實行郡、縣二級制,縣以下設鄉、亭、裏、什、伍等,一般是五戶爲伍,十戶爲什,百戶爲裏,十裏一亭,十亭一鄉。鄉啬夫是鄉一級地方小吏,掌管訴訟和稅收等事。
鄭玄在擔任鄉啬夫期間亦爲民做了許多好事。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