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薄情寡義的男人,懷揣妻子連夜做成的土布手絹,離開了他生活多年的農家院落,抛棄了青春不再的糟糠之妻,丢下了嬌俏可愛的女兒,絕然參加了革命。他一去經年,未見回轉,除了幾封自述他一路升遷的書信,姥姥再也沒有見過她那個爹。那個不負責任的壞蛋,不帶一絲兒留戀地走了,隻給母女二人遺下一個家道中落的亂攤子和一頂名不副實的“地主”大帽子。
姥姥的學業是随着這頂從天而降的“地主”帽子的到來而終止的。好在姥姥的那個薄情爹爹是爲革命“犧牲”的,所以,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戴着“帽”的母女倆,生活還算穩定。
步步高升的父親逐漸改變了審美眼光,在家書中開始嫌棄妻子空乏無味,嫌棄她的“小腳”畸形難看,嫌棄這,嫌棄那……最後,他終于在家信中提到了“分手”二字。
老姥姥當然不同意。所以,老姥爺後來就“下落不明”了。
兩年後,老姥姥突然謝世。
可直到她上“周年墳”那天,姥姥才打聽到,他那個當了大官的爹根本沒“犧牲”,不僅如此,他還在母親心事重重過世的那年,續娶了一個比他小十八歲的聰慧“天足”美少女。
于是,姥姥不再托人打聽他的父親,就好像他真“犧牲”了一樣。每當别人惋惜地提到她父親的不幸時,她也不動聲色、緘口無言。
老姥姥三年墳後,姥姥換了素服,穿上老姥姥留給她的紅嫁衣,走進了姥爺家。
其實,老姥姥去世前那幾年,追求姥姥的青年就不老少。
因爲在姥姥十五、六歲的時候,她就已經出落成一朵嬌豔的花骨朵了。
接下來的幾年間,姥姥迅速抽條長個,這個“花骨朵”眨眼變成了一個婀娜多姿、儀态萬方的十八、九歲少女。
她黑油油的發辮,長長地甩在纖細的後腰上,裁剪合體的裙襖恰到好處地勾勒出了姥姥嬌媚的肩線和柔軟的腰身。
那身衣裙是老姥姥親手爲她縫制的。
姥姥愛不釋手,穿在身上就不想脫下來。
村裏人都說,姥姥一看就是個上得了台面的“大家閨秀”。
少女姥姥的容光照亮了方方正正的農家小院,耀進了村裏村外小夥們愛慕的心房。
給姥姥說媒的接踵而來,幾乎踏斷了老姥姥家的楸木門檻,可老姥姥一一拒絕了,因爲她舍不得相依爲命的“小棉襖”過早離開自己身邊。于是,姥姥的親事也就在老姥姥的辭謝聲中,一度擱淺了……
姥姥後來之所以嫁給家庭條件很差的姥爺,是因爲聽說了姥爺鼎鼎的“孝名”。
喚弟姥爺的父親在八個叔伯兄弟中排行老四。其中老大、老四和老五是親兄弟,另外還有五個“叔兄弟”①。
姥爺十一歲的時候,老五媳婦忽然沒了。
因爲他兩口子沒有子嗣,所以在給去世的人打棺發喪之前,老五匆匆過繼了正在讀書的姥爺給他媳婦“指路”“甩盆”、披麻戴孝……
可奇怪的是,老五媳婦發送出去以後,老五也不知爲啥,死活不肯回家了,他帶着老婆生前養的一隻羊羔子住進了場院屋。
于是姥爺一天三時給他嗣父送飯,老五吃飽了,就把剩飯餘菜喂羊,人畜相處着實融洽。
一人一羊隻繞在那個場園屋方圓幾十步内打轉,從不回村,倒也與世無争。
忽忽過了五年,姥爺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離家18裏路的縣城一中。
這下兒,姥爺可犯難爲了!如果要外出求學,就沒法給他嗣父送飯了。
長輩們都想讓姥爺上學,好光耀門楣。紛紛給他出主意,叫他躲在一邊,讓别人替他去送飯。
沒想到的是,不管換了誰去,老五都會把飯菜連容器一起掀翻,一連三天都如是。
那時,姥爺的爺爺還健在,他長歎一聲,叫着姥爺的小名說:“鲲鵬,你就是這麽個命。總不能你去上學了,卻把你叔叔餓死吧!”
就這樣,姥爺辍學了。
兩年後的一個雷雨夜,一個炸雷在老五住的場園屋旁邊響起,受驚的母羊慌不擇路地逃跑了,老五一路追趕,眼看要追上了,卻在濕滑的溝邊摔了一跤。這一跤摔到了要害部位——腰,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有站起來過。
姥爺給他接屎端尿,盡心盡力地伺候了六個月,老五還是落寞地“去”了……
臨終前,又愧有悔的他終于吐露了不敢回家住的實言,“原來他媳婦不是自然死亡,而是吞了過量鴉片毒死的,就因爲那天兩人口角了幾句……”
姥爺完成了他身爲嗣子的任務,按說該輕松一陣了,可是命運老愛跟他開玩笑。
轉過一年,他的大哥不幸染上肺結核沒了。而早幾年就出去“闖關東”的二哥最近也與家裏失去了聯系。恰在此時,在濟南開藥鋪的二堂伯回家來了。
隻有兩個女兒的二堂伯,本來是想回家過繼一個兒子回去承繼香火的,他的目标就是口碑很好的姥爺。這本是老天送給姥爺的第二次契機,可惜他不僅喪失了求學深造的機會,如今,他就連當藥鋪掌櫃的命都沒有。因爲他的爹仨兒子,如今隻有這一個還能摸得着,怎麽可能再次将他嗣出呢!
二堂伯在家黏糊了一個月,老四還是不點頭,無奈,他隻好在其他堂侄中選擇了一個看着順眼的,帶走了。
從那以後,蔡曉的老爺和爺爺就跟喚弟的姥爺生活在一起了。
不幾年,喚弟姥爺的爺爺也去世了。
而喚弟的姥爺也在其同學的幫助下,在膠縣文化館内找了一份城裏的工作。
于是,他變賣了他所繼承的生父和嗣父遺留在斜溝崖的房産,攜帶家屬離開故土,搬到了現在的這個家。
蔡曉的爺爺也一直跟着他過活,直到壽終正寝。
【高密土話解析】
①——“叔兄弟”,是叔伯兄弟的意思,也就是共有一個“老爺”的第三代之間的互稱。此處,請容悠人擴展一下,在高密康莊,“堂兄弟”就是共有一個“老老爺”的第四代,以前四世同堂,不分家,故名“堂兄弟”。堂兄弟,顧名思義,即:一個堂屋吃飯的兄弟;然後是“仲兄弟”,即共有一個“太爺爺”的第五代兄弟;最後排到了“同宗兄弟”,也就是已除“五服”的第六代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