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文龍一家喜氣洋洋地搬進了亮亮堂堂的新家。
此時,各地的知青也已陸續前來康莊農場報了到。
夏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夏”那天,康莊農場的全體員工在大會議室召開了知青到來後的“首屆”職工大會。會後還莊重地合影留了念……
黨支部書記——大老潘緻過“歡迎詞”之後,就由趙長春場長宣布了知青及員工們的具體工作……
于文龍——康莊農場“臨時工”,建築隊隊長,領導16名隊員接手康莊農場的建築事宜。場裏要求他們與雇來的建築隊攜手,盡快建好知青及其家屬們的住房。月工資:32元。
蔡曉——康莊農場“正式工”,小雞飼養員,康莊農場讓蔡曉自行抓了100隻小雞崽,讓她負責飼養。月工資:28元。
吳亮——康莊農場“臨時工”,建築隊隊員。月工資:30元。
王愛雲——康莊農場“正式工”,貂場飼養員。月工資:28元。
“大個子劉”劉若雍——康莊農場“正式工”,農場技術員。月工資:31元。
孫悅欣——康莊農場“臨時工”,貂場飼養員。月工資:26元。
“小個子劉”——康莊農場“正式工”,農場“50”拖拉機司機,月工資:32元。
鄭翠娥——康莊農場“臨時工”,豬場飼養員。月工資:26元。
菏澤章——康莊農場“正式工”,建築隊隊員。月工資:31元。
苗淼——康莊農場“臨時工”,菜園子管理員。月工資:26元。
諸城章——康莊農場“正式工”,大田勞力。月工資:31元。
姚春桃——康莊農場“臨時工”,菜園子管理員。月工資:26元。
……
哎呀!趙場長“照本宣科”的這個東西,洋洋千言。不要說讓朋友們讀了,就是悠人自己,寫起來也覺得索然無味。咱還是别浪費大夥的寶貴時間了。其餘“涉劇”人物還是在他們日後“粉墨登台”時再詳細介紹吧!哈哈哈……
“铛裏個铛,铛裏個铛,閑言碎語咱不拉,單拉拉那個好漢……,噢——抱歉,講錯台詞了!咱重來——應該是——單拉拉《知青農場》的那些個美嬌娘……”
書歸正傳,今日悠人就拉拉小雞飼養員——蔡曉的故事……
蔡曉,當初那麽講究的一個城裏學生,初下鄉時,一見到“牛馬騾驢”倌——盧仝就掩鼻“呵斥”,避之唯恐不及。
朋友們,要不老人們常說,‘千萬别笑話人,誰又敢說自己将來不這樣呢?’看看,蔡曉漠視“老人之言”,這不,笑話盧仝的事兒剛剛過去十年,“老人之言”就應驗到她身上了!
今天,如果盧仝能來康莊農場,親眼目睹他的女神就像2003年“非典”隔離病區的醫護人員嚴密防護那樣,包了一個褐色大頭巾,蒙着一個幾乎能把臉全部掩掉的特大白口罩,整個頭部僅僅露着一雙“明眸善睐”的大眼睛。他一定會捧腹大大将她嘲笑一番,一雪當年“嫌惡”他“牲口味”難聞之恥。
雖然盧仝的“與蔡書”以十年一百二十封的頻率,按月抵達蔡曉手中。可惜的是,他本人從來沒有找過來一次,不然,他就可以開懷地“報複”他的老同學了。
得!先不提盧仝了,不然又該扯遠了……
且看咱們“全副武裝”的蔡曉,她現在正手揚一根修長的楊樹枯枝,近身巡邏在西跨院那幾個臭烘烘的豬圈圈牆邊上,約束着養了一個多月、個頭若“哈喇牟子”①大小的“醜雞”們,防止這些“飛禽”竄出不算太高的圈牆“溜了号”。
豬圈裏這些醜陋的“咕咕頭兒”雞,剛買來圈養在“尺巴”高的秫稭葦箔裏的時候,一隻隻身披鵝黃色的絨毛,像一團團可愛的“絨線球兒”,在微風裏瑟縮着,膽小地緊緊擠成堆兒,可稀罕人了!
後來稍稍熟悉了這片屬于它們的“葦箔天地”,一隻兩隻具有探險精神的勇敢“出頭雞兒”,就開始“輕手輕腳”地,在葦箔苫成的圈子裏到處毛絨絨地滾動,并試探着啄食蔡曉撒在地上的蒸得半熟的小黃米,小雞頭一點一點的,越吃越大膽,吃恣了,還不時發出“唧唧唧”的悅耳鳴叫聲——招呼同伴們都來品嘗“家主”蔡曉爲它們精心準備的“黃米大餐”。
蔡曉剛開始喂雞崽們小黃米:先用開水燙燙,再上鍋蒸至半熟即可。一個月後,小雞褪去鵝黃,灰突突地長到半斤多沉了,就嘗試着加喂碎青菜和開水燙過的棒子面了。
今年年頭好,沒發“雞瘟”,一百隻雞崽成活了八十多隻。
當初特意爲它們圈出的那個“葦箔天地”,早就盛不開這群“昂首闊步”的“士兵”了。
無奈的蔡曉隻好将它們轉移到西跨院閑置的臭豬圈裏。
最近兩天,這些“咕咕頭兒”雞似乎突然醒悟祖上本屬“飛禽”,于是就開始“咕咕”叫着學飛了。
它們的初始目标就是周邊這約九十公分高的圈牆。
飼養員蔡曉爲了對付這群躍躍欲試的家夥,不得不日日巡查在豬圈圈牆外……
于是,就出現了本章前面的那一幕……
“咕咕頭子雞兒,瞎嘎嘎,老娘愛吃鮮黃瓜,鮮黃瓜有種兒,要吃油餅;油餅不香,要吃面湯②;面湯不爛,要吃雞蛋;雞蛋腥氣,要吃公雞;公雞有毛,要吃鮮桃;鮮桃有核【hú】,要吃牛犢;牛犢‘哞’——,啃你爹的……”
女兒喚弟一蹦一跳地唱着當地兒歌來到蔡曉身邊:“娘——給你這個!”
蔡曉回身,低頭一看:閨女髒乎乎的小手裏擎着一束捆紮結實的柳條兒 ,紅撲撲的小臉也已經見汗了。
蔡曉揚手就扔掉枯枝,接過女兒“敬獻”上的“寶”,忍不住又慈愛地輕聲埋怨:“從早到晚,就知道到處亂跑,見天像個“土鼈子”似的……哎——小心着點兒,可别叫亂草叢裏的毒蟲子再咬了……”
“知道了——”喚弟調皮地吐吐舌頭兒,不等母親“訓話”完畢,就掉過頭兒,一踮一踮地又跑遠了……
【高密土話解析】
①——“哈喇牟子”,是俺們這兒鄉間田野裏常見的一種灰不溜秋的土鳥,叫起來“牟牟”的。抱歉!悠人上“百度”搜了搜,也沒搜到這鳥的名字具體是哪四個字,權宜之計,隻有先取了“同音”的四個字。迫切呼籲:請知道的朋友們不啬賜教,悠人感激不盡!謝謝了……
②——“面湯”,就是“面條兒”。山東大漢吃飯粗魯,喜歡“連湯帶面”地一起“呼噜”着邊吃邊喝。所以俺們這邊“吃面條”不叫“吃面條”,叫“喝面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