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龍家“搓炕脊”的那幾天,正趕上陰沉沉的谷雨時節。
那幾日,蔡曉天天抱着半導體收音機聽天氣預報,總算預先找到了一個可以“脫炕坯”的晴天。
頭一天下午,文龍就挖來一大堆粘性土,攤在地上,土堆四周築起“土壩”,圍成一個粘土的“泥凹窩”①狀。
大“土凹窩”裏澆透水後,他就高高挽起褲腿兒,“噗嗤噗嗤”地赤腳上陣,連腳踩帶足碾地把泥巴踩均勻了,擡足落腳間,“覺摸”着踩得粘性差不多了,再撒入适量的“麥穰兒”,(加“麥穰”,如在水泥預制件裏加鋼筋,同樣是爲了增強坯泥牢固度,防止成品“脊坯”幹後斷裂。)繼續“噗嗤噗嗤”地踩……
那年代,玩泥巴大概是小孩子共有的天性吧!爹爹赤腳“踩泥”這個活兒,喚弟最喜歡了!
爹爹和坯泥的時候,她也不顧得出去“跳房兒”②、跳皮筋了。蹲在一邊兒,不耐煩地等待着。一俟文龍把大“土凹窩”裏灌滿水,她就把褲子高挽到大腿根兒,迫不及待地踏進稍微還有些涼的泥水裏去了。
她“呵呵呵”地笑着,手舞足蹈地踩起爛泥來……
喚弟一邊踩一邊偷着樂呵:想平時自己出去玩,不可避免地弄一身灰回家,總免不了挨母親的“白眼兒”。今天就不同了,她可是“奉旨玩泥”的,就算渾身濺滿了泥點子,母親也不會責備的……她越想越恣兒,故意地使勁兒踩踏着,泥點子果然不負所望地濺了她一身一臉。
這樣一來,她愈發興高采烈:“哈哈哈”的笑聲更加響亮了……
一群和喚弟一般大的孩子被她快樂的笑聲引過來了,他們站在一邊看着文龍父女“噗嗤噗嗤”地踩泥,一雙雙眼睛裏滿溢着羨慕。
“真好玩,凱旋、孫棟、孫梁、伯海、伯濤、青衣、綠衣……你們也進來玩吧!”
幾個渴望了半天的小孩子,好不容易等來喚弟的“邀請”,除了一臉冷靜的青衣,其他人全都興緻勃勃地挽起褲腿兒,準備下泥。
“伯海、伯濤、綠衣,你們敢進去弄髒衣服,我就回家告訴媽,喊她來揍你們!”站在坯泥邊觀望的青衣大聲恐吓着,試圖阻止弟弟妹妹們“下海”。
“喲嗬——‘小青蛇’長本事了!叫你告狀……”伯海、伯濤一對眼神兒,二人迅速來到大姐跟前,四隻手捉住她的兩條胳膊,“劫持”住青衣就把她連拉帶拽地拖入了泥水裏,才不管姐姐還穿着鞋子、沒挽褲腿呢!
“哈哈哈……”
“和脊泥”就像“和面”一樣,踩的時間越長、踏的次數越多,就越好……
很快,文龍就跟嘻嘻哈哈的孩子們“和”好了一大嶺的“脊坯泥”。
剩下的就是等了,文龍和孩子們都回家吃飯,睡覺了……
月光下,坯泥靜靜地呆着,又老實地自行“饧潤”③了一宿兒。
第二天一早,文龍就和媳婦爬起來“脫脊坯”:蔡曉選好平地,擺好“脊挂子”④,用手扶牢。文龍用大鐵鍁掇來滿滿一鍁坯泥,“呱唧”倒入“脊挂子”裏,用手使勁塞泥壓實。
塞坯泥也是有講究的:中間要塞實,四角要塞嚴,底面要塞勻,坯面要抹平。
抹平坯泥後,文龍雙手慢慢地平提起“脊挂子”,于是一塊濕的“脊坯”就搓成了。
每脫好一塊“脊坯”,蔡曉就要把“脊挂子”沖洗幹淨,否則框内壁發粘,下次就不好提“挂子”了。
一鍁泥剛好夠脫一塊“脊坯兒”。
文龍脫完一塊坯兒,洗洗“脊挂子”,就往後挪一下,再脫一塊。就這樣一鍁泥一塊“脊”,脫完一排,再來一排……
不用一上午,夫婦倆就脫完了“脊坯”。
蔡曉安排喚弟下午“看坯”⑤。并一再叮囑:必須堅守崗位,不得私自擅離。否則……
今天天不錯,曬一下午就能“佯幹”⑥了。
落日前,文龍過來,把已經“佯幹”的“脊坯”一塊塊兒地“側棱着”⑦立起來,拿刮泥刀将“脊坯”背面粘上的沙土逐一刮淨。
他擡頭瞅瞅西天的太陽,看晚霞紅透了半邊天,不由松了一口氣!暗道:老天照應,再給俺三天好日頭,就能把“脊坯”曬透了。
“脊坯”這東西和打水泥預制闆正好相反,“一個怕雨怕得要命,一個愛雨愛到不行”!要是“脊坯”脫完了,才曬上半天,剛剛“佯幹”,“嘩啦啦”地來了一場暴雨,得——全澆成了沒了韌性的“糟坯”。朋友們說說,碰上這樣的事兒,誰能不郁悶呢?
諺語說:“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裏。”
好在天助文龍一家,可愛的晚霞紅滿天,明日又是大晴天!
第二天,就要把幹得差不多的“脊坯”“窄棱着”⑧高立起來。爲防高立的坯被風吹倒跌破,文龍将它們一橫一豎地倚靠在一起。
三天後,他們搓好的“脊”就基本上幹透了。
【高密土話解析】
①——“泥凹窩”,就是一種黏土和泥做成的小碗狀的孩子玩具,做成後,把底部捏的越薄越好,再向窩裏吐口“吐沫兒”,窩口朝下,猛地往地上一摔,急速的氣流就會将薄底兒鼓破。對方就需要心痛地從自己那兒取出一塊差不多大的泥,拍成薄“餅兒”貼在那個摔出的破洞兒上,孩子們稱其爲“補蓋墊兒”。
②——“跳房兒”,是俺們這邊小女孩子們玩的一種遊戲。即在寬闊的平地上畫上六條等距的平行線,間成五個長條格兒,像那時候俺們用的有線本的頁面一樣兒。參與遊戲的一方在格子邊站好,彎腰把沙包放在第一格中,雙腿跳入第一格,兩腳夾緊沙包,跳起來,順勢把沙包抛到第二格中,依次類推,直到把沙包抛到最後的線外,然後兩腳夾住沙包,360°轉身,跳起來,借助兩腿前甩的力量,使勁抛到第一格中,(如果沙包抛不到第一個格中,就算輸了,要換下一個小孩子上。)再單腳跳回第一格中,拿起沙包。回身,重新站好姿勢,起點跳第二格,第三格,第四格,第五格。 這個遊戲可以兩人玩也可以多人玩,當然,若是實在找不到玩伴了,也可以單獨進行。像咱們的喚弟小朋友就經常如此自得其樂的一個人玩。
③——“饧潤”,怎麽說呢?就是剛和好的“脊坯泥”,泥土的粉狀顆粒還不能馬上把水分從外表吸進内部。要給它一段足夠的吸水膨脹時間,才能使土粒充分滋潤,從而使泥團結構變得更加緊密。未饧好的“脊坯泥”搓出來的“脊坯”成品易裂口,當然,“脊坯”表面也會粗糙難看。
④——“脊挂子”,就是一種專用的“搓脊”模闆。是個長約40厘米,寬約24厘米,厚約6~8厘米的長方形木框。
⑤——“看坯”,就是看着狗、貓、雞等動物,防止它們上未幹的“脊坯”面上摁腳印,尤其是得看住淘氣的小孩,别讓他們上去亂踩,不然,他們一家可就白忙活了!
⑥——“佯幹”,就是“半幹”。
⑦——“側棱着”,即“将‘脊’的長邊的窄面兒貼地,使其站立起來”。
⑧——“窄棱着”,即“将‘脊’的短邊的窄面兒貼地,使其高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