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世羅馬全面戰争
——羅馬陸軍是曆史上組建得最優秀的軍隊之一,是羅馬民族的驕傲,也是他們羅馬用以征服世界的強大工具。千百年來,史學家和軍事理論家們津津樂道,将它視爲世界少有的精銳、強大的步兵。!——
“普布利烏斯!”
“昆圖斯!”
“奧盧斯!”
随着馬塞盧斯音落,元老院鷹旗軍團的三個千夫長立即應聲出列。
三千鷹旗軍團步兵,像機器上的部件,迅速行動起來,以标準的羅馬三列陣,向前推進三百米,形成一個防禦隊形,這樣的三列隊形可以輕易用以對付敵人行動迅速的騎兵和步兵的攻擊。
此外,羅馬三列陣還可根據戰場上的具體情況,瞬間将三列隊形合并爲二列、一列的并列隊形。
……
遠方傳來龍旗近衛軍奔騰的腳步聲,大地在顫抖,空氣中布滿了緊張的氣氛,大戰即将來臨。
挺着橢圓形的大盾,短短幾分鍾,三列陣就已經一切準備就緒,其中每個鷹旗軍團步兵都超過六年的服役,其精銳程度,令人瞪目。
羅馬鷹旗軍團步兵由于長期進行全面嚴格的軍事訓練,包括劍術、操盾術、投擲、隊列、行軍和體能等等,每個士兵都有着極其豐富的實戰經驗。
接近河灘近處,龍旗近衛軍已進入标槍的射程,元老院千夫長大手一揮,喊了聲:“放!”
霎時間,三列陣軍團士兵一齊抽出标槍,對準眼前奔騰而來的龍旗近衛軍,頓時,标槍齊擲,一根根重标槍帶着破空的呼嘯,紛紛脫手而去。
“舉盾!”
龍旗近衛軍仿佛早就預料到敵人會有标槍攻擊,在三列陣剛剛舉起标槍的時候,處于沖鋒隊形兩邊的破陣營戰士。一反手、迅速卸下背于身後的盾牌,舉于身前,然後快速包裹整個龍旗近衛軍的正面防護。
撲哧、撲哧!
由鷹旗軍團步兵投擲的标槍,力道驚人!雖然還不至于對龍旗近衛軍造成什麽有效果的殺傷,卻也報廢了破陣營戰士的大部分的盾牌。
“棄盾!”
号令傳來,破陣營戰士果斷抛棄,手中紮有數根标槍的盾牌,手舉着破陣重戟加速前進。
“陷陣營,接替前鋒隊形!”
嘩、嘩、近千名手持步兵斬劍的陷陣營戰士,鬥氣貫穿雙腿,迅速超越了沖鋒隊形最前列的破陣營。
以防敵人再次進行标槍打擊,陷陣營戰士同樣卸下了背于身後的盾牌。
三千支重标槍攻擊,除了緻使極少數的龍旗近衛軍受傷,竟然無一死亡。
這時候一直在後方觀戰的馬塞盧斯,他的面色略顯凝重了些。
看似雜亂無章的沖鋒隊形,在眨眼間就可以布置出驚人的防禦,僅僅一聲簡短有力的号令,就可以讓士兵輕易做到配合無間,并且令行禁止。
可見這些死士中中,施發命令的優秀軍官絕不止一個,最難得的是,這一切都在沖鋒不斷奔跑的情況下進行,普通的軍隊根本無法做到這一點。
“這不是一支普通的軍隊。”
‘羅馬之劍’馬塞盧斯,第一次質疑了自己以往都很精準的判斷力。
重标槍攻擊無果,千夫長顯然不想再浪費士兵的時間和體力,再進行攻擊力低下的輕标槍攻擊。
龍旗近衛軍距三列陣的距離,已經不足五十米,血肉相搏的時刻就要降臨了!
“陷陣盾擊!”
就在陷陣營戰士首先要撞上羅馬三列陣的一刻,指揮官的号令聲響起,每個陷陣營戰士猛然單手舉起了陷陣大盾,向身後揮舞,鬥氣貫穿整個左臂,腳下陡然重踩一步,薄而堅實的陷陣大盾,向着眼前敵人橢圓形的盾牆,橫飛了出去。
陷陣盾牌的構造特殊,仿佛專爲了這一式盾擊而設計。很少有人注意,在陷陣盾牌的下半身邊緣,呈現很鋒利的三角形,底部甚至置有尖刃。二十米的距離,加以陷陣營戰士強大的鬥氣,足以将手中的陷陣盾擲過去,并形成難以預料的恐怖殺傷力。
铿锵——
在這時候,精良的兵器裝備得以最好的體現,由灰矮人後裔打造,質地明顯要比羅馬護身盾優良的陷陣盾牌,很輕松就斬斷并削爛了,第一列戰陣軍團步兵手中的護身大盾。
由鬥氣實力略高的陷陣戰士,所施展的陷陣盾擊,不但削斷了敵人的護身大盾,更是去勢不減,直接連帶着斬碎了敵人的半個腦袋。
有些倒黴的軍團步兵,躲在大盾後面的頭顱猶如突然遭受重擊的西瓜,紅白血肉立即濺滿了腳下的泥土。
衆所周知,羅馬人之所以使用短劍,是因爲将短劍作爲劈刺式兵器,比單純用于刺殺的劍更能殺傷敵人。
由于短劍的作用距離較近,它對士兵的保護功能要差一些。爲了彌補這一缺陷,羅馬人就把盾作了較大的改進。這才誕生了橢圓形的護身大盾!
此刻第一列陣線的羅馬士兵,手中護身盾牌盡數報廢,他們隻有用手中的短劍,和一支脆弱的輕标槍來抵擋手持步兵斬劍,并擁有着鬥氣的陷陣營戰士。
而這,無疑是一場災難!
步兵斬劍至少bsp; 而作爲元老院的羅馬士兵,除了要處于兵器的弱勢,他們還要第一次對上鬥氣這種陌生的異世武技。
鬥氣是一種内置看不見的修爲,鬥氣的強弱,不僅可以大大加強攻擊力,還可以加強身體的敏捷,靈活,抵抗防禦等作用。
如果按照天炎大陸的觀念來評定的話,元老院鷹旗步兵的各項素質均可以達到三級戰士的強度,而龍旗近衛軍卻是修煉鬥氣的四級戰士,沒有鬥氣和擁有鬥氣,這之間的實力差距,是無法彌補的。
(求傳說中的月票!!!!!!求打賞!!!!!!求推薦票票!!!!!!!大家的支持就是少年的碼字動力,第一次上架!在此跪求各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