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局勢風雲變幻,伊朗媒體直接報導了正在從波斯灣離開的美國航母戰鬥群。
聚集在波斯灣的美國五個航母戰鬥群中,有四個正在通過霍爾木茲海峽海峽,隻在波斯灣留下一個航母戰鬥群。
因爲沙特的關系,中東的局勢驟然緊張,外界都在猜測,美國會不會在中東與未來科技集團産生直接的沖突。
然而結果卻讓不少人感到驚訝,以美國霸道行爲,居然不是直接增加兵力,而是從中東地區撤出了四個主力航母戰鬥群。
這不禁讓外界思考,是否這是美國難得一見的讓步?
不過也有國際分析機構指出,一旦美國與未來科技集團爆發沖突,光是未來科技集團的兩艘超級戰列艦,就足以讓波斯灣内的美國航母,遭受重創,因此就算是與未來科技集團有沖突,也要讓航母戰鬥群,先離開波斯灣這個澡盆。
這一說法,得到了普遍的認可,美國撤出航母,并非是因爲害怕,而是因爲一旦爆發沖突,美國兵力處于不利的位置。
未來科技集團超級戰列艦的打擊範圍和強大破壞力,那是有目共睹,小小的波斯灣,到處都在超級戰列艦主炮的打擊範圍之内,加上狹窄的海灣,航母戰鬥群也沒有回旋的餘地,根本就不是超級戰列艦的對手。
所以美國人撤出了四艘航母,留下了一個航母戰鬥群,并有一艘密蘇裏号戰列艦在艦隊之中。
這是因爲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還需要航母的支援,否則的話,美國早已經将航母從波斯灣全部撤出。
在美國航母撤出波斯灣的時候,沙特石油阿美集團便與未來科技集團資源公司進行了新的石油出口合作,合作的内容很快就對外進行了公布。
未來科技集團與沙特将達成全面的石油出口協議,根據協議的内容,沙特将會取消減産,同時也放棄對石油價格的控制,并且不再限制石油的出口。
這個消息一出來,國際原油的價格,本來在樊奕澤的推動下,已經降到了二十美元一桶,結果又下降到每桶不到十五美元,成爲了國際原油市場國際曆史最低價格。
同時在國際原油市場上,不管是歐佩克還是未來科技集團的資源銷售平台上,都有大量的原油堆積,國際市場的石油供應已經大大超過了全球石油的需求量。
主要是因爲未來科技集團每天上億桶原油的無限制供應,讓全球原油市場瞬間飽和,同時也讓所有的石油生産國,損失不小。
其中損失最大的當屬美國和俄羅斯,此次石油價格戰争,讓美國的頁岩油産業,又一次面臨巨大的沖擊,并且随着國際金屬礦産和各種鋼材的大量漲價,讓頁岩油産業成本再次增加。
此前就有一次國際原油價格低迷的時候,那個時候美國大量的頁岩油産業紛紛破産,能夠保留下來的頁岩油企業,都是有一定實力的企業,但是這些企業再有實力,面對生産所有頁岩油就虧損多少的局面,也無法承受太長的時間。
美國在頁岩油上的發力,俨然已經成爲了全球産油大國和第一石油出口國,但是面對未來科技集團這種完全不講道理的對手,美國人現在也隻能忍耐着。
不過美國人也有應對的策略,在美國金融期貨闆塊,有大量的資本正在吃進未來科技集團出售的石油。
如此便宜的價格,對很多投機商來說,簡直就是賺錢的最好商機。
在美國有大量的分析機構和智庫也表示,雖然不知道未來科技集團的石油是從哪裏獲得的是,但是每天上億桶的出售石油,未來科技集團也不可能堅持太長的時間,隻要有足夠的資本将這些石油吃進,到未來科技集團沒有石油出售的時候,所有的投資都會大賺一筆。
分析看起來很有道理,也是建立在大家都不相信未來科技集團的石油能夠出售太長的時間。
當石油的價格到了十五美元一桶的曆史最低價的時候,全球大量的投機商紛紛出售,未來科技集團資源銷售平台上,囤積的十幾億桶原油,便直接售罄。
到了當天收盤的時候,國際原油價格回暖到了十六美元一桶。
當樊奕澤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頓時深感好笑。
他所擁有的兩個世界,每天可以開采原油超過超過一億三千桶,而兩個世界每天的石油消耗量連一千萬桶都沒有,并且石油的消耗,還在不停的減少。
目前兩個世界都實現了可控核聚變能源的更換,不需要煤炭發電,石油消耗極大的減少,車輛,哪怕是飛機,都開始實現電力能源,因此石油的消耗正在不停的減少。
而兩個世界囤積了大量的原油,一桶十五美元的價格,對樊奕澤來說,都是高價了,他心目之中的價格是每桶十美元以下的價格,他要徹底摧毀這個世界的石油經濟體系。
當石油可以多到爛大街的時候,這個世界的石油經濟也就不會存在。
到時候美國那些民間投機商,有多少美元,都無法擡起石油的價格,因爲誰也無法抵擋如此龐大數量的石油源源不斷的出售。
讓樊奕澤愉快的是,外界大量的購買石油,讓未來科技集團賺了不少錢,同時也将那些資本家和投機商人的資金,都消耗在石油上。
石油,對現在的紅警兵團來說,早已經變得不重要了。
能夠盡可能的拿出來換取資金,然後購買其他的資源進行回收,簡直就是最好的廢物利用。
在當天的石油價格進一步走低的時候,未來科技集團銷售平台上,鋼鐵等資源的價格,進一步走高,鐵礦的價格已經猛漲到每噸七十美元的驚人地步,并且這個價格将來會還進一步走高。
這對所有以鐵礦出口爲主的國家來說,簡直就是巨大的福音,一個個不得不趕緊和未來科技集團做生意,将鐵礦出售給未來科技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