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核技術開始真正出現之後,用以了戰場上。
但是對核能的利用,卻也從那個時候真正開始,核電站,核動力船隻,也正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世界上。
而人類對太空的探索,也很早就将目光放在了核動力上。
然而以核動力作爲飛行裝置的發動機,特别是核裂變發動機,所産生的核污染,又是極其危險的。
核裂變是完全可以運用在運載火箭上,以當今人類對核能技術的掌握,這一點是完全沒有難題的。
但是核裂變作爲運載火箭的動力,所噴出的大量核污染,将會對環境産生巨大的災難。
特别是大型的遠在火箭,恐怕使用一個核裂變發動機,所生産的核輻射和污染,便讓發射中心變成了無人區。
并且這污染還會放射到天空乃至于高空,對人類生存的環境來說,将會産生很多的不.良後果。
因此到現在爲止,無論是什麽國家,都還沒有将核裂變反應堆作爲大型遠在火箭的動力。
而核聚變并沒有環境污染以及核輻射的問題,因此如果有成熟的運載火箭核動力,那必然就是核聚變技術。
這也是太空科技中心重點的動力研究項目。
這個研究項目是重點研制大型航天飛行器和運載火箭動力系統的實驗室,在這個實驗室的試驗平台上,是一座中小型的核聚變反應堆。
與之前微型反應堆所研究方向不同,這裏的試驗不是爲了解決能量輸出的完全精密控制,而是爲了盡可能讓能量輸出增強,并在瞬間快速的釋放出去。
空天飛行器是不可能用螺旋槳作爲動力來源,因爲沒有空氣形成反作用力,因此噴射推進也就成爲了試驗的重點。
利用核聚變動力爲沖壓發動機提供動力,從而産生強大的推力,代替發動機所需要的燃料,作爲動力核心。
目前這項技術也已經相當的成熟,但還需要大量的成熟試驗。
對比傳統的燃料發動機,核聚變所擁有着太多的優勢性能。
其中一個就是推力的問題,燃料發動機都有一個十分嚴重的推力問題,推力受到了限制,因此每一次地球上發射運載火箭,都需要找到合适的發射窗口,借助地球的引力加速,讓火箭順利的離開地球。
到目前爲止,哪怕是紅警基地内的運載火箭,也都需要依靠地球行星的引力加速,才能夠順利的發射運載火箭。
但這種辦法,隻是無奈的變通辦法,畢竟運載火箭每一次的發射價格都不便宜,要追求合理的運載能力,因此隻能借助于地球引力加速,來實現更大的運載量。
可這種辦法,很消耗時間,同時能夠使用的發射航線也受到了限制。
如果安裝了核動力的運載火箭,或者是航天飛機,就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不需要利用行星的引力加速,更不需要按照航線來進行發射,可以随時随地的從地球任何地方進入太空。
目前全球成熟的核動力利用,就是核動力航空母艦和核潛艇,都是利用核裂變反應堆,來推動螺旋槳。
冷戰時期的核動力飛機,也采用了相同的核動力原理,盡管最後因爲各種技術因素和安全問題以及需求,最終沒有出現核動力飛機,但是道理是一樣的。
但是太空之中是沒有空氣,也沒有水作爲推進的介質,就需要使用噴氣的方式來作爲推動力。
不過這種推進方式也十分簡單,目前太空科技中心的核動力實驗室,就是利用核聚變産生的大量熱能,再将液态氫注入,受熱之後快速的膨脹,然後從發動機的尾部高速噴出,産生推力。
而眼前這個試驗,并不是推力試驗,而是另一種動力試驗,這種試驗是計劃用以大型空天飛行器的動力試驗。
實驗場地的中心,是一座巨大的核動力反應堆,這個反應堆的尺寸,比目前超級航母所使用的熔鹽反應堆都還要大一圈。
在樊奕澤過來的時候,正在測試該動力系統是穩定運行情況。
與傳統的艦船反應堆不同,因爲核聚變發動機是直接産生動力,需要補充推進劑,因此對反應堆的各項穩定數據,要求很高。
而眼前這個實驗場地,就是一個推進試驗平台,測試核聚變發動機的持續推進水平以及最大推力水平。
目前該試驗的各種推進數據測試,都差不多完成了,但是推力還沒有達到技術指标的要求。
根據紅警兵團未來軍事裝備的發展需求,太空科技中心的這個實驗室,所進行的核聚變發動機的推力,需要滿足十萬噸級以上的空天航母,擁有快速從地面出發,進入地球近地軌道上的能力,且能夠滿足空天航母的擁有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強大動力。
這是一個極高的要求,哪怕是對基地擁有的技術來說,想要實現這個技術指标,也是十分困難的事情。
可未來戰争的制高點,已經不是簡單的奪取制空權,而是要奪取制太空的權利。
而且未來的第六代戰鬥機,也被賦予了能夠自由進出地球和太空的能力,因此就需要性能優秀,且技術完全成熟的核動力發動機。
因爲常規的動力系統,根本無法滿足這樣的要求。
同時對核動力發動機的推力和相關性能,也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特别是大型空天作戰平台的動力系統,要求會更加的嚴格。
目前各項科技的準備,都還在實驗室之中,眼前這個核聚變發動機項目,便是攻克這些技術的重點試驗項目。
也許未來萬米長的太空戰艦,依然還無比的遙遠,但是幾百米長的太空飛行器,卻不再是完全做不到,而且說不定很快就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