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爲階下囚的日本天皇,以及日本内閣成員,被分别關押在日本第三艦隊三艘戰列艦内。
明治天皇雖然被關押在105艦上,但是并沒有如願見到樊奕澤,而且還是被關押在距離動力艙最近的一個獨立艙室中,沒有窗口,陰暗潮濕,滿是柴油和機油的味道,暗無天日,看不到任何的曙光和希望。
其他的内閣成員,也好不到哪去,被關押的環境,絲毫沒有比明治天皇好多少。
樊奕澤有意讓這些俘虜大搖大擺的從使館區經過,也是故意告訴全世界,日本皇室以及内閣,都已經成爲了自己的階下囚。
這是爲了打消某些國家的不切實際幻想。
他之前之所以面見威廉和威明頓,爲了就是清楚向兩國傳達自己的意志,他不想自己的本意被曲解,或者兩國沒有第一時間解毒清楚。
因此在兩人面前說得十分的清楚,之所以進攻日本原因了。
不管是爲了報複日本發動的甲午戰争,樊奕澤都要讓外界了解這一信号。
雖然始終都沒有所及前幾年的辛醜條約,但是有了之前的明确信号,樊奕澤相信英美兩國,都自然會明白的。
沒錯,樊奕澤有心要逼着美國和英國,插手幫助日本。
這并不難理解,甚至英美兩國轉而支持俄羅斯,也都可以。
反正無論是英國還是美國,想要直接支援日本戰争,那除了動用海軍之外,根本沒有其他的辦法。
兩國根本不可能第一時間派遣陸軍前來日本,隻會是想辦法消滅自己的海軍,但是以兩國海軍的實力,隻要到了遠東,樊奕澤都不擔心。
而且就算兩國爲了制衡自己,在看不到日本希望的時候,轉而放下歐洲利益,轉而支持之前要死要活的俄羅斯,短時間内俄羅斯也别想會有作爲。
出動一支艦隊,從歐洲來到遠東,在命令下達到海軍抵達,前後居然耗時一年。
這樣的俄羅斯,有什麽可擔心的。
如果是英國的話,決心要派遣主力艦隊來到遠東,最快完全可以在三個月内抵達,最晚也不會超過五個月。
當然,這是因爲英國在沿途都有軍港補給,行程速度,也會比俄羅斯海軍快很多。
但就算英國人的艦隊能夠在三個月左右的時間抵達遠東,等待他們的也會是以逸待勞的紅警海軍。
如果真有這種可能的話,樊奕澤絕對不會放過全殲英國海軍機會,英國海軍一旦完蛋的話,甚至都不需要自己動手,野心勃勃的法國和德國,都不會放過英國在全球的殖民地。
到時候必然是全球局勢混亂,而自己也正好火中取栗。
遺憾的是,樊奕澤很清楚,英國人不會如此愚蠢,否則的話,早在爪哇海海戰之後,英國人就已經派出艦隊了。
考慮到方方面面,樊奕澤甚至都做好準備迎接這個世界全面的抵抗,不過他也清楚,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首先一個德國,目前是中心是在歐洲,對比全球的利益,遠東的這裏的利益,德國随時都可以哪來交換,更别說與英國聯合起來了。
一切以實力來說話,沒有實力,什麽都做不了。
哪怕樊奕澤逼着全世界都和自己多對,估計也沒有幾個國家敢真正參與實際行動。
正如樊奕澤預料中的那樣,當使館區的有線電報通訊能力恢複了之後,威明頓馬上就向國内發出了一封長長的電報。
電報的内容,不但将自己見到聽到的所聞,都詳細交代清楚,更将樊奕澤的态度也明确傳回國内。
收到這個消息時候,已經是幾個小時之後了,在英國首相内閣成員開始上班的時候,這個消息震驚了整個唐甯街十号。
相距一年多之後,首相貝爾福再一次因爲樊奕澤這個人,召開了内閣全體會議。
樊奕澤突然進攻日本,雖然沒有直接對英國造成傷害,但是從戰略層面上來說,此事的嚴重性超過上次遠東艦隊全部覆滅的程度。
英國曆來把俄國看作同它争奪遠東利益的對手。英日同盟的根本利益,在于英國企圖假手日本阻止俄羅斯在遠東的利益擴張,同時也爲了打擊俄羅斯和法國的傳統聯盟。
在威明頓傳回來的消息中,明确證實,俄羅斯第二太平洋艦隊被日本聯合艦隊全殲,但是日本聯合艦隊也被樊奕澤麾下的艦隊徹底消滅。
從這一點上,英國人完全占據了日俄戰争之後最大的戰略利益,然而沒了俄羅斯在遠東的力量,可是多出了樊奕澤這個更加危險的對手。
此前,英國在選擇繼續支持日本對俄羅斯開戰的時候,也充分考慮到樊奕澤的存在。
如果日本能夠打敗俄羅斯,那英國将繼續加大對日本的支持,然後用來制衡樊奕澤。
也是基于這個目的,英國也将與樊奕澤相關的大量情報,全都事先交給了日本海軍。
希望日本海軍能夠警惕,或者讓日本海軍知道,在遠東,就算日本打敗了俄羅斯人,還有更加危險的對手樊奕澤。
這是爲了讓日本離不開英國,同時也是爲了堅定雙方結盟的穩固。
而日俄戰争開始一年來的表現,讓英國山上下都十分的欣喜,日本人出乎預料的戰鬥力,讓英國人十分的滿意。
甚至英國首相内閣,都已經做好新一輪對日本支持的計劃了,英國将會盡可能幫助日本快速從戰後恢複過來,爲此英國已經做好包括直接提供數億英鎊戰後貸款的計劃。
結果,美好的計劃,在這封電報到來之時,全都化爲了泡影。
以日本幾乎耗盡國力的情況下,就連天皇和日本内閣都成爲了樊奕澤的階下囚,日本拿什麽抵抗樊奕澤的侵略?
最令人擔憂的是,樊奕澤麾下的部隊,已經在九州島和東京成功登陸,并且樊奕澤麾下的艦隊,甚至已經強大到連英國皇家海軍都無法戰勝的程度。
這封電報,可以說是英國有史以來,收到的最大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