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平帝一夜無眠,第二天一早宣布免了早朝,去了太後宮裏。
這已經是很難得的事了。
很長一段時間裏,外頭的人都覺得聖上跟太後母子之間其樂融融感情深厚,可是隻有他們兩人自己知道,到底是有影響的。
那一段太後攝政的時光,對于嘉平帝來說,意味着束縛和壓抑,他時常因爲太後的強勢和繁重的功課内閣的逼迫而覺得透不過氣來。
所以他很長一段時間都在跟太後抗争,哪怕是無聲的抗争。
給他選秀的時候,太皇太後尚還在世,那時候太皇太後看中了衛皇後,可是太後卻其實更喜歡另一位太常寺卿的女兒姜氏,曾經旁敲側擊的詢問過他。
他毫不遲疑的選擇了衛皇後,争取到了太皇太後的支持。
事實上他跟衛皇後成爲怨偶,其實跟太後并沒什麽關系,隻是他已經習慣了把一切的不如意都歸結于那段凡事都不能自主的時光,在他看來,結果是什麽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段時間,他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他願意的。
正是因爲少年的時候被壓抑的太狠,嘉平帝讨厭一切古闆陳舊的東西。
包括因循守舊的衛皇後。
包括被他寵幸了都不敢吭聲,縮頭縮腦的繼續當一個宮女的恭妃。
他跪在太後面前,就如同大婚前夕,爲了同時破格再選一名女子入宮跪在太後跟前一樣,脊背挺得筆直。
太後沒有再跟從前一樣嚴厲的訓斥他,也并沒有再跟他說那些長篇累牍的大道理,她靜靜的看了嘉平帝半響,用一種近乎溫和的語氣問他:“當年你剛成婚不久,便在我宮裏寵幸了恭妃,那時候你年輕氣盛,哪怕恭妃已經懷了身孕,也堅決不肯給她名分替她鋪宮”
嘉平帝的面色有些蒼白。
“你爲了盛貴妃的幾句哭訴,就不給你已經出世的唯三的兒子名分,非得等到盛貴妃懷上皇嗣,可是盛貴妃頭一個生的偏偏卻是公主”太後臉上的嘲笑一閃而過,速度快得仿佛從來就沒有存在過,片刻後才略微拔高了聲音問他:“你此舉跟前朝末帝助長陳貴妃氣焰,替她陰奪宮人子有何區别?!”
是了,五皇子從來就不是什麽五皇子。
按照輩分年紀,他該堂堂正正的當皇帝的第三子。
尤其是在前兩個兒子都夭折了的情況之下,他就是當之無愧的長子。
他本該受到最好的教育,本該五歲就出閣讀書。
可是問題是,因爲嘉平帝那時候正忙着跟太後鬧别扭奪權,後來又忙着收拾前朝那幾個前朝留下來的老家夥,所以根本顧不上這一點。
而等到他終于顧得上的時候已經很晚了。
四皇子那個時候都已經降生了。
那時候他跟衛皇後之間的關系鬧到無可轉圜的地步,衛皇後幾乎被廢。
她急需要一個孩子來穩固自己的地位,或者說是作爲精神支撐。
可是那時候她已經不可能再生了鈥斺斏小公主過後,她的身體變得很壞,後來又因爲吃了很多不對症的藥變得更加虛弱,加上嘉平帝那時候已經幾乎不進她宮裏了。
衛皇後想到了那時候都已經七歲左右的五皇子,闖到太後宮裏拿這件事跟皇帝對峙。
那是太後跟皇帝的最後一次交鋒。
結果以嘉平帝失敗告終。
嘉平帝同意給恭妃名分,卻絕不許重新序齒鈥斺斦獾故強梢嶽斫獾模畢竟如果重新序齒,那皇帝陛下成了什麽人了?睡了連孩子都生了又不給名分,這要是在民間還不得是個最壞的負心漢?
那孩子怎麽辦呢?
總不能沒個名分啊,都這麽大了不能塞回去重新生吧?
這件事最後是那時候的司禮監太監常應給嘉平帝出主意解決了鈥斺敼у既然是新封的,那皇子也可以現在才出生啊!就讓他現在出生,既跟在四皇子屁股後頭當了小的,又成功的解決了太後跟衛皇後的條件,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至于四皇子現在還嗷嗷待哺,可是五皇子都已經七歲了?
那怕什麽?
皇子們養在深宮,就算是要請師傅講課那也是進宮來講,到時候師傅說五皇子看起來比四皇子還大?
那怕什麽?
少年老成嘛!
這個問題最終以這樣戲劇又荒唐的方法出了個結果。
當年爲了給嘉平帝擦屁股,内宮前朝一緻裝聾作啞鈥斺敺湊有四皇子在,基本上也就是他了,無謂再争下去。
可是現在出了這樣的荒誕不經的事。
太後終于喊了一聲大郎,怒斥道:“你如此行徑,以後該如何下去見你的父皇見你的皇爺爺啊?!”
又該如何面對五皇子?
嘉平帝無言以對。
是他給了這些太監和後妃特權,以至于叫他們鑽了空子。
他深吸了一口氣:“兒子心裏都有數,事到如今,唯有撥亂反正。”
太後立即反問:“如何撥亂反正?此乃後宮秘事,絲毫不能公之于衆,否則便會成爲後世笑柄。你打算如何撥亂反正?!”
而結果很快就出來了。
七月二十一日,盛閣老因爲謀害四皇子而被下诏獄。
同日,東廠提督太監常應也因爲與盛閣老勾結,陷害忠良,通敵叛國而下诏獄。
七月二十四日,盛閣老在南鎮撫司畏罪自盡。
常應在七月三十日也緊跟着在诏獄裏重病死亡。
在此期間,多位朝廷官員出面上奏替盛閣老求情,請求徹查此案,而他們得到的結果無一例外鈥斺敶虬遄印
一開始是單個的打,等到後來規模越來越大,直接拉到左順門去打。
皇帝陛下的決心顯而易見,絕不是雷聲大雨點小,一陣反撲之後,替盛閣老說話的聲音終于逐漸消失,再也沒有出現過。
而八月初四,盛貴妃也因爲四皇子的病而急病了,皇帝下令召集名醫給貴妃醫治。
與此同時,皇帝再次因爲盛家的膽大妄爲而震怒,下令盛家滿門,成年男子盡數斬首,未成年男丁盡數發配雲南充軍,女眷一律沒入教坊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