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丘城。
“蜀軍退軍了!”
病榻之上,桓武有些艱難地坐了起來,從一旁的短桌上拿起了一個杯子。
茶水濕潤了喉嚨,那幹澀的感覺好了許多。桓武看向了身前站着的方雨亭,臉上還有些驚訝。
“據說是蜀王發來了诏令,強令楊羨退軍。我軍探校渡過渭水探查蜀軍的營地,發現早已經人影無蹤了。”
“蜀王?她有這個本事麽?”
在桓武乃至天下諸侯的眼中,蜀王夏宮涅不過是楊羨手中的傀儡,她又怎麽可能影響到楊羨的決議。
不過在這個時候,蜀王夏宮涅發來了撤軍的诏令,這其中的确有些值得玩味的地方。
“蜀王的身後便是夏氏,照理說他們與楊羨的關系相當緊張,沒有理由會在這個時候幫助楊羨,還把這個黑鍋背在自己的身上?”
“這也是屬下不理解的地方。”
蜀軍這次撤軍很突然,蜀王的诏令下得更是突然,事前沒有一點征兆。方雨亭麾下神機衛得到的情報,都是蜀軍厲兵秣馬,擺出一副要與梁軍決一生死的架勢。
“當時夏宮涅失蹤,蜀國動亂,夏氏差點與楊羨撕破臉皮。此後楊羨雖帶回了夏宮涅,可夏氏與楊羨之間的裂痕卻是無法彌補的。這個時候,看着楊羨與我軍兩敗俱傷,應該是夏氏最爲願意看到的。”
當初天下大亂,夏氏宗室跟随楊忠一起逃出神都。而後渭水大戰,夏雲桦與夏雲杺兩姐妹被亂軍沖散。夏氏宗室一部分跟随夏雲桦入蜀,另外的人則跟随在了夏雲杺身邊。
楊忠死後,楊純爲護佑幼主,退出了朝堂紛争,楊氏也退居幕後。弦城的夏氏一脈一度掌握了大權。
可這六年來,楊羨先是罷黜了蜀國各地的郡兵,又是流放了李、張、黃等益州的世家大族成員,将蜀國的權柄牢牢握在了手中。以至于夏雲桦死後,本想要用楊羨去制衡益州各地的世家大族的夏氏一脈還沒有反應過來,蜀國已經成了楊羨一人所控,而他們也和神都的夏氏宗室一樣,到了邊緣一帶。
無論是神都的夏氏一脈還是弦城的夏氏一脈,他們最願意看到的便是楊羨與桓武兩個人拼個兩敗俱傷,最好雙雙殒命。
桓武搖了搖頭,一時間也理不清蜀國内部的動向,隻能無奈地舉起杯子,又喝了一口茶。
“主公,我等要不要起兵襲擊蜀國軍隊?”
“蜀軍中是誰在殿後?”
桓武聽了方雨亭的話,心中起意。雖然蜀軍已經退軍了,等于梁軍取得了勝利。可是這次蜀軍北寇,對于梁軍的影響是很不好的。蜀軍趁着梁軍主力未來之前,猖狂于渭水兩岸,秦風甚至帶三千八百餘西涼鐵騎飙到了扶風郡。
這一幹蜀将,猶以靳信與秦風爲最,根本沒有把梁軍放在眼裏,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對于桓武以及一衆梁将而言,面上無光。若是能夠趁着蜀軍退軍的機會追殺,取得戰果,多少也能挽回顔面。
“是蜀将楊平。”
一聽是楊平,桓武放下了手舉着的杯子。
“善守者無赫赫之功。以前我小看了這個楊平,不過如今看來,他已經得了楊純老兒的幾分真傳。楊羨既然以此人殿後,自然不會給我們機會,不必追擊了。”
梁軍與蜀軍在這渭水兩岸相持這些日子,雖沒有大規模的交戰,可私下間小規模的試探卻是天天發生的。
楊平的年齡不算太大,可是行軍布陣的風格,卻給人以老成持重的感覺。
“主公,蜀軍退入散水關後,趁着他們主力回蜀,我們要不要奪回散水關?”
散水關是雍州入蜀的門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有了它,中地郡南部區域的安全便有着保證,沒有它,那麽這廣闊的區域便會時時暴露在蜀軍的兵鋒之下。
“不用!”桓武很是肯定,“散水關離我軍的城寨不過二十裏,離蜀軍的城寨卻有數百裏。放在楊羨的手中,蜀軍他日北出,我們便能第一時間掌握動向。”
散水關放在蜀軍手中,楊羨也不可能在裏面放上幾萬大軍,因爲後勤根本支撐不住。以蜀軍駐守散水關的兵力,于梁軍沒有多少威脅。
相反,一旦蜀軍大規模增兵散水關,那麽便相當于預警。以前梁軍要掌握蜀軍的動向,必須橫跨數百裏蜀道,可現在隻需要二十裏。
方雨亭很快明白了桓武的意思,不過有些擔憂。
“可是這樣一來,中地郡南部就必須屯守一支兵馬。而且,需要相當可靠的家夥鎮守,才能穩住局勢。”
方雨亭一言,桓武卻是一笑,似乎心中早已經有了主意。
“主公心中已經有了囑意之人了麽?”
“孟清!”
散水關。
蜀軍主力退入了這座雄關之中,大量的物資也運到了這裏。
一時間,這座關隘熙熙攘攘,變得十分擁擠,蜀軍的兵士甚至找不到落腳的地方。
“主公!我軍是否要放棄這座散水關?”
城關阙樓之中,一衆蜀将有所争議,對于這座雄關是守是棄?
散水關雖然是益州與雍州的交點,卻一直被稱爲關中門戶。因爲散水關往北二十裏,便是廣袤的關中平原,關中一方的勢力能夠将大量的物資運往這裏,抵禦益州方向的敵軍。
而相反,益州方向的勢力雖然能夠通過散水将物資運送到散水關,卻有數百裏的距離,價值要小了許多。
楊羨搖了搖頭,說道:“我軍他日北出,亦會經過散水關。今日若棄,他日亦要複奪。經此一戰,梁軍應該不會再興兵奪關。至于糧草轉運,可分兵在米倉道上駐軍屯田。”
米倉道險塞,可數百裏長道之上也有着零零散散一些區域,地勢相對平坦,适宜耕種。分兵駐守,一來可以作爲蜀軍進軍散水關的支點,二來也可以緩解軍糧上的壓力。
蜀軍要想要北伐,那麽便必須經營好米倉道,這條蜀軍北出最爲重要的交通要道。
“謹遵主公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