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以史爲鑒,可以明得失嘛!”
所以三國時期當初東吳的情況,真的和楚大哥所說的一般。
小霸王孫策對時機的把握能力真不是蓋的,否則的話,他也不會從最初隻帶一千兵馬,短短五年的時間就打下來江東。
但是當孫策感覺良機再現,準備主動出擊的時候,卻是被江東的幾個大家族派人給謀殺了。
孫策的死疑點頗多,至于孫權在裏面扮演什麽角色尚不得而知。
反正孫權上位之後,孫策的兒子,他的親侄子,就被他給搞死了。
好吧,這不是重點。
……
思索了一番,太子說道:“楚大哥,我覺得應該是那幾個大家族目光短淺吧,他們根本就看不透局面!”
楚江秋哈哈一笑說道:“那你也太小看三國時期的英雄了,比方說荊州的劉表,真的如三國演義上說的那樣無能嗎?如果劉表真的這麽無能的話,怎麽能和小霸王孫策争鬥上這麽多年?”
“因爲不論孫權還是劉表,他們都受到下轄的門閥掣肘!”
“這些門閥實力雄厚,财多人多,家族建築修建的如同堡壘一般,拉出來就是一支小型軍隊。”
“不管誰主政,都必須要仰仗他們這些門閥,門閥的勢力不會受到絲毫的損失。”
“所以,這些門閥根本不在乎地盤到底在誰手裏,因爲不管是在誰的手裏,對他們來說,都沒有太大的區别。”
“現在來分析一下,當初如果孫策真的要趁機出動的話,那麽兵馬糧草從哪裏來?當然是這些門閥出力最多!”
“如果孫策一旦失敗的話,他們的這些投資就全打了水漂了,如果孫策成功了的話,孫策會将這些他們先期投資還給他們嗎?”
“很顯然的,不會!充其量不過是象征性地賞賜一些金銀珠寶罷了,或者再讓他們家族的一兩個人出來做官!”
“但是如果是這樣的話,在他們看來,他們家族可就陪大了!他們家族要付出這麽多,但是幾乎沒有收獲,這種賠本的生意,他們怎麽會做嗎?”
“在他們眼裏,永遠隻有自己門閥的利益才是最重的,至于其他的,根本就沒放在他們心上。”
“門閥之害,不止是在三國,就算是在晉朝,也深受其害。甚至後面的唐宋,都有門閥的影子!”
“你當南宋的皇帝真的不想收複失地嗎?其實他未嘗不想,但是南方的那些大地主大門閥根本不想收複罷了!”
“因爲收複失地,那麽他們就要傾囊相助!就算奪回失地之後,北方貧窮,還需要他們扶持!而事後,皇上做爲皇上,必然不可能義氣用事,将他們之前拿出來的金錢全部補償給他們!”
“因此對他們家族來說,這是得不償失的事情,他們必然不會去做的。”
“太子殿下,你現在明白皇上爲什麽會下旨讓你班師回朝了嗎?”
太子本來就很聰明,更何況楚江秋解說的又是如此仔細,如果還不明白的話,直接買塊豆腐一頭撞死算了!
太子已經出離憤怒了,但是這股怒火還隻能憋在心裏,根本發洩不出來。
而隻有楚江秋知道,這些大地主大門閥自以爲很聰明,自以爲能夠明哲保身,殊不知當真正的清軍入關之後,他們的下場将會有多麽的凄慘。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
還有後來多爾衮、雍正爲了維護政權穩定,爲了變革,不惜高高揚起手中的屠刀,大肆殺戮漢族百姓。
反正那些大家族大門閥就沒有幾家有好下場得!
如果當初那些大家族大門閥能夠選擇将家族的财産捐獻一半出來給朝廷的話,相信清軍都未必能夠入關!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
半晌之後,太子才回過神來,幽幽歎息了一聲對楚江秋說道:“楚大哥,我總算是明白了!可是我真的不甘心!”
“所謂将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我準備不接聖旨,直至将倭寇剿滅幹淨,還大明百姓一個朗朗晴天!”
楚江秋不由怒道:“胡鬧!明天你必須要班師回朝!”
楚江秋很少沖着太子發火,或者說,這還是他第一次沖着太子發火。
太子不由被吓了一跳,還真害怕了,不由緊張地說道:“楚大哥,可是我真的想爲那些死去的百姓讨個公道!楚大哥,還記得那雙死不瞑目的眼睛嗎?還記得那對母女嗎?還記的血淚嗎?”
楚江秋歎了口氣說道:“這些我何嘗能夠忘記啊!可是太子殿下啊,别忘了你是太子殿下!如果是我領軍的話,我可以說将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但是你不成!”
“别忘了,你是太子!如果你不接聖旨的話,那些别有用心的人肯定會利用這一點大做文章,所以不論如何,隻要聖旨下了,你必須要回去!”
目前來說,皇上和太子之間基本上沒什麽猜忌是不錯的。
但是牽扯到權利,真的就能夠做到一點點猜忌都沒有嗎?
尤其是在他手握重兵又不遵從旨意的情況下!
所以很快,太子就明白楚大哥說的是對的,他必須要聽楚大哥的,明天就班師回朝。
太子不甘地說道:“楚大哥,可是我真的不甘心!如果我就此回去的話,我該怎麽向大明百姓交代啊?”
楚江秋微微一笑說道:“太子殿下,你盡管班師回朝,但是剿匪的工作并沒有結束,而是剛剛開始!因爲扶桑不平的話,倭寇是剿不完的!所以……”
太子又驚又喜地問道:“楚大哥,你的意思是,新軍歸隊,利刃成員留下來繼續剿匪?并且直接打上扶桑去?”
“剿匪的話,人手倒是夠了,畢竟現在剩下來的倭寇已經沒有多少了,滿打滿算也就兩三千人的樣子。但是以兩千人的軍隊去攻打扶桑的話,人數未免太少了一點吧?”
目前利刃成員一再擴收,已經達到了兩千人的規模。
雖然利刃很強大,極爲強大,但是兩千人的規模還是小了點,根本不可能對付一個國家,哪怕好似彈丸之地的一個國家。
不過其實這時候的扶桑武力也是大打折扣,因爲豐田秀吉在朝鮮上基本把家底都打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