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漱石聽了鈕先銘的回答之後,笑了笑說道:“在九一八事變之後,國際聯盟調查團由布佛?李頓爵士領着調查了14年,最後調查出來什麽結果?所以,我們這次來,是執行停戰的任務。若說是僅限于調查,那完全是在歪曲事實。”.
4月8日,4個軍調部執行小組如期出發,然而此時東北境内的軍事沖突已經迅速蔓延擴大,大有星火燎原之勢。
四平位于東北平原腹地,地處沈陽、長春之間,是中長、平齊、四梅三條鐵路的交彙點,處在東、西、南、北滿的十字路口,是一個擁有10多萬人口的中等城市,也是著名的糧食集散地。四平是從長春到沈陽的鐵路線之間的一個重要城市,這裏扼守着南滿與北滿之間的交通要沖。如果能夠占領四平,那麽北可以背靠長春,南可以進攻沈陽,反之亦然。四平進可攻,退可守,可謂戰略要沖,所以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争的戰略要地。毛澤dong和蔣介石都深刻意識到了四平的重要地理位置和戰略意義,“要控制東北,就必須控制四平!”毛澤dong如此看。“沒有四平。就沒有東北!”蔣介石如是說。
四平地區地形平坦,沒有防禦城垣,鐵路從市中心穿城而過,把整個城市分成道東區和道西區。四平城西擁有一座機場,城北是西遼河的支流紅嘴河,城東、南、北30裏之外是起伏不定的丘陵地帶。從地形上面來看,四平此地根本無險可守。林
iao的慣用戰術是集中優勢兵力打敵一路,将敵人分割包圍,這個戰術曾經在戰場上面屢試不爽。然而這次四平戰役卻是一次貨真價實的城市防禦戰,東北民主聯軍還相當缺乏這方面的經驗。實際上不僅僅隻是東北民主聯軍,如今的所有部隊都還沒有城市防禦戰的經驗,所以他們将爲此付出學費代價。
4月4日,即沈陽當局爲軍調部代表設宴接風的那天。林
iao帶領他的前線指揮部到達四平。第二天,林
iao圍着四平轉了一圈,觀察完地形之後,他立即于當天傍晚電告中央:“原預定于情況可許之下,則利用雙廟子以南山地殲敵;如果兵力來不及反擊時,則決心死守四平,主力突擊敵軍側後,此間已在進行守城布置。”
收到林
iao發來的電報之後非常高興,他于4月6日,即軍調部代表在萬福麟公館會談時。給林
iao和彭zhen發去回電,其中指示道:“集中6個旅在四平地區殲滅敵人,非常正确。黨内如有動搖情緒,哪怕隻是微小的,都必須予以堅決克服。希望你們在四平方面,能以多日反複肉搏戰鬥,殲敵北進部隊的全部或大部,我軍即有數千傷亡,亦所不惜。如我能在三個月至半年内組織多次得力戰鬥,殲滅進攻之敵軍至9個師。則即可鍛煉自己,又可挫折敵人,開辟光明前途。爲達此目的,必須準備數萬人傷亡。要有決心付出此項代價,才能打得出新局面。而在當前數日之内。争取四平、本溪兩場勝仗,則是關鍵。
毛澤dong的決心如此之大。對于林
iao等東北民主聯軍的各級将領和指揮員都是一個很大的鼓舞。部隊自從進入東北以來,部隊一直都是且戰且退,沒有能夠打上一場像樣的大仗,部隊上上下下都憋着一股氣。即使是秀水河子這唯一一場勝仗,部隊也打得很是費勁,傷亡了不少老戰士、老骨幹,這口怨氣一直沒有機會發洩出來。現在要和蔣介石的美式裝備部隊在四平擺開架勢真刀實槍大幹一場,東北民主聯軍的官兵們都感到非常興奮,他們下定決心要在戰鬥之中讓國民黨也知道一下“老八路”的厲害。守衛四平的部隊開始積極備戰,他們挖戰壕、修地堡,囤積糧食、彈藥、醫療用品,廣泛開展戰前動員,戰士們紛紛表示,一定要在戰鬥之中殺敵立功。…,
自從3月中旬蘇聯軍隊從沈陽全部撤出之後,國民黨軍隊立即占領沈陽,國民政府東北行營主任熊式輝也帶着一大幫接收大員,于4月5日抵達沈陽。熊式輝指揮國民黨軍隊以沈陽爲基地,集中5個軍11個師的兵力,沿中長路和安沈路,分别向本溪、四平兩個方向發起進攻。由于方面采取了“放開大路,占領兩廂”的戰術策略,所以國民黨軍隊一路上勢如破竹,先後拿下了遼陽、撫順、法庫、鞍山、營口等地,在沈陽周圍的10多座城市之中,隻有本溪一座孤城尚在東北民主聯軍的控制之下。本溪也是一個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城市,這裏地形險要,易守難攻,直接威脅着國民黨在東北的政治中心沈陽。所以對于本溪,國民黨一定是志在必得,以确保沈陽的安全。
4月1日,杜聿明指揮國民黨軍新6軍之第14師和第52軍之第25師分别從撫順、遼陽等地出發向本溪發起進攻。東北民主聯軍遼東軍區所屬第3縱隊第7師和第9師在遼東軍區司令員蕭華和參謀長羅舜初的指揮之下,采取陣地堅守、适時出擊的戰法,于石人廠、三人溝、大甸子等地将第52軍第25師擊退;第8師于铧子溝地區經日夜激戰,将新6軍第14師擊退,共計殲敵1000餘人。
4月7日,杜聿明再次指揮第14師和第25師,以及新增調的第71軍第88師,兵分3路向本溪發起第二次進攻。遼東軍區第3縱隊将國民黨左路第25師阻截于小四家屯、石富屯地區。9日,當第25師開始後撤時,第3縱隊立即展開追擊,殲其2個營。國民黨軍中路第88師第545團于8日進至荒山子、班家寨地區之後,見左鄰第25師進攻受阻,于是也停滞不前。遼東軍區第4縱隊第10師将國民黨軍右路第14師阻隔于金鍾山地區,并于9日黃昏實施反擊,戰至10日,追殲敵1300餘人于長嶺地區。至此,國民黨軍隊第二次進攻本溪的企圖遂告失敗。
在攻打本溪的同時,蔣介石又密令熊式輝限期攻占四平。爲了能夠一舉拿下四平,熊式輝派出了号稱五大主力之二的新1軍和第74軍(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整編第74師),由此可見國民黨拿下四平的決心之大。
四平炊煙缭繞,林
iao坐鎮四平以北的梨樹鎮,他站在地圖旁邊深思熟慮,對防禦部隊進行了周密部署,對四平外圍作戰部隊也作出了适當調整。林
iao命令萬毅指揮的東北民主聯軍第7縱隊、梁興初指揮的東北民主聯軍第1師、張天雲指揮的第3師第8旅迅速到達位于四平以南的昌圖西北地區集結,一個新的戰術思想已經在他的頭腦之中逐漸形成……
由于4月初的連日大雨,東北地區剛剛化凍的土地和道路泥濘不堪,再加上河水暴漲,使得國民黨機械化部隊的坦克、汽車等優勢裝備行進困難,根本沒辦法蔣介石之前要求的在4月2日之前攻占四平的任務。
4月7日,四平的外圍戰鬥終于打響了。占領昌圖的國民黨新1軍在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梁華盛的親自指揮之下,由昌圖沿中長鐵路向四平方向發起進攻。新1軍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素有“天下第一軍”的美譽,新1軍最初是由新38師改編而來,而新38師的老底子就是當時國民政府财政部部長宋子文麾下大名鼎鼎的财政部稅警總團。新1軍和新6軍同爲國民黨軍之中裝備最爲精良的部隊,軍官和士兵之中以青年學生居多,文化素質較高,全軍上下都是由美國人在印度蘭伽訓練出來的,部隊戰鬥力較強,火力十分兇猛,在滇緬作戰之中,素有“常勝軍”之美稱。1941年4月,新1軍軍長孫立人當時在第一次遠征緬甸作戰之中擔任新38師師長,親率新38師113團千餘官兵以少勝多,在仁安羌把7000餘名英軍官兵和外國記者從日軍重圍之中救出,史稱“仁安羌大捷”,孫立人從此一戰成名。後來在1944年反攻緬北的作戰之中,孫立人又率領新1軍殲滅野人山敵寇,參加孟拱之戰,圍攻密支那、八莫,大量殲滅日軍精銳,被英美軍方稱之爲“東方隆美爾”,而被打敗的日軍在緬甸戰後史料之上則尊稱他爲“中神”。有網友稱孫立人爲殺掉日本人最多的中人,因爲據說孫立人在抓到日軍戰俘之後就會審問他們是否去過中國,如果去過就一律殺掉。由于孫立人早年曾經留學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精通英語,所以此時被蔣介石派往美國參加聯合事參謀團會議,因而軍中一切事務暫時由梁華盛主持代理。
不過就在新1軍向着四平逐步運動的時候,萬毅的東北民主聯軍第7縱隊、梁興初的東北民主聯軍第1師、張天雲的第3師第8旅共計12個團的兵力已經集結在四平外圍,準備對新1軍發起反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