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元年,十二月下旬,洛陽也下起了鵝毛大雪,從北邙山到大河岸皆是一片雪白。即便如此,洛陽商賈師史等人,依然冒着雪, 焦急地等在西城門處,對着馳道西邊翹首以盼。
洛陽是周天子之城,也是工商之城,此地位于天下之中,東賈齊、魯,南賈梁、楚, 做生意十分方便。雖然所謂的周王不過是傀儡, 但好歹有天子名号,而中原諸侯達成了平衡, 雖然各自之間狗腦子都打出來了,但好歹還有底線,達成了默契,不來洛陽打秋風,這座城市在紛亂的戰國,竟維持了兩百年的和平……
這便造就了洛陽的工商業十分繁盛,不算河南、鞏兩城,光一個洛陽城就有戶四萬家,人口近20萬,而這裏面,起碼10萬人都是非農業戶口。他們從事工商業,或臨街作肆,靠手藝吃飯,或投機專賣貨物, 從中賺取差價……
比如師史家,本是周天子的沒落樂官,周滅亡後,他家改行開了個拉車船的纖行, 後面發展成運輸業,家中有上百輛車,專門承擔物流運輸業務。
後來,東西周雖爲秦所滅,但别忘了,那十年裏說了算的,是大商賈出身的呂不韋,呂不韋雖是濮陽人,但他發家,卻是在洛陽和邯鄲,故與蘇、白、師史都有交情。
作爲朝廷新貴,呂不韋上台後推行的政策與秦國傳統嚴重不符,他也提倡重農,但卻反對抑商。
文信候在經濟上給關東商賈大開方便之門,不但允許秦軍征服的土地上一切如舊,甚至還積極引關東商賈入關西,想把一直奉行經濟上獨樹一幟的秦國,也拉入到這個巨大的市場中。
爲了兜售自己的理念,呂不韋甚至不惜招攬天下智囊,花大力氣編纂巨著,在《呂氏春秋》裏塞了許多私貨。
作爲離關中最近的地區,作爲呂不韋的封地臣屬,洛陽商賈自然在那十年裏,賺得盆滿缽滿。
可惜黃金時代轉瞬即逝,呂氏倒台,秦始皇帝親政後,朝中風向一變,政策收緊。
秦始皇帝承襲了商鞅的經濟幹涉政策,重農抑商,生意不好做了。更可怕的是,當呂不韋自殺後,洛陽商賈也被視爲其同夥,遭到了打壓,遷蜀的遷蜀,即便沒走的,也殘了半截,他們被從關中趕出,原本在洛陽從事的各類工商小作坊,也遭到禁止。
這下可差點爲難死了洛陽人,他們這地方,處于山川之間,其中不過數百裏。相對關中、梁楚而言十分狹小,加之人口繁多,可容人耕作的地方日益稀少,絕非一個好的農業區。如今工商業被被打壓,十萬非農人口的日子,頓時開始緊巴起來,洛陽經濟比三十年前,凋敝了何止一倍。
眼看天下發生劇變,洛陽商賈乘着秦吏統治倒台,開始反攻失地,并通過政治投機,總算站對了隊伍。
當更名“定一軍”的兵卒開入洛陽,卻沒有像楚軍一樣軍紀時空,四處奪人妻子财帛,而是遵循軍紀後,洛陽商賈們都覺得,或許攝政黑夫,并不是個油鹽不進的人。
洛陽人是有思量的:看上去大勢在黑,而黑夫此人經曆頗讓人玩味,他雖非商賈,但在膠東,卻大搞特區,不強行扭轉膠東,而是因地制宜,鼓勵齊地十三家大賈去海外逐利。
這叫洛陽商賈豔羨不已,希望黑夫也能在中原推行此策,于是此番蘇、白兩家就成了洛陽全體商賈的說客,肩負使命,帶着申陽頭顱,毅然西去……
等了許久,眼看天氣又要變暗,守城門的士卒也警惕地看着這群“五蠹”,長達百年的歧視和打壓,在關中,商賈就是卑賤的代名詞,哪怕有幾個臭錢,但依然是底層,這種思維一時半會是改變不了的。
眼看衆人就要告辭打道回府時,卻不想幾輛車緩緩駛來,正是入鹹陽遊說的蘇離、白給二人。
大小商賈們立刻呼啦啦地圍了上去,事關各家的未來,他們也顧不得禮數了,随意寒暄一下後便匆匆問道:
“二君,如何?”
蘇離和白給對視一眼,二人離開鹹陽回來的路上,已經商議許久,将官府的态度和透露的信息,基本都摸透了。
“攝政贊揚洛陽諸賈殺盜首申陽,棄暗投明,其愛國拳拳之心,能與弦高相提并論!”
高帽子先戴一頂,将洛陽商賈們都誇成“愛國商人”,然後便是正兒八經的政策了。
“不過,鹽、鐵、金錫乃國之根本,仍需官府專營,商賈不得插手,但鹽一項上,今天下闆蕩,軍旅少食,故特開一例,商賈有餘糧者,可運送糧秣予均輸、平準官,以換取鹽票,再憑借鹽票,自行去鹽池處獲取等量鹽,便可自行轉運販賣,價錢不得超過平價一倍,在賣地再繳一道鹽稅即可……”
說白了,就是官府把零售權都交給商人,隻控制生産和批發這一環節——黑夫還是不放心讓猗氏直接承包鹽場,這個家族已在猗氏縣的土皇帝了,再将鹽場交還給他家還了得?
猗氏爲了合法獲鹽,會自行耕種,或從河東其他地方購入糧食,以換取鹽票,從而達到事實上的壟斷,而洛陽的商賈們,即便有心,也隻能分到一杯羹。
獲利最大的還是官府,鹽稅一樣沒少收,卻節省了運輸、銷售成本,無形中也少了許多官吏。
“糧食呢?”洛陽本地産糧不多,通過商賈從外運送糧食,成了全城性命悠關的事。
“糧食也如此,官府以平籴法統一購銷。”
所謂平籴法,便是由國家控制糧食的購銷和價格:政府在豐年以平價收購農民餘糧,防止商人壓價傷農;在災年則平價出售儲備糧,防止商人擡價傷民,防止“谷賤傷農,谷貴傷民”。
此外,高利貸也不準繼續發了,不準兼并田土,不準買農人爲奴婢——走投無路的農夫,隻能去找官府,或改隐官籍,做官方隸臣妾,或接受分配,作爲移民。
如此一來,囤積糧食、放貸,這兩個洛陽商賈的拿手好戲都被禁止,持續數月的自由放任結束了,他們又要回到秦始皇帝那個民間貿易凋敝的年代……
“不過。”
蘇離與白給商量過,接下來的消息他們可以偷偷不說,但官府很快就會派人來宣布,與其到時候陷入被動,不如自己主動全盤托出,繼續做洛陽商賈的領袖……
“夫纖啬筋力,販脂、賣漿、灑削、胃脯、絲帛、陶器、木器等,官府都将放開,任由洛陽人從事貿易!”
黑夫已決定,雖然整體經濟上仍繼承商鞅以來的基本國策,施行大政府的專營,但也除了要做出一些節省成本的改革外,在官府難以包辦的領域,也要允許民間力量的存在……尤其是洛陽這種非農人口占一半的地方,不讓他們從事工商,難道還指望彼輩在城裏種地?或者沒有生計,降階成無恒心的無産者?
一定數量的民間私營經濟,也是對專營工坊的競争,放進池塘的一條鲶魚。
但黑夫也耍了花招,他嚴格禁止商賈們兼并土地,吸納編戶齊民爲奴隸,又不懷好意地改了律令,宣布從此之後,商賈及其子女不再受限,可以穿絲戴帛。
黑夫的想法是這樣的:“絲、糖、漆器這些奢侈品,乃是中華精妙之物,西域遼遠,一時半會難以吃到外彙,隻能内銷,總得有人消費嘛。沒有皇帝花少府的錢買單,就讓功臣新貴們,和再度富起來的商賈出錢罷……”
雖然黑夫自己要提倡簡樸,但卻與在膠東混過,接觸了管仲之學的蕭何達成了一個共識。
“儉則金賤,金賤則事不成,故傷事。”
大家都不消費,就會造成商品流通的減少,從而妨礙生産營利的活動,故曰“傷事”。
這世上的貧富不均是不可能消除的,尤其是在洛陽這種非農人口極多的大城市裏,少數富者占據金字塔尖,而大批小工商和無産者低低在下。管仲認爲,隻有富裕的人不斷地消費,貧窮的人才有工作可做,他們生産絲帛、漆器,促進就業,平衡經濟。
這種領先時代的看法,别處管不管用黑夫不知,但在膠東的确挺有效,遂決定也在洛陽試行。
黑夫堵死了兼并土地,這是要逼迫無地可兼的洛陽巨賈,将掙到的錢,放在消費奢侈品和增加投資,擴大再生産上——至少,他希望事情能如此發展。
不過,在黑夫讓張蒼拟定的計劃裏,商賈政治地位依然很低,但比起之前的最末等,稍微能有好點的待遇,比如納稅達到一定程度,免除市籍地位,享受普通平民待遇,子弟得以繳納學費學法令,參加各郡的考試,但不能在本郡任官。
黑夫最後用一段話,作爲這一新政的開端:
“周書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财匮少,士農工商,皆國之石民也!”
“故今日當輕田野之稅,平關市之争,精匠作之巧,足商賈之數,如是則國富,民亦能富矣。”
“攝政英明!”
商賈們聽到轉述的話後,紛紛口頭稱贊,與商鞅之策相比,這已是極大限度的寬容了,但一些過去從事糧食、放貸業務的商賈仍悶悶不樂,暗暗嘟囔着說,轉型哪那麽容易……
蘇離白了抱怨的商賈一眼,認定說這話的人難成大事,真是愚昧啊,攝政大軍東進,洛陽将變成人員物資周轉中心,隻要提前準備,光是提供纖啬筋力,販脂、賣漿這些服務業,就足以緻富了。
“富無經業,則貨無常主,能者輻湊,不肖者瓦解!”
官府政策向來如此,能适應的就适應,不能适應的……
那你們就去死吧。
“風來了,洛陽自呂不韋倒台後,再未曾遇到的大風。”蘇離如此想道。
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
而在大風過後,活下來的商賈,不會對因不适應時勢而消失的同行,流半滴眼淚。
倒是不算大商賈的師史站在外圍,聽到黑夫的商業政策後,不由大喜過望!
自家的機會來了!
周地位于天下之中,有許多爲車、船拉纖的行業,師史家便以轉毂(gū)來發家緻富,他家的手推車以百數計,齊魯趙魏楚,無所不至!
他暗暗琢磨道:“三川守司馬欣在洛陽内重新設立糧倉,将蘇、白所交的糧食囤積起來,看眼下的形勢,開春後,攝政将欲東出擊楚。”
“這千裏轉運,民夫從洛陽征,糧食也從洛陽倉中取,但車輿,我是不相信真什麽木牛流馬不費力而運,即便有,也要修理啊。車隊從關中至此,該壞的也壞了,我家的數百乘車,正好作爲補充!”
他如此想着,加快了腳步,看來師氏的車坊,要日夜開工了。
發國難财是下乘之選,真正厲害的商賈發的……是愛國财!
……
這邊洛陽針對商賈的新政出台,而給了商賈們“黑夫将長期統治洛陽”信心的,是東門豹已派兵奪取了成臯,以京、索和汜水爲界,與荥陽的鍾離眜對峙。
洛陽人現在隻期盼,攝政能早點出兵,将戰線往東推進,千萬别在洛陽久戰,影響他們做生意……
楚國内部,也有了新的變化,項籍以上柱國身份在淮南用兵,西擊衡山,而淮北地區,則完全交給了另一人,一個比項籍更适合治國,而号召力也不差的人……
“什麽?”
剛開春,身在鞏縣,喝着肉湯的東門豹這邊,便得到了楚軍最新動向:
“項梁召集了楚地的十八路縣公,欲以此抵禦王師?”
……
PS:回到昆明了,好困……臉砸鍵盤上了,今天還是隻有一章,明天開始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