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忘記婁敬出場過了,反正前面隻露了個名沒台詞沒事迹,無關大菊,悄悄劃掉,以後文這個爲準吧。
……
滿番漢,秦帝國的東北界, 它是大同江的入海口,有一個很小的海港,隻不過這兒并無一艘船舶,膠東的商船來了又走,一點靠岸的想法都沒有。
一位容貌比實際年齡大許多的中年将軍站在海邊,他被風吹日曬變粗糙許多的皮膚, 已不再懼怕冰冷的冬風,幹裂的嘴唇喃喃自語:
“今天是十一月初一。”
“很快, 就滿一整年了!”
扶蘇能感受到,今天的冬風,就象那天夜宴散場那麽涼……
一年前,十一月十六日那天,天下稱賢的大秦長公子扶蘇,在鹹陽失去了一切,因爲他的幼稚、愚昧。
他升得太高,愛得太廣,怕得太多。
在大難臨頭時,他畏懼不前,卻回頭試圖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卻加速向深淵沉去,被人代替自己,做了最錯誤的抉擇。
結果就是,扶蘇變成了一顆飛速隕落的流星, 離開鹹陽滑落向南, 最後在漢中失了蹤迹。
扶蘇出奔,成了秦始皇三十七年開年最大的政治事件, 天下震驚,也決定了以後許多事情的走向。
唯獨他的去向,成了一個未解之謎,百姓或以爲死,或以爲亡。
其實那之後半年裏,扶蘇一直形單影隻,靠着僞造的驗傳,在關東漫無目的地遊蕩。
扶蘇記得,多年前與黑夫相聚時,自己常抨擊秦始皇帝,說父皇“不知民間疾苦”,言下之意,就是自己很懂百姓黔首的喜怒哀樂。
當時,黑夫總是露出一個禮貌的笑,不同意,也不否認。
後來扶蘇才明白,那禮貌背後,是發自内心的不以爲然。
“我當年,不過是無病呻吟,故作仁慈,哪知道什麽疾苦啊?”
半年遊蕩,讓他深切知道了什麽是真正的“疾”和“苦”。
驗傳雖然好使,但身上的錢帛總有耗盡的一天,當走到東郡時,扶蘇不得不賣馬,甚至賣了最後一身幹淨衣裳,盡管那瘦馬蔽衣隻爲他換來了數日之食。
他真成了孑然一身了,除了手裏的一把劍。
而後的日子裏,扶蘇就不得不和天下芸芸衆生一樣,爲填飽肚子而奔走了。
他在河上幫人劃過船,在碼頭幫人扛過包,一度還欲爲傭耕,隻是他根本不會種地,遂失了業。
這下扶蘇算是徹底明白韓非那句話了:“堯爲匹夫,不能治三人;纣爲帝王,足以亂天下。”
更何況,他本非堯舜,隻是個因爲身體裏淌着秦始皇的血脈,被包裹上公子身份的普通人。
脫了這冠帶,誰不是赤條條的匹夫呢?
“沒了公子身份,我果然什麽都不是……”
自嘲的苦笑沒法填補饑腸辘辘,被逼無奈時,扶蘇甚至爲了一口吃的,做了商賈的幫傭打手,與人在市肆上大打出手。
那天,他靠着從小修習的武藝,将那些隻會三腳貓功夫的混混打得滿地找牙。
那是扶蘇流浪以來,最痛快的一次,他算是明白了,爲何山東輕俠這麽痛恨秦法了,那些條律簡直是個鳥籠,将他們的天性關了起來。
但當地秩序仍在,其結果便是,扶蘇與滋事的衆人一起,被官府緝捕,扔在牢獄裏,又拴着繩索,作爲刑徒,去修築河防。
當地官府不會想到,這個滿身臭味的遊俠兒,竟會是鹹陽暗中搜尋的扶蘇!
一個夜裏,扶蘇和許多人一起逃了,但他也挨了追兵一箭,一瘸一拐,進了山澤。
這之後數月,傷痛和疾病糾纏着扶蘇,讓他身體孱弱,幾乎喪命。
不會有禦醫軍醫巴巴地來救他,也不會有家人隸妾噓寒問暖,一個偶然路過的巫祝,也不過摘一把可疑的野草來熬成黑乎乎的湯,灌到他腸胃裏。
沒有藥到病除,反而更嚴重了。
他就這樣,滞留在河濟之間的一個窩棚裏,在傷病的折磨下形銷骨立,半夢半醒間,回憶自己的前半生,想到曾經的豪言壯語,想到那些因天真犯下的錯誤,時而哈哈大笑,時而痛哭流涕。
當地裏闾的人都覺得,這人瘋了。
标簽貼上是很難揭下來的,在衆人眼裏,扶蘇真成了一個瘋子,玩水的孩子朝他扔石頭,洗衣的婦人看見他遠遠就跑開,村裏的男人氣呼呼地用棍棒驅趕他。
扶蘇繼續遊蕩在大河之畔,一路走來,受盡了白眼,也隻有疠人村裏的麻風病人,才不嫌棄他,尤記得,當他快要餓死時,一個滿臉瘡疤的疠人,還分了他一點吃的。
然後沖他露出了一個難看的笑。
“疠人憐王!”
“疠人憐王!”
扶蘇感受到了世上最大的諷刺,他再度放聲大笑,又哭得像個孩子,瘋得更厲害了。
昔日的貴公子,好像徹底從他身上消失了。
就這樣渾渾噩噩過了月餘,直到盛夏時節,他坐在大河邊抓着身上的虱,卻從路過的漁夫閑聊中,得知了秦始皇崩逝的消息……
他一下子呆住了,手裏掐住的跳蚤掙紮着,蹦蹦跳跳地溜走了。
旁邊漂絲的婦人們看到,這個披頭散發,又髒又臭的乞丐瘋子,竟一頭紮進了大河!
驚呼陣陣,但也就這樣,沒人來救他。
扶蘇會水,淚流在河中,而激蕩的濁水,也沖走了他用來包裹自己的髒殼。
良久後,當扶蘇再上了岸,眼神已清醒了不少,他動作麻利,用樹藤紮起發髻,找出了那柄殘破的劍,離開滞留許久的窩棚,一路向東走去!
扶蘇走到了海邊,那一望無垠的湛藍喚醒了他的初心,現在扶蘇已記起,自己當初一路東行,是想去哪了!
他欲走捷徑,渡海去海東,但正值鹹陽使者緝捕膠東黑黨,對齊地政策改弦更張,海,被禁了,臨淄、膠東、濟北,片闆不得下海。
仿佛老天注定不想讓他走得太輕松。
也正是在海濱,扶蘇聽聞了黑夫“叛亂”的消息。
沒有難以置信,沒有不可思議,扶蘇隻是默默掉頭,轉而向北走去。
他算是恢複了健康,恢複了神智,但行事卻與過去大不相同。
過大河時,因身無分文,船家罵罵咧咧,扶蘇直截了當,橫劍在膝,脅迫船家載他渡河。
到了河北,爲了填飽肚子,扶蘇更開始持劍搶掠行人,掏空他們的錢袋,搶奪其車馬,隻在離去時,扔下一把錢,隻當是回家的盤纏。
若在平日,他恐怕又要遭官府緝捕,可現在,已沒人顧得了小小一起搶劫案了。
在關東流浪時,扶蘇見識過秦律重壓下的民怨民憤。
而眼下,他開始見識到,比苛政秩序更可怖的,是這些秩序,一夜間蕩然無存!
巨鹿郡,趙人舉義,意欲複國,與郡兵相互攻殺不休,屍橫遍野。
廣陽郡,盜賊橫行,虎狼食人,莊稼被大火燒毀,濃煙直沖天際。
漁陽郡,早已忍耐多時的燕趙戍卒造反,長城沿線烽火缭繞,這裏沒有孟姜女,但女人的哭聲爲何仍如此響亮?
遼西郡,東胡王乘機入寇,大掠不休,胡馬踐踏邊民,彎刀斬落無數頭顱,婦女橫于馬背上,嚎叫着被擄走。
遼東郡,昔日竄逃的戍卒衛滿擾邊,這群在山林裏窩了許多年的暴徒窮兇極惡,邊境許多裏闾遭了秧,這是當年那場兵變營嘯留下的隐患。
山河破碎,人的命運一如飄絮般,零落成泥,碾作塵土。
相比之下,自己遭遇的,算什麽?
扶蘇一路北來,目睹了這一路慘相。
他聽說過,往古之時,共工與祝融大戰,怒觸不周山,于是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颛民,鸷鳥攫老弱……
眼前發生的事,不就是傳說在現世的寫照麽?
扶蘇孑然一人,縱殺死一二盜賊、胡人,卻無法阻止更大的慘劇發生。
他隻能漫步在屍骨之間,逼迫自己睜大眼睛,看這一切,記住它們。
“都是你的錯。”
一張張死人面孔前,一個個破敗裏闾外,扶蘇對自己如是說。
“你辜負了父皇,懦弱躊躇,讓他不能瞑目。”
“你辜負了妻、子,自私自利,抛棄了她們。”
“你辜負了門客臣屬,讓他們沒個好下場。”
“你辜負了黑夫,讓他走到今日這一步。”
“你更辜負了天下人的期望,讓這亂世降臨人間……”
“扶蘇啊扶蘇,你才是那顆熒惑星!”
他有罪。
罪大惡極。
所以他需要彌補,需要贖罪。
扶蘇隻想到一種辦法。
經過數月跋涉,終于抵達襄平城時,他一度躊躇,但最終還是放棄入城,繼續向東。
他不再天真,不再輕信,就算遼東守認識自己,但孤身而去,縱然表明身份,也可能被縛擒拿。
隻有自己手裏有兵,交涉才是對等的。
于是,他再度用腳步丈量大地,沿着昔日遠征的路繼續向前。
荊棘深深插進手裏,鮮血淋漓,腳上的水泡破了又起,最終變成硬實的老繭,餓食野菜,渴飲溪水。
當九月初,扶蘇抵達西安平時,整個人已不成樣了。
他才三十出頭,看上去卻似四旬老漢,皮膚黝黑,形容枯槁,腳踏草鞋,若非很熟悉的人,仔細辨認容顔,再無人認得出這是過去如玉般高貴優雅的公子扶蘇。
扶蘇現在不再是易碎的玉,他親手毀掉了自己,褪去了所有印記,在烈火裏焚燒許久,而成了堅硬的青銅。
西安平的駐軍是扶蘇舊部,因爲太過偏遠,忙于對付北伐軍的鹹陽朝廷,甚至都來不及派使者來。
本地駐軍也零星聽說了中原的事,以及遠近的叛亂,他們躊躇不安,有的人覺得該就地等待,更多人認爲不如自行回故鄉去,這兩種對立的看法,随着與膠東間聯系中斷,越發惴惴不安。
官吏已彈壓不住戍卒,叛逃不斷出現,像上谷、漁陽那樣的兵變随時可能發生!
所幸,西安平的守将高成曾是扶蘇的左膀右臂,助他鎮壓兵變,高成仔細辨認這個自稱“故人”的造訪者,一下子認出了他是誰。
那個鹹陽朝堂鬥争的失敗者。
那個或以爲死,或以爲亡,去向成米迷的失蹤者。
高成激動萬分,拜在扶蘇面前哭泣,喊出了扶蘇一年來都未聽過的話……
“公子,長公子!”
真是熟悉的稱呼啊,但聽上去,卻又感覺如此刺耳。
他現在已不是長公子,隻是扶蘇!
扶起高成,扶蘇對他笑道:
“别叫我公子了。”
“叫我‘将軍’!”
扶蘇來的正及時,成了救星,成了希望,成了戍卒們努力抓住的救命稻草。
當戍卒們聚集在一起,當扶蘇再度披挂上一身将吏甲胄,面對這些巴巴望着他的眼睛時,竟一時失語。
他太久沒和人說過話了,喉嚨和鐵一樣硬。
沉默良久後,扶蘇才朝所有人重重作揖。
千言萬語,彙成了簡單的話。
“扶蘇辜負了所有人。”
“但不會再辜負二三子。”
“我來履行未兌現的諾言。”
“我來,帶汝等回家!”
……
“将軍!”
高成的呼喊,打破了扶蘇的回憶,回過頭,卻見高成眼中滿是昂揚的鬥志。
“最後一批戍卒已經回來了,是從漢城那邊來的!”
漢城在海東的東海岸,是黑夫所建,雖名爲城,實則隻是個小寨子,駐紮百人,可以說,那就是秦帝國最偏遠的哨所了。
既然連漢城駐軍也召回了,整個半島,将再無秦軍一兵一卒。
那些遠在域外的據點,現在都要統統放棄,遊子們得回家了,相比于這片蠻夷之地,他們有更重要的東西,需要去守護。
高成禀報道:“漢城的五百主是拖家帶口回來的,以百人之力,擊潰了襲擾的數百穢人,他也想随将軍回中原,正欲親自拜見。”
“不容易。”
扶蘇颔首:“帶他過來罷。”
不多時,一個濃髯漢子大步走來。
此人五十上下年紀,身穿羊皮襖,頭上戴着狗皮帽,雙目有神,見到扶蘇,十分幹脆地雙膝跪地,聲音裏帶着激動的哭腔:
“沛縣劉季,拜見長公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