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先生真乃神人也。”
大梁城西,秦軍大營處,15歲的王離站在帳門外,看着東面被滾滾洪水包圍的大梁,發出了由衷的贊歎。
他奉祖父之命,來前線探望父親, 順便給他送來母親縫制的夏裳。這一路上,出函谷關,過洛陽,走成臯。他經過荥陽時,正好看到數萬刑徒黔首扒開荥口岸防,讓大河水流灌入鴻溝……
“這下魏地恐成一片澤國了。”
護送王離東行的一名東郡門客如是說,還絮絮叨叨地提及當年在衛國時的見聞。
“五十多年前,那時我還是個八歲孩童,趙惠文王率大軍抵達衛國東陽,決白馬之口,以河水爲前鋒,伐魏氏,結果河水大潦,從濮陽到酸棗,數萬百姓葬身魚腹,大好田園,盡爲水澤。”
一邊說,這位老門客還不斷搖頭,他對王贲水攻之策不是很看好,認爲盡管能傷敵,但恐怕半個魏地也已被河水侵蝕,成了廢地, 這樣的廢地, 拿來何用?
但等一行人抵達大梁城下時,才驚訝地發現,桀骜不馴的河水竟聽話地順着鴻溝至此,又被導入新掘開的溝渠内, 隻灌了大梁城,并未對周邊地區造成損害。
這一切,都是這次工程的“總設計師”鄭國的功勞……
“不愧是開鑿鄭國渠的鄭先生啊。”
王離滿心欽佩,同時捏着拳頭對帥帳内的父親道:“父親,如此一來,大梁城内恐怕已是懸釜爲炊,不能下腳了,此城,指日可下啊!”
“隳百年名城,滅萬乘之國,哪那麽容易。”
王贲換下了甲胄,穿着一身常服,坐在案後,卻沒有在看大梁城的地圖,而是在翻閱軍吏遞送來的一批簡牍。
這是關于軍中存糧的數據,每看一卷,王贲的眉頭就緊一分。
王離雖出身将門,從小在祖、父熏陶下苦讀兵書,但尚且稚嫩,并不知道父親在如此大好的形勢下憂慮什麽,王贲便問了他一個問題。
“今王十八年時,汝大父奉大王命,提二十萬大軍下井陉,與趙國李牧鏖戰,相持甚久,到了十九年時,才終破邯鄲。”
“前年,燕太子丹使荊轲刺殺大王,事敗後,大王又令汝大父帥師伐燕,北上燕地千裏迢迢,入冬之後更是艱難,經過數月圍困,到了去年春末,才終于攻破燕都,殺太子丹,走燕王。”
這些戰争,都是王離的祖父,大庶長王翦名馳天下的功績,王離不知聽過多少次,又給鹹陽的同齡人吹噓過多少次了。
然而,父親卻話鋒一轉,問他道:“汝可知,汝大父歸來後,說能打赢這兩仗,最該謝誰?”
“謝大王?”王離撓着頭問。
王贲起身向西方拱手:“若無大王作制明法,興兵誅暴,并信賴王氏,自然不會有破趙、殘燕之功。”
而後他卻搖了搖頭道:“但汝大父說最該謝的,是鄭國先生!”
“謝鄭先生?”
王離呆愣半響,他雖然佩服鄭國匠心獨運,将大河,這匹桀骜不馴的黃馬引導成爲秦軍利刃,卻又未波及周邊城池百姓。但卻一時間沒想明白,鄭國與這兩場戰争有何直接關聯。
王贲對這個比父親和自己都遲鈍一些的兒子有些失望,提點他道:“《吳孫子》作戰篇,速速背來。”
王離一個激靈,立刻背着手誦道:“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驷,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裏饋糧,則内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
一直背到這,他才作恍然大悟狀,激動地說道:“父親,我懂了!大父之意是,若無鄭國先生早幾年開鑿的鄭國渠,使關中爲沃野,無兇年,秦國得以富強,糧食得以滿倉,就不會有足夠的糧食發往前線,支撐他打赢這兩場經年累月的破國之戰!對不對!”
王贲點了點頭,指着外面層層疊疊的營帳,在期間忙碌生活的十餘萬之衆道:“由我做主帥的這場大仗,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在王贲看來,這場戰争,決定勝負的因素已經隻剩下一樣,那就是糧食。
據投降的人說,魏王魏相似乎早就做好了準備,大梁城内粟積一年,糧食是不缺的,省着點,能讓全城的人吃到入秋。所以盡管水漫城池,但魏王仍在苦撐,魏國唯一的指望,便是城外的秦軍糧草不濟,再也圍不下去……
這希望雖然渺茫,但不是沒可能,作爲主将,王贲很清楚,雖然修建了鄭國渠後,關中幾乎年年大豐。但近三年用兵次數太多,仗打得太遠太大,就算是關中沃野的糧食,也有些難以供應上。
“都怪燕太子丹。”
王贲繼承了他父親的“穩”,是個喜歡按部就班出招的将領,不喜歡計劃被打亂。
“若無荊轲行刺一事,本該是先滅魏,再徐徐圖燕的。結果次序全變了,父親伐燕一戰,因爲燕境太遠,光從關中運糧已經不夠,半年下來,幾乎耗盡了整個河東、河内、東郡的存糧,勞役也凍餓而死不少。趙地剛歸附不久,動蕩不安,征不到太多糧食,這節骨眼上,颍川郡新鄭還鬧了叛亂。”
“故而,到我主持的伐魏之戰時,隻能靠南陽、三川之糧供給,大軍、戍卒十餘萬人吃馬嚼,兩個月下來,已經所剩不多。”
關中的糧食依然在源源不斷運出來,但吳孫子那句話說的好啊,“國之貧于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關中離大梁實在是遠了點,三石米送到來,可能吃的隻剩下一石了,最後的結果是:“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車罷馬”。
秦國可不能在這場仗裏把老底子耗盡,在王贲眼裏,他這所謂的主将,其實隻是一踵軍先鋒。滅魏隻是餐前小菜,真正的浩大宴飨,還在後面。
楚國,那必須慢火細烹才能食用的肥美熊掌,得由他父親王翦親自去收尾呢……
所以,爲了解決糧食問題,減輕關中供糧的壓力,王贲想了兩個法子。
第一個,就是讓楊端和、羌瘣率領偏師去進攻濟陽、陶丘、睢陽,一來可以拔除魏國的這些大城市,二來,也可以讓主戰部隊分地就食,減輕負擔。
第二個,則是讓來自南陽、南郡的雜牌軍們攻略鄰近各縣。等那些火線上任的縣尉、遊徼控制縣鄉後,王贲就發出将令,要他們火速在當地搜糧,送到大梁城下來!
縣城六千石,大鄉兩千石,小鄉千石!
“正合了兵法所說的,取用于國,因糧于敵,故軍食可足也。”王離這下完全明白了,父親的這一手布置,是想讓那些本屬于魏國的縣鄉,源源不斷地向大梁城輸糧,好讓大軍撐到城破的那天。
王贲點了點頭:“若能得十萬石,便足夠大軍一月之用。”
但王離又有些擔心:“但魏地也剛剛經過戰亂,夏收還未到,我來的時候,菽、麥均未成熟,隻怕各縣鄉搜不到太多糧食。”
還有句話他沒說,若是強行搜糧,當地魏人沒吃的又該如何是好?
“總會有的。”
王贲眼神冰冷似鐵,看着帳外,淡淡地說道:“軍令如山律如鐵,此事,諸縣、鄉駐軍就算将當地地皮刮一層,也必須完成!要麽押送糧食來繳,要麽,就提着人頭來見我罷!”
……
“軍令是什麽?”
百餘裏外的陽武縣戶牖鄉,黑夫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軍令就是不管你高興不高興開心不開心,一旦下達,就必須完成的任務。
在秦國,律令如鐵,守法守職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
軍中,将令亦如王法……下級對于上級的命令,不允許質疑,隻有無條件的服從。
将軍命你克敵,攻之則必克,不克則死,或戰死于陣上,或死于軍法官之手,順便把你同什同伍的人一起坑進去。
将軍命你守城,守之則必守,不守則死,或戰死于城頭,或死于戰後審判,留下一個“軍賊”的名聲,殃及家人。
搜糧亦然,這就是黑夫來此地做遊徼的主要任務。
軍令要求上繳兩千石糧食,你卻隻交了一千石,然後硬着脖子說不應該對當地民衆太苛刻以免他們造反雲雲。軍法官點了點頭表示你真是深思熟慮,但歸根結底,你沒有完成任務,違令,罪當重罰,脫下冠帶,去加入挖溝渠的刑徒大軍吧。
軍令要求上繳兩千石糧食,指明要五谷,你卻隻交了一千石陳年谷子,其餘都是魚幹葛根粉。或許你會笑着說這些東西更營養,但在軍法官眼裏,這就跟要求百人斬首三十三級,你卻夾帶了三個婦孺首級一樣,算偷奸耍滑,不僅違令,還犯了“不直”罪,罰的更重。
有功于前,有敗于後,不爲損刑。有善于前,有過于後,不爲虧法。
即便你違令有隐情,也不影響對你判刑,這就是秦軍的規矩。
黑夫總結之後,發現最容易完成任務的,是凡事謹遵上令的秦吏。最容易挨刀的,反而是喜歡瞎想主意的現代穿越者。
主意越多,麻煩越大。
其實選擇就兩個,要麽做沒人記得住的老好人,完不成任務,引頸待戮。
要麽做你本就該扮演的“秦寇”,做個壞人,闆下臉來,該怎樣就怎樣。
左思右想後,黑夫決定做壞人。
他點了東門豹、共敖等幾個戰鬥力最強的手下。
“随我去一趟三老、啬夫家。”
光靠黑夫自己,是沒辦法征糧的,他必須同本地鄉豪協商過,借他們之手來完成此事。
然而在出了營門之後,黑夫卻發現,本該回家的陳平,卻站在門邊朝他行禮。
“平鬥膽,敢問遊徼,征糧之事,打算怎麽個征法?”
陳平同樣是思慮再三才等在這的,盡管他曾經受到鄉人诽謗,盡管他人微言輕,但今日得知了此事,身爲戶牖鄉人,本鄉受損,他亦受損,故無法袖手旁觀。
而且,這何嘗不是一個讓自己在鄉人面前,在秦吏面前都大放異彩的機會呢?
但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自受傷以來,好久沒活動筋骨的東門豹聞言大怒:“孺子,你隻是一個區區文書,怎敢過問此事?”說着就大步走過來,像拎小雞似的揪起陳平,就要扔到一邊去。
“且慢。”
黑夫卻攔住了東門豹,看着差點被揍,面色卻并不驚慌的陳平,心想,眼前這個在曆史上大放光彩的人物,或許能幫上自己呢……
于是他便對陳平道:“那我便告訴你罷,軍令如山律如鐵,糧食非征不可,且兩千石,一升都不能少,隻是這征法嘛……”
黑夫設想過三個法子,其一,是将兩千石均分給全鄉邑一千多戶人家,每家兩石。這将使大多數人家在冬小麥和菽豆成熟前,要餓一個月肚子,每天僅能以一碗稀粥果腹。
此舉可以讨好本地鄉豪,但卻要得罪普通民衆,在以周市爲首的魏國反抗團體在陽武縣出沒的情況下,還是不要将本地百姓逼得太狠。
計劃二是反過來,隻讓東張、西張爲首的鄉豪出糧。黑夫知道,這兩家的餘糧加起來,就不止兩千石,再加上那天赴宴的大大小小鄉賢士人,總能湊齊。
但此舉雖然讓普通民戶受惠,卻相當于打土豪吃大戶,将讓鄉豪們徹底和黑夫翻臉,指不定就會有心存不滿者和周市聯絡,派僮仆、門客配合周市,把黑夫他們這五十來人弄死……
到時候黑夫就算喊破嗓子,也不會有本地民戶來幫他的,你自以爲施惠,别人卻未必如此認爲。
所以計劃一,計劃二,最初都被黑夫否定了。
唯一看上去可行的,就是計劃三了。
鄉豪和普通民戶,各出一千石,這樣一來,鄉豪損失不算大,而百姓也能留點糧食,撐到夏收麥熟。
但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真的有區别麽?
黑夫很擔心,這麽做,還是會兩面不讨好,把雙方都得罪。
所以思來想去,黑夫又把計劃二拾了起來。
“我有一策,或許可以說服張氏出糧,不必讓民戶受累挨餓,但能不能成,我想聽聽你的主意。”黑夫指着陳平道。
陳平似乎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也垂首道:“平也有一策,或能說服張氏全額承擔這兩千石糧食……”
“那還真是巧了。”
黑夫微微一愣,哈哈大笑起來:“難道你我想的計策,不謀而合?陳平,你可帶了筆墨?”
“讀書人,豈敢不帶此物?”
陳平放下身後的背簍,拿出了他那支秃筆,還有一塊劣墨。
黑夫笑道:“你我且将各自的計策寫在手心,再同時展開,何如?”
陳平眼睛一亮,當即應諾,于是東門豹和共敖便找個塊石頭,将陳平的劣墨磨了。
“遊徼先請。”
黑夫也不客氣,先拿起秃筆,沾了點墨,在自己手心快速地寫了一個字,而後将筆遞給陳平……
陳平接筆,遲疑了一下,也在自己手心寫了一個字。
二人走近,在夕陽之下,同時展開了手掌,一個滿是老繭的武士之手,一個卻是不事生産的書生之手,一黑一白,對比分明。
卻見黑夫的手心,寫着一個“爵”字,見到此字,陳平面露驚訝,這是他事先沒想到的。
黑夫也看向陳平的掌心,那兒也寫了一個字,秦國篆字,卻與他的不同……
“貸?”
PS:久等了,四千大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