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松首先做一個總體講解,大家聽了點了點頭,覺得這很有道理。
北方工業集團制定了很多章程,其中核心要義就是要按程序辦事,不要想幹什麽就幹什麽,很多工人開始的時候不适應這種方式,很麻煩不說,關鍵時候還耽誤事,反倒是效率不高。
但北方工業集團是嚴格要求工人們這麽做,是硬性标準,誰敢違背輕者罰款,重者開除,當然,到現在爲止罰款的很多,開除的還沒有,畢竟沒有發生過什麽嚴重的事故。
程序當然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标準化的一個條件,開始時工人們還不太适應的原因是生産規模太小,但随着生産規模越來越大,程序化就體現出優勢來,中國的工業就缺少這種程序化,所以效率低下,而且還經常出現事故,這種情況在美國、德國以及島國基本上是不會出現的。
杜松把軸承安裝的程序化步驟說得清清楚楚,衆人就覺得這很靠譜。
杜松接着往下說。
“首先是圓柱孔軸承的安裝,歐美一般采用壓力機壓入的方法,這種方法應用于小型軸承。
就是将墊塊墊入内圈,用壓力機靜靜地壓至内圈而緊密地接觸到軸擋肩爲止。
将外圈墊上墊塊安裝内圈,是造成滾道上壓痕、壓傷的原因,所以要絕對禁止。操作時,可以事先在配合面上塗油。
萬不得已用榔頭敲打安裝的場合,要在内圈上墊上墊塊作業。這種做法隻限于用過盈量小的情況,不能用于過盈量大,或中、大型軸承。
如深溝球軸承之類的非分離型軸承,内圈、外圈都需要過盈量安裝的場合,用墊塊墊上,用螺杆或油壓,将内圈和外圈同時壓入。調心球軸承外圈易傾斜,即使不是過盈配合,最好也墊上墊塊安裝。
如圓柱滾子軸承、圓錐滾子軸承之類的分離型軸承,可以将内圈、外圈分别安裝到軸和外殼上,将分别安裝好的内圈和外圈相結合時,關鍵是穩穩地将二者合攏,以便使二者中心不産生偏離,勉強壓入會造成滾道面卡傷。
第二是熱裝的方法,主要應用于大型軸承,因爲這種大型軸承壓入時需要很大的力,所以很難壓入。
因此,在油中将軸承加熱,使之膨脹,然後裝到軸上的熱裝方法廣爲使用。使用這種方法,可以不給軸承增加不當的力,在短時間内完成作業。軸承的加熱溫度,以軸承尺寸、所需的過盈量爲參考。熱裝作業有關注意事項如下:
首先是不得将軸承加熱至120℃以上;
然後是爲使軸承不直接接觸油槽底部,可以考慮将軸承放在金屬網台上,或将軸承吊起來;
再者是将軸承加熱到比所需溫度高20℃-30℃,以便操作中不至發生内圈變冷,難于安裝;
最後是安裝後,軸承冷卻下來,寬度方向也收縮,所以要用軸螺母,或其他适宜的方法,使之緊固,以防内圈與軸承擋肩之間産生縫隙。
第三錐孔軸承的安裝
帶圓錐孔的軸承,其内圈大部分是以過盈配合的方式來安裝的。過盈量是由内圈在圓錐形軸徑、緊定套或退卸套上的軸向推進距離決定的。
中小型軸承可以利用軸承安裝工具或用鎖緊螺母把内圈推進到圓錐形軸徑上的适當位置。在使用緊定套的情況下,使用可以用鈎形扳手或沖擊扳手鎖緊的套筒螺母。對退卸套可用軸承安裝工具或端闆将其推入軸承内孔。
較大軸承需要更大的力來安裝,因此應使用液壓螺母。液壓螺母可以把圓錐孔軸承安裝在圓錐形軸徑上、緊定套上、退卸套上。”
杜松一邊指着黑闆上的圖形一邊詳細地說明。
講完了安裝又開始講拆卸
“軸承的拆卸,拆卸要針對不同的軸承采用不同的拆卸工具和拆卸方法。軸承與軸爲緊配合、與座孔爲較松配合時,可将軸承與軸一起從殼體中拆出,然後用壓力機或其它拆卸工具将軸承從軸上拆下。
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軸承拆卸方法:
首先是外圈的拆卸………,然後是内圈的拆卸………之後是擊卸………。
再給大家講一下軸承使用,軸承是精密部件,但無論使用多麽高性能的軸承,如果使用不當,則不會得到預期的效果,有關軸承的使用注意事項如下…………。
還有軸承使用中常見問題及應對辦法,首先是出現了強金屬音………。
出現了規則音怎麽辦………。
出現了不規則異音怎麽辦………。
出現異常溫升怎麽辦………。
軸的回轉振動大怎麽辦………。”
下面的工人聽的是如癡如醉,幾天前何濤講的是一種新工藝,雖然非常有道理,可畢竟衆人還沒有接觸,隻能算是開闊了眼界,但杜松講的是軸承的安裝、拆卸等問題,這就跟大家現在的工作息息相關了,可以立刻應用到實際當中,所以論實用性來說杜松的課程立竿見影。
當杜松講完,現場響起了最爲熱烈的掌聲,杜松滿頭大汗露出了笑容,他這個人非常穩重,在美國學的都是基礎工業,對他來說基礎工業才是根本,不管你是數控機床還是半導體企業,歸根結底還是建立在基礎工業上,基礎工業不強,這一切都免談,相反的,隻要基礎工業強大了,這些自然而然就會出現,比如何濤講的新型模具加工工藝也是要在基礎工業之上。
杜松講的課程劉琅是知道的,不過沒有對方詳細,所以這堂課他也收獲頗豐,下一步他就要依據杜松講的課程制定相關的規定,把這些全部落實,形成新的制度。
這就是杜松和何濤的價值了,兩人身上的東西還很多,今天講的隻是很小的一塊,當然,他們兩個跟劉琅相比就差遠了,可能在近兩三年内夠用,但随着北方工業不斷的發展,他們在學校學習的東西就不夠用,所以依舊要不斷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