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明濤思索了片刻還是搖了搖頭,他隻是覺得這個詞有點耳熟,但是具體是什麽卻忘記了。
風險投資在中國絕對是個稀罕物,邵明濤聽過這個詞已經很不錯了,畢竟勇力集團接觸很多國外的事物,邵明濤的眼界不是普通人能夠相比的。
“風險投資是西方國家的一種投資方式,比如有一家公司沒有錢,但他有技術,怎麽辦?他就可以去找風險投資公司,如果他的産品的确有潛力,那麽公司就可以給他錢,同時占有這家公司的股份,把産品生産出來大家一起賺。”
劉琅簡單的解釋了一下。
“沒有錢?沒有錢他可以向銀行貸款呀?”
“銀行貸款的程序很繁瑣,首先你要有抵押物,沒有足夠的抵押物隻能貸出不多的金額,其次要評估你的項目是否具有價值,如果不具有價值,銀行是不會貸錢給你的。
其實銀行不會追求賺太多的錢,他們主要盈利方式是高于存款的貸款利息,隻要能有盈餘即可。
但是風險投資不一樣,聽名字就知道,他們投資的項目都有很大的風險,風險有多大?投資十個公司能有兩三個成功就不錯了,剩下的全都血本無歸,這就是風險投資。
這些人不是有錢嗎?把錢湊起來,然後進行風險投資,成功就能賺取至少百分之百的收益,而且還需要他們這幫人參與,絕對是躺着賺錢!”
邵明濤明白了風險投資,不過他皺了皺眉頭。
“劉總,風險投資收益是大,但是風險也大呀!萬一要是賠了,恐怕………!”
“風險投資就是要有風險,我可以給他們找好的項目,甚至我也可以投錢帶頭,不過一些話還是要說在前面,我不是神仙,不一定會百分之百成功,要是失敗了也别怨我,我不敢保證一定帶着大家賺錢,但我保證賠錢了也有我的一份!”
劉琅提出風險投資不是爲了應付這些人,即便沒有這件事,他在未來也會成立風險投資公司的。
這個時代有太多的機遇,但是機遇不代表能夠成功,有很多人抓到了自己的機遇卻沒有成功,有很多原因,管理不善、技術更新等等,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資金問題,沒有錢什麽事情都玩不轉的。
銀行能夠貸款,但就如劉琅所說,貸款得有抵押物,現在是八十年代末期,房屋還屬于國家,不屬于個人,想要貸款難上加難。
個人想要貸款先看看你有多少存款,要是“光杆司令”,那基本上一分錢也貸不出來,當初孫明凡籌建“格美空調廠”時依據的是“特企模式”,即便如此銀行也隻給他貸了三十萬,剩下五十多萬是劉琅和木小虎湊出來的,有了這筆錢孫明凡才能買下工廠,如果沒有劉琅,即便孫明凡和陳春生湊到一起去也不好弄,想發展起來恐怕要花上更多的時間,哪裏能像現在短短兩三年就從無到有,占有全國空調市場的半壁江山。
别人做風險投資可能會存在風險,但是劉琅不會,前世是有很多開局風光結局悲慘的企業,其實不少企業都能像聯想、海爾成爲國家企業的榜樣,這一世劉琅想幫幫這些公司,不如就以風險投資公司的方式介入。
不過劉琅和這些二代不熟,想要賺錢也得看關系吧?賺錢的方法有的是,但合作也要找熟人,最起碼要百分之百信任自己,所以劉琅并沒有說這件事百分之百能夠成功,如果害怕直接就退出,要是想加入,那也要遵守劉琅制定的規矩,當然,規矩是什麽那是以後的事情,到時候再說。
邵明濤沒吭聲,他心裏在不停的思考,不是思考那些二代的事情,而是在思考自己的事情,他爲什麽不加入劉琅組建的風險投資公司呢?
邵明濤做爲勇力集團的總經理,雖然職務不是太高,就是廳級而已,但是因爲地位特殊,加之劉琅和勇力之間的淵源,讓他知道很多别人不知道的内情,種種事實表明,隻要劉琅參與的事情就一定能夠成功,沒有例外,也就是說,劉琅參與的任何事情都是成功的,跟着他一起幹的人也都發家了。
木小虎自不必說,就是木家所有人什麽也不幹躺在床上數錢一輩子數不完,就說那個孫明凡,原來就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工人,現在也是擁有千萬家産,這一切都是劉琅給的。
邵明濤當然也喜歡錢,這個世界上誰不喜歡錢呢?隻是君子愛财要取之有道,劉琅賺錢的本事沒得說,而且是光明正大,自己何不也跟着他賺點錢?
邵明濤也動了心思,劉琅一看便知,接着說道。
“邵總,這件事你可以和大家說一說,我也不強求,畢竟我的事情太多,這種事也是耗費精力的………如果要是他們能湊齊一千萬人民币,我可以再拿一千萬,大家籌建一個風險投資公司,要是少于一千萬就不要來找我了,沒那閑工夫!”
邵明濤一愣,好家夥,要湊齊一千萬才能和劉琅談合作,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對劉琅來說一千萬還真是不多,光是聖唐公司每年給他帶來的利潤怕是就不止一千萬美金,現在又在島國“割韭菜”,要是成功,起碼能賺上過億美金,這錢比紙都多,用富可敵國來形容都不爲過。
以劉琅現在的财力,别說風投公司了,就是銀行也能開的起,他之所以允許這些人參與,還是看重他們的背景,風險投資在國内絕無僅有,甚至某方面跟現行法律還有違背之處,但風投公司的好還是顯而易見的,可以把大量的閑散資金聚攏在一起,尤其是針對一些高科技企業。
在前世,最著名的就是企鵝和阿裏兩家公司,在三十年後,兩家公司可是國家的明星企業,不,他們在世界上都是前幾名的超級公司,市值都是四五千億美金的規模,可在發展初期兩家公司那是慘不忍睹,互聯網公司發展是靠金錢堆出來的,沒有幾億資金一年都挺不過去,所以這樣的公司前期的工作就是籌錢,一百萬不嫌少,一千萬也不嫌多,能挺多少時間就挺多少時間,挺過去就一飛沖天,挺不過去就此完蛋。
後人評價企鵝和阿裏兩家公司如何如何的牛逼,老闆能力如何如何的超群,但實際上這和能力還真沒有多大關系,就是他們找到了金主挺過來了,隻能算是非常幸運。
不過幸運歸幸運,兩家公司當初的金主沒有一家是國内的公司,全部是外國的風投企業,以至于後人總以爲兩家公司有“裏通外國”的嫌疑,還把種種名族大義扣在他們的頭上,這些人真是站着說話不腰疼,要是當初有國内企業幫忙,他們會千裏迢迢去找國外的企業,歸根結底還是國内的金融環境不适合這些高科技互聯網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