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宿舍裏,劉琅一邊吃着午飯一邊說道,他會到華夏大學夠又回到了同學之間,雖然現在已經臨近期末,但劉琅還是執意要住在宿舍裏,每天和同學們聊聊未來,因爲他知道,自己的大學生涯馬上就要結束了,要格外的珍惜僅有的一點時間。
“嗯,劉琅你放心,别的我們不會,但是搞制造我們不比别人差,因爲我們是華夏大學的學生!”
老大杜松鄭重的說道。
“老大,這話說得就不全面了,華夏大學的學生不能比别人差,但别忘了,我們還是劉琅的同學,是他的宿友,那我們就要比别人強了!”
老三何濤在一旁反駁。
“咱們華夏大學是我們國家的最高學府,但是跟西方發達國家比起來就差了不少,不學習他們先進的技術,我們就無法超越他們!”
老二林海也有着自己的觀點。
老大杜松耿直,說話直來直去,老二林海非常嚴謹,做事一闆一眼,老三何濤頭腦靈活,鬼點子很多,三人各有特點。
“呵呵,你們說得都對,華夏大學未來一定會成爲世界頂尖學府,隻是現在還差點,所以我才會讓你們出國學習,但是你們一定要學好,不能弱了我這個世界冠軍的名聲!”
劉琅開玩笑地說道。
“劉琅你放心,這種事情一定不會發生!”
三人異口同聲。
“這我相信,但是三位大哥要記住,咱們到國外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提高自己的水平,最重要的是學成歸來爲國家效力,或許你們現在覺得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可一旦到了國外,見識到他們的優勢之後就會被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所吸引,要想抵住這些誘惑可是不容易的。
如果你們想過上好生活,我不會阻攔你們,縱然是留在發達國家不回來,我也不會怪你們,可你們要想成爲一個被寫入史冊的人,那就要回到國内,和我一同成就一番大事業,到那時,你們不僅僅可以過上優越的生活,還能得到無上的榮耀,這些可不是你們能在國外得到的東西!”
劉琅可不希望他們學成之後留在國外,那樣就是國家的損失了。
“劉琅你放心,縱然現在我們的國家有種種不完美的地方,可是她畢竟是我們的祖國,我們的根就在這裏,樹長的再高,沒有了根也活不了,我們的一生必将獻給我們的祖國!”
三人同時鄭重的承諾。
杜松、林海與何濤三人是劉琅的鐵杆兒,以後必定會重用,張海軍也算是劉琅的鐵杆兒,這四個人對劉琅是絕對的忠心耿耿,劉琅以後要成立企業,他們就是将軍,除了這四個人外,華夏工業科技還有一幫人也是劉琅的“心腹”。
這兩年來劉琅在華夏大學中籠絡了很多人,這種籠絡不是靠着什麽權謀手段,而是靠着劉琅的能力和巨大的财力………當然,能力是最重要的,誰都看得出來跟着劉琅就有好果子吃,财力隻是一種工具,可以讓他們徹底安下心來工作。
劉琅籠絡他們的目的就是爲未來做打算,任何一家企業都需要人才,沒有人才你就是有再好的技術也沒用,或許有人會說,這些人才不是已經爲國家工作了嗎?
沒錯,劉琅用這些人才最終也是要壯大國家,這也是所有企業的終極目标,但是如何才能發揮出這些人才的最大功效呢?
國家爲主體的企業,也就是國企有着天然的缺點,那就是自我創新太少了,不僅僅是中國,整個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如此,因爲國企擔負着國家的命脈,不能有任何失誤,比如說二三十年之後國家的石油、石化等大型國企,他們的使命是維護國家能源方面的平衡,絕對不能出現失誤,一旦失誤就會導緻巨大的災難,而且國企的背後是國家,主管部門很多,很多決策都是國家層面下達,絕不會聽從某個人的命令,這就讓國企的管理相對僵化,而且創新能力不足。
國家不能沒有創新,而這種創新的使命大部分就隻能落在了私人企業身上,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他們的創新即便上都來源于私人企業,比如美國創新的核心地方是矽谷,從矽谷中走出了微軟、蘋果、亞馬遜、谷歌以及特斯拉等等,每一家都影響整個世界,中國也是如此,二三十年後的企鵝、阿裏都是國家創新最典型的企業。
或許等到二十多年後國家的技術已經提高上去了,但這遠遠不夠,以整個人類族群來說,他的征途絕不是地球這個彈丸之地,而是宇宙這個無邊的海洋,人類的未來必将是離開地球駛向遼闊的大海,這就需要人們不停的創新,不斷的突破。
國企中當然也有人才,但是因爲先天的缺點,不少人才都無法發揮出自己的全部才能,既然你做不到,那就我劉琅來做吧,創新才是一個企業、一個國家發展的源動力。
劉琅這種想法聽起來有些不切實際,如果講給那些四五十歲的人聽,即便他如此天才,恐怕也得不到多少回應,但是要知道,劉琅現在才幾歲?才六歲而已,他有太多的時間去完成自己的這個目标。
在他重生的那個年份,距離現在也不過是三十多年,在那時,人類已經開始向一個全新的時代發展了,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新能源和新材料都進入到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時代,中國改革開放後用将近四十年的時間取得了無法想象的進步,但是當世界進入到那個全新的時代後,其發展速度比中國這幾十年的速度還要快,甚至是快出很多很多,在這種情況下再發展三十年,也就是二十一世紀中期會達到一個什麽高度,沒有人能夠想象得到,或許到那個時代,人類真的能在生命上實現突破,能在航天技術上實現突破。
所以,即便是劉琅提出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概念後,如老人家這樣具有高瞻遠矚的戰略家們也隻是把自己的思維提升到了國家未來三十年的發展高度,但劉琅卻已經把自己的眼光放在了未來七十年,甚至是一百年,畢竟到那個時候或許劉琅依舊活着,可以親眼看到大時代的變遷,那才是他畢生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