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坤突然問道。
“使命感?”
兩人不解。
“咱們呀!老謝,你今年六十五歲了吧,老周你應該是六十六歲,我比你大一歲,咱們都是土埋半截的人了,本以爲人生就這樣了,可是中芯科技誕生了,國家認識到了電子産業的重要性,還把全國的人才交給我們。
他們都是國家的未來呀!都是國家的寶貝疙瘩,我們這幫老家夥現在要做的就是培養他們,讓他們順利的接過咱們的接力棒,咱們是看不到國家富強的那一天了,但希望他們能夠看到那一天。
到那時,你我在酒泉之下也是欣慰了,因爲他們都是我們的徒弟,他們取得的成就也有咱們的一份功勞,這難道不是我們這輩子最大的成就嗎?”
黃坤是一位穩重的人,但此時卻也是萬分激動,似乎他已經看到了一個強大的國家即将誕生了。
“使命感……!”
這三個字在劉琅的腦海中久久回蕩。
是呀!在周明熊懷志這些國家第一代的科學家身上,這種強烈的使命感始終貫穿着他們的一生,他們也是追随着自己的使命而奮鬥一生,将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建設成爲了擁有很好工業、農業及科技基礎的國家。
别看國家現在這樣的經濟在西方人眼裏依舊不值一提,但要知道,從十九世紀中期國家就陷入到了戰火之中,内亂不斷外敵環繞,長期的戰亂讓國家的民族産業根本無法發展,尤其是當年和島國的那場大戰,國家所有的工業基礎全部被摧毀,别說什麽機械了,就是最簡單的生活用品自己都無法制造出來。
剛剛建國時,國家的家底那真是幹幹淨淨,鋼鐵廠、電廠、礦山最基礎的工業全部都要重新建設,沒有這些,國家四億多老百姓怎麽生活?
就是在一無所有的條件下,在短短五六年時間裏,國家硬是造出了紮實的工業基礎,修建大型鋼鐵廠,短短兩三年内國家每年的鋼鐵産量就從不足百萬噸猛增到了五六百萬噸;修建火電廠,城鎮基本上都通了電,煤礦、油田不斷被發現,一躍摘下了貧油國的帽子,另外原子彈和氫彈爆炸成功和人造衛星順利上天,這些成就已經顯現出一個大國的底蘊來。
無數振奮人心的成就是怎麽來的?是靠着廣大的勞動者;是靠着國家領導層的統一決策,但是最重要的還是靠着熊懷志、周明、黃坤、謝喜德這樣的科學家。
廣大的勞動者可以動員,國家高層的決策也容易下達,可是沒有科學家,那些成就無疑隻會是空中樓閣。
劉琅始終認爲,人類社會的發展最根本的動力是科學和技術,其中科學引領着技術,引領着整個人類向前發展,
别看世界上有什麽秦皇漢武,有什麽彼得大帝和什麽皇帝拿破侖,他們被稱爲偉人,建立了普通人幾輩子都無法企及的成就,但在劉琅眼裏,偉人的成就也未必比一些著名的科學家強出多少。
偉人的功績在于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民族,但是偉大的科學家功績有時卻是整個人類,就如愛因斯坦,他的成就比那些所謂的偉人還要宏偉,如果人類的腳步有一天會走出地球駛向宇宙,那麽愛因斯坦的成就将會成爲照耀人類面對無盡深空時的一盞亮燈。
這就是劉琅爲什麽如此尊敬科學家的原因,尤其是中國老一輩的科學家要做的事情更多,他們在研究科學理論的同時還要擔負着普及科學、培養新人,給工人上課和調制設備。
科學家的工作要做,工程師的工作要做,甚至還時常客串工人去到一線親自動手,這種親力親爲可比二十多年後那些“新時代”的科學家強出太多了,那些人有事學生上,功勞自己拿,完全無愧于廣大人們送給他們“叫獸”的稱号。
按理說二三十年之後國家富裕了,方方面面都有了巨大的提高,經濟實力更是達到了世界第二的水平,可是科研水平爲何還無法提升與經濟實力相符都地位?就是有很多的學者沒有了老一輩科學家的使命感。
如果這些人能像黃坤、熊懷志和周明這些人都情懷,國家的科技早就提升上去了。
劉琅重生已經五年了,重回到八十年代讓他感到很多不适應,封閉的國家、閉塞的信息,這對于一個經曆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人來說簡直是種折磨,可是他親眼看到了老一輩科學家的情懷,他們頭腦裏沒有個人利益的概念,隻有國家榮譽;他們從不會想爲自己謀福利,隻會爲國家圖發展,這種崇高的信念都深深感動着劉琅,劉琅自問,如果自己處在對方的位置,絕不會達到這些老科學家的境界,當然,後人沒有經曆過老一輩人的人生,不知道國家這兩個字在他們心中是何分量,可是對待自己的事業上,後人依舊遠遠不如他們。
時代飛速發展,短短二十年的時間整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說,如果現在的人穿越到二十年後,他們一定以爲自己到了另外一個世界,但時代的發展也讓很多人丢失了情懷,這個世界上,成大事者必有情懷,科學家如此,政治家也是如此,科學家的情懷是探尋世間的奧秘,心懷整個人類;政治家的情懷是爲了國家和民族謀福利,即使是一個普通人,或許他們沒有科學家和政治家那樣的大志向,可他們隻要有善待他人,努力工作的情懷,那也會是一位高尚的人,沒有了情懷,這個人就沒了靈魂,科學家和政治家要是沒有了情懷,這個國家也就沒了希望了。
“老一輩人的情懷不能就此斷絕,要不斷的延續下去!”
這就是劉琅此刻的想法。
黃坤、謝喜德和周明這些老科學家們現在沒有想這麽多,他們隻是想趁着自己還能工作,把自己一身所得都貢獻給國家,将這些年輕人培養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