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始作俑者的姜田,又一次主動避嫌的不再參與這個衙門的組建工作,這讓一些提心吊膽的人稍稍安心了一,隻要不是這個心思歹毒的家夥當上首任部長,那麽就還有一定的餘地周旋。至于爲什麽姜田要主動讓賢,這也是衆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按理這主意是你出的,就算你自己不幹活,也要推薦自己人來任職吧?否則權利這麽大的部門不掌握在自己手中,豈不是給他人做嫁?難道他姜太保就真的如此大公無私?不管怎麽既然他姜田沒有參與的意思,大家就可以毫無顧忌的推舉自己這邊的人選,可就在各種圈子不停串聯的時候,皇帝張韬再一次越過内閣直接發布聖旨,将前一段時間進行大範圍調研并指出土地問題的丘田越級提升,任職中華朝第一位國土資源部部長,并主持全國土地普查!這個結果應該并不出人意料,因爲早就有很多人都在猜測這個職位的内定人選,而且名單中就隻有姜田和丘田這兩個人,至于那些不甘心非要削尖腦袋去争取職位的那些人,在聰明人眼中其實是很可笑的醜。但是當國土資源部還在草創的時候,又一份奏折來到了禦書房,并且在極快的時間内就被傳播的天下皆知,因爲上書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大明最後一個皇帝,明順帝朱慈烺!
要朱慈烺也算是傳奇人物了,自打退位讓賢之後,不知是自覺對不起列祖列宗還是不想被宗族指責,便回到鳳陽老家守着祖墳關起門來低調做人。好在他雖然如漢獻帝一般成了亡國之君,但是他并不是沒有民間支持的,别看鳳陽地方官并沒有把他當回事,可許多官員和百姓也有些可憐他的境況,不時的有人想拜見這位倒黴的皇帝,不過還算聰明的他拒絕了所有人的拜訪,除了自己那太子外甥有幸進他家門之外,就沒有外人能見到他。但是這并不是他對天下大事就漠不關心了,其實和他爹崇祯皇帝一樣,也是個心比天高卻沒有能力改變命運的普通人,退位之後讓他冷靜的思考了很長時間,終于想明白了自己究竟輸在什麽地方。
以前他還是坐在金銮殿上的皇帝,已經是複國第一功臣的張韬就沒完沒了的和那些文官鬥來鬥去,這個元帥姐夫沒有那些文官引經據典的本事,卻将天下百姓挂在口上,每次和大臣們的争論都是從如何治國開始,最後被文官拖入道德和傳統的争論當中去,現在想來,文官們不過是要保護自己的特權,而張韬确實是站在百姓那邊據理力争,隻是當時的自己還幼稚的以爲這是要和文人争奪權柄而收買人心。再回想先帝在世時這些文人的所作所爲,以及整個複國戰争中他們的表現,自己當年爲何就輕信了這幫人的鬼話?他當然知道張韬最後篡權實乃是無奈之舉,因爲當初這倆人曾有一夜長談,張韬自诩他這一生都在爲了國家重新振興而努力,但是大明的根基已經朽爛至極,若不推到重來,不過是讓垂危的病人苟活一時罷了。而且先帝殉國之時就曾明言,囑托張韬見機行事,若是闖逆真有治世之能,他隻需保存朱家餘脈不緻斷絕即可,天下百姓不要再因爲朱家而再遭塗炭……隻可惜不僅闖賊無道,那北邊的鞑子竟也趁虛而入。張韬南征北戰這些年,總算是讓天下重歸太平,可自己卻又聽信讒言不顧休養生息的大事而争什麽道統權柄,最終逃不過末帝的宿命。
在鳳陽的這段時間雖然不長,可是當他親眼見到農民的疾苦之後,他才從心底裏理解了張韬爲什麽甯可背上篡權的“罵名”也要接掌國家,朱慈烺發現他真的是被那些滿嘴仁義道德的文官們給騙了,這幫人喝着農民的血卻還大談什麽聖人教化,當年先帝爲籌軍資幾乎發賣了**的家當,卻不想那些自稱清高的官員們在大明身上敲骨吸髓。所以他真的是心灰意冷了,也不再相信那些大明的“忠臣”了,就連鳳陽官員對他的刻薄也被認爲是一種贖罪的方式,他知道就算當年張韬沒有政變,如果大明的治國體制沒有絲毫的變化,最多也不過就是如光武帝那般延緩一個朝代的死亡罷了,與其這樣還不如看看那曠世奇才的姐夫有什麽作爲,是否能有辦法拯救黎民蒼生。所以當丘田奏折一經問世,他便知道自己那姐夫要動手了,直到姜田抛出了土地國有化的方案時,朱慈烺心頭的陰霾竟然豁然開朗,辦法就是那麽簡單,土地是國家的,誰種地誰交租,既然都是官田那麽賦稅自然都是進入國庫,手裏的錢多了,無論是赈濟災民還是興兵打仗都能放手施爲,試問又怎會國本不穩?隻可惜自己明白的太晚了,而且就算是能提早領悟,恐怕也沒魄力去改革吧?也罷……
後世的曆史記載了這樣一件事,一直深居簡出的朱慈烺第一次主動上書,提議将安徽鳳陽設爲改革試驗地區之一,并願意獻出朝廷封地充入官田,從此朱家重新做回一介布衣!這份奏折的意義非同可,雖然很多曆史學家都傾向于認爲朱慈烺是以退爲進,借着獻出土地來表明自己不會再染指政權,但是官方卻一直大聲歌頌其深明大義,且含沙射影的指出淮右布衣出身的朱家子孫還是心系農民的,若不是被那些貪婪之輩蒙蔽雙眼,又怎會讓輝煌燦爛的大明皇朝過早的凋亡!對于這種法,很多人自動将其歸類爲政治宣傳,誰也不會太當真,隻是知道正是由于朱慈烺帶頭,才讓江南士林幾乎沒有翻身的餘地。至于他是否是自願還是受到了張韬的脅迫這并不重要。但是當兩百多年後,國家檔案館解密了部分當年的書信資料之後,人們才發現原來被當成是謊言的官方法才是真實的,朱慈烺不止一次和自己關系不錯的外甥張環探讨明末土地問題,并承認正是由于土地政策的失敗,才導緻了明朝滅亡,并且感歎大明二百餘年層出不窮的那些治世名臣們,誰都沒有膽量敢于觸動土地這根神經,簡直是沽名釣譽的國家罪人……
雖然朱慈烺的奏折在第一時間就被某些人是威逼利誘之下,不得已而爲之的脅迫之作。但是署名上那三個字的确是讓江南的大地主們有種鑽心挖肉的感覺。他們都知道自己正是得益于前明的國策才能積累起這麽龐大的土地,而現在明朝的末帝悔悟了,并且看出來了亡國的真正原因,那麽他們這些還在幻想着能延續特權的人們,似乎在一夜之間就失去了最大的精神寄托。并且新組建的國土資源部的辦事人員,幾乎都是從新軍中那些無産的士兵中挑選,也隻有真正的無産階級,在對地主階級實行專政的時候不會手下留情!
“弟思及朝廷過往,放任官員吞沒良田乃天下首害……”站班太監清脆的嗓音傳遍整個大殿,也許他不明白自己正在朗讀的東西有多重要,但是從殿下那些大臣們五顔六色的表情中,可以看出這份奏折恐怕又要引發一場口水戰。
雖然人們聽出了奏折中朱慈烺沒有稱臣的意思,而是引用了親緣上的稱呼,而且也含糊了朝代的更疊,但是這篇奏折的中心思想并沒有變,那就是替張韬找到了禮法上土地國有化的理由,正所謂恢複古制,将私田回歸于井田制,并且第一個帶頭響應宣布上交朝廷賞賜的土地,以後朱家子孫要想務農也要按規矩承包。這可算是對那些死抱着明朝大旗不放的家夥無情的一擊。姜田聽了在心中也是啧啧稱奇,感歎這朱元璋的子孫也有幾分祖上的風骨。不過他擡頭再去看張韬,皇帝陛下似乎并沒有那麽得意洋洋,反倒是目光深沉的看着遠方,似乎在和這個舅子進行精神上的交流。
奏折宣讀完了,張韬卻還是若有所思的樣子,大殿裏的官員們也一個個低着頭看着腳尖,沒有人有心思多一句話,直到張韬回過神來掃視了一眼文武百官,這才蔚然一歎:“君非亡國之君,可這臣……傳旨,加封鳳陽王爲親王爵世襲罔替,主持鳳陽一地改革。”
一份奏折使得落魄的朱慈烺換回了一個親王的待遇,并且自己的子孫世襲罔替。最重要的是手中竟然掌握了地方權力,可見張韬對自己這個舅子有多重視,也正是這個出人意料的奏折,所有還企圖掙紮一番的官員隻要不是缺心眼的,都看清了這算是大勢所趨,回頭趕緊寫信告訴老家撇清那些多占的土地,雖然現在隻是北直隸和鳳陽兩處地方進行試,但是這兩地的改革可是倆親王坐鎮,現在不趕緊看準了風向做好準備,将來很可能會被清算。
不過散朝之後姜田還是和上次一樣沒能走出去,又被一幫官員給圍了個水洩不通,這些聰明人已經迫不及待的打聽起開設工廠的事情,不過姜田把咨詢的工作推給了不上朝的宋老頭,宋應星因爲年事已高已經不再負責科研工作,當然也有人猜測是宋老頭恐怕已經不能适應現在的科學院了,一批接受過姜田培訓的骨幹逐漸變成了各個領域的專家,也許威望與資曆無法和宋老頭相比,但是專業知識卻不是老人家能比拟的,所以除了名義上他還是科學院的院長之外,已經沒有什麽實際的工作了,現在把這個和官員們溝通打交道的活給他,反倒是物盡其用。
第一個走出大殿的冀王張乾回頭看了一眼被包圍的姜田,面無表情的揚長而去,若他能大方的交出封地,估計沒幾個人會相信。但是大夥都明白,無論姜田提出了多麽匪夷所思的提案,若是沒有皇帝的許可也不可能變成今天這個地步。但堂堂一個親王也不是沒有做出折節下交的努力,可這媚眼似乎抛給了瞎子,姜田不僅不爲所動,反而還甘願成爲張韬的打手來變相的削藩。冀王一系的官員也不是沒有對他心生怨恨的,但到目前爲止卻隻能将恨意裝在心裏,就連冀王都沒一個不字,誰也不知道王爺的心中是怎麽想的。
其實這還真是冤枉了姜田,他不是非要夾在這萬年不變的皇族内鬥之中,無論是改革方案,還是地址的選擇,其實他和張韬都是出于将成果最大化的目的而做出的,隻是在有心人眼中,所謂的國有制改革可能就變成了一種冠冕堂皇的借口,變相的收回了張韬手中的封地不,還震懾了不少串聯對抗的心思,正可謂是一箭雙雕。
張韬也感覺對不起自己這個弟弟,雖然直隸的改革大權直接歸國土資源部,但是他也覺得既然連自己舅子都有了賞賜,那總不能讓親弟弟什麽都得不着,所以便以參股的名義讓張乾挑一個工業項目來補償損失。而他身爲一個親王,總不能不顧身份的和這幫官員們擠在一起,所以當姜田好不容易擺脫了衆人的糾纏之後,卻又收到了一份冀王府上的請柬。沒辦法他又馬不停蹄的直接趕往王府,
“姜大人爲國操勞嘔心瀝血,可謂是勞苦功高啊!”面帶微笑的張乾在自家書房接見了姜田。
行完大禮的姜田也是微笑着答道:“爲了我朝能長治久安,這也是我等應盡的義務。”
倆人雖然都是保持着微笑,但是笑容的背後卻絕對不一樣,張乾是要努力保持自己王爺的風度,而姜田則是希望這個親王能以身作則的起到工業化的表率。不過按照這個時代的規矩,除非是十萬火急的事情,否則賓主雙方是不可能直奔主題展開對話的,更别一個王爺接見官員,就更要顯出王爺體貼下屬關懷之情,所以雙方就圍繞着各種不找邊際的話題扯了半天的淡,什麽你身體好不好啦,你父親身體好不好啦,你家妻妾身體好不好啦,今天天氣不錯啦,劉家的飯館又出新菜啦,哪個新科進士的狂草有懷素之風啦,天氣炎熱要注意多喝茶水啦……基本上全是廢話。好在姜田已經習慣了這個時代的各種陋習,總算是沒被這些廢話給搞得暈頭轉向。
話題總有繞回來的時候,可身爲王爺,雖然是作爲取消封地的補償,可是話出來也不能顯得太功利:“姜大人,本王此番請你前來,是受陛下所托,詢問你這工業強國之事。”
“當然,下官自當知無不言……”姜田心想要不是我知道你哥真實意思,恐怕還真以爲你是詢問強國的國策呢:“要這工業嘛……種類繁多一時也不清楚,不過您貴爲親王,那些細枝末節之物也就不必多了,依在下愚見您曾率軍越洋千裏截殺鞑子,爲我朝開國立下了不世奇勳,可見對這遠洋的船舶應當不陌生吧?”
聽着姜田拍來的馬屁,就算心中還有不爽,可也讓張乾有些得意洋洋:“哦?姜大人可是要這造船之事?”
“王爺果然是英明睿智!”姜田現在拍馬屁的功夫見長,這還是拜假太子吳遠所賜,論起處事的圓滑,姜田的确是不如他:“近幾日因爲土地之事朝堂上沸沸揚揚,天下人的心思都盯着新政的條條框框,卻忽略了去年就已經定下的漕糧海運之策,今後不僅這漕運要依賴海船,就是民間貨物周轉也要仰仗船運的發展,故而這造船之業必将興旺發達。雖然我國東南多有船廠,然其匠人水平有限,造船之料也多賴于北方硬木,故而難有作爲。而臣下所主持的海軍研究所……”
聽到這裏張乾雖然沒有打斷姜田的介紹,但是眼神中已經有了一絲了然,雖然封地沒有了,可若是能控制海河入海口,事情也是大有可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