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車隊停在一大片由帳篷和簡易房屋組成的宿營區門口。
馬修率先下車,艾瑪-沃特森從另一邊車門上跳下來,看着一眼望不到盡頭的營區有點發呆。
“怎麽了?”馬修走到她旁邊,關心的問道,“颠簸難受。”
艾瑪-沃特森搖了搖頭,說道,“我第一次見到難民營。”她能看到難民營間衣衫褴褛的走動的一些人,隻有十九歲的女孩同情心遠比馬修要豐富,“他們看起來都好可憐啊。”
馬修卻沒有接話,相比于艾瑪-沃特森這種第一次來非洲的人,他這個向非洲難民、婦女和兒童捐贈了大量物資的人,對于實際情況更加了解。
實景情況遠比看起來複雜,但一時間馬修也不知道該如何說起。
随行的衆多媒體記者這時忙碌起來,就在馬修側前方不遠處,一名女記者和她的攝像師已經以難民營門口爲背景開始拍攝。
“在整個非洲,一共有240萬難民居住在二十二個國家的大約200多個難民營地當中。許多難民在經曆逃亡、抵達難民營後缺乏謀生手段,幾乎完全依靠國際援助……”
“這麽多人?”艾瑪-沃特森聽到了記者的話,不禁問馬修,“單靠國際救援能熬下來嗎?時間長了國際機構也撐不住吧?爲什麽不想辦法自力更生?”
馬修搖搖頭,說道,“别的地方我也不是特别清楚,不過達達布難民營裏面,不止是索馬裏的難民。”
“啊?”艾瑪-沃特森好奇,“不是說這裏專門收容索馬裏難民嗎?”
“嗯……據說還有很多肯尼亞人。”馬修微微搖頭。
艾瑪-沃特森更奇怪了,“肯尼亞不是東非最穩定和富裕的國家嗎?”
馬修擔心自身的偏見會影響到艾瑪-沃特森,也沒有詳細解釋,隻是說道,“一會先進去看看吧,轉一圈出來你大概就明白了。”
古鐵雷斯的助理這時過來喊馬修,婦女與兒童基金會的人也過來找艾瑪-沃特森。
聯合國的團隊也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難民署和糧食計劃署,一部分是衛生組織和婦女與兒童基金會。
馬修當然是跟着前一部分行動,這個團隊古鐵雷斯是最高負責人,馬修和他一直處于隊伍的最前端,後面跟着安全保衛人員和一大票記者。
隊伍進入難民營,沿着帳篷間的道路朝前走去,難民營的管理方事先做了不少工作,這條土路最起碼相當平整。
古鐵雷斯現在是難民署的高級專員,也就是最高負責人,難民營是他的直屬工作,而且作爲一個有意秘書長的人,對待這次實地考察非常認真。
同樣的,馬修需要慈善家和社會活動家之類的身份與頭銜,陪在古鐵雷斯身邊更是一臉嚴肅。
作秀這種事,對他來說太稀松平常了。
經過一對因爲食物被搶而痛哭的祖孫身邊時,馬修特意讓翻譯過來,詳細詢問了情況,并且及時解決他們的問題。
當然,這些全都被記者的攝像機鏡頭拍攝了下來。
即便那些社會時政方面的記者不願意拍也沒問題,海倫-赫爾曼雇傭的一個隊伍,早就混進了聯合國的媒體采訪隊伍右面。
有難民署幫忙,這一點很容易就能做到。
馬修自認爲覺悟非常高,做了好事一定要宣傳,這樣才能吸引更多人做好事不是?
做戲當然要做全套。
随後,馬修在衆多的攝像機鏡頭關注下,又鑽進了幾個帳篷裏面。
一群孩子分吃一點食物,食物上滿是灰塵和污垢……
一群排着隊等着拿取食物的難民,他們在烈日下等待分發食物……
馬修和古鐵雷斯繞着難民區的一個小區域轉了一圈,重點詢問了老人、兒童和婦女的生活狀況。
特别是馬修,還專門拿了一個本子,将翻譯說過的話記了下來。
那個叫做老王的記者心思靈敏,專門找了個機會,趁着馬修低頭詢問一個黑人兒童,舉起手持攝像機,拍下了他手裏的筆記本。
“拍到什麽了?”小李發現了,湊過來問道,“什麽絕密内容。”
老王打開回放,看着畫面中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的各種需求物資,不禁歎了口氣,低聲對小李說道,“即便知道人家是在作秀,也不得不佩服。”
說到這裏,他将攝像機遞給小李,“自己看看吧。”
小李看了一眼,說道,“他不止是作秀,而是真的在做事。”他沉吟了一會,又說道,“老王,不管他是不是爲了名聲,但他的所作所爲……”
他指了指難民營灰白色的帳篷,“确實在幫助這些人。”
突然間,正在前進的隊伍停了下來,隻見前方數以百計的黑人攔在隊伍的最前方,隊伍中的安保人員提高了警惕,翻譯也上前交流。
“怎麽回事?”老王趕緊停下腳步,“黑叔叔們要鬧事?”
他在非洲工作多年,知道很多難民其實并不是難民。
小李也有些納悶,從人群中踮起腳朝前面看去,發現馬修-霍納突然走到了那些黑人前面,翻譯說了幾句之後,那些黑人一個個仿佛非常激動的樣子。
前方很多記者都走到前面去拍照和錄像,老王和小李也連忙跟上,很快就弄清了事情的原委。
原來,這些來自索馬裏的難民這幾年間接受了馬修-霍納的慈善基金會的大批物資的援助,有些人的孩子如果不是馬修-霍納婦女兒童基金會及時出手,恐怕已經死掉了。
這些人是專門過來向馬修-霍納表達感謝的。
看着馬修-霍納跟那些黑人一一擁抱,又抱起一個黑人小孩,毫無芥蒂的跟幾個黑人長者說話,小李不自覺的舉起相機,将這些全都拍了下來。
“這才是真的做慈善啊。”他邊拍邊嘀咕,“就算是在作秀,能讓這麽多人發自内心的感謝,他也算得上是一個真正的慈善家了。”
老王也在用手持攝像機拍攝,聽到後點了點頭,“這個鬼老确實叫人刮目相看啊。”
小李又說道,“再看看國内那幫做慈善的,差距太大了。”
“你這想法不好。”老王不贊同,邊拍邊說道,“有點崇洋媚外。”
小李轉頭看了老王一眼,說道,“我說的是實話啊,國内有哪個明星能像馬修-霍納一樣?有哪個明星做慈善能做到非洲來?”
老王搖頭,“爲什麽要到非洲做慈善?”他哼了一聲,“我們做慈善首先要關注我們自己人,這些黑叔叔們的死活,還是讓鬼老操心吧。”
聽到這話,小李先是愣了愣,然後腦塞頓開,對老王翹了一下拇指,“有道理!”
随後,他又歎了口氣,“這些黑人,有部分實在……”
有人從兩人旁邊走過,小李擔心可能聽懂中文,沒有再繼續說下去。
馬修站在數百名感激他的黑人前面,讓記者盡情拍照,這不是事先安排的,而是他的兩個基金會這幾年确實救濟了不少人,相比于聯合國的慈善機構,他的慈善基金會和婦女兒童慈善基金會大部分時間秉持着救急不救窮的原則,救助了很多在生死邊緣的人,特别是兒童。
這些人是發自内心的感謝他。
确實,他做慈善的目的性非常強,出發點一點都不純粹,肯定是很多衛道士鄙視的對象,但誰都無法否認,大批出自他的基金會的資金,幫助了非常多的人。
既然付出了,馬修自然想要尋求點回報。
所以,站在一衆被救濟的對象中間合影,制造新聞爆點和累積光環效應的時候,馬修一點都不心虛。
因爲這是他做了大量工作後得來的。
合影結束,馬修和古鐵雷斯與這些人揮手告别,繼續朝難民營深處進發,相比于上次來時,達達布難民營要大了許多。
而且他還在難民營中看到了很多特殊的情況,也聽到了周圍人的議論,卻沒有多說。
即便有聯合國維持秩序,難民營也不是一方淨土。
“身份審定”、“執行夥伴”、“有理由的恐懼”等等,成爲了馬修時常聽到的詞彙。
達達布難民營是世界上最爲龐大的難民營,1991年聯合國難民署開始整合逃離内戰的索馬裏人,進而建立起非正式定居點并形成了這座難民營。
發展到今日,難民營裏面的官僚機構與高溫一樣讓人感到窒息。
如今,難民營中除了無法回家的索馬裏人,還充斥着大批肯尼亞人,很多有着合法身份的肯尼亞人,不知道怎麽就混成了索馬裏難民。
但這樣的問題不是馬修能解決的,他不會傻到過問幾句,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連難民署都難以解決的問題,更不用說他了。
轉了一圈,從難民署出來,一行人又驅車到了非常靠近索馬裏邊境線的一座城鎮,看完因爲戰争無家可歸的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