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兩兩的蒙古騎兵,開始出現。
無疑,他們很狼狽,也遭受了有史以來,最爲慘重的損失。
他們和漢軍混雜在一起,經受了數千枚從天而降的石塊的洗禮,讓他們頭一次,也最後一次認識到了,漢人征戰利器的強大。
很多蒙古勇士,直接被砸成肉泥,有的則被四處飛濺的碎石擊打的千瘡百孔。
在這樣的武器面前,他們引以爲傲的弓箭,彎刀,都成爲了可笑的擺設。
最爲可怕的則是,雷鳴般的巨響中,很多蒙古勇士被撕成碎片,戰馬在巨響聲中,屎尿皆流,将主人掀下馬背。。。。。。。。。。。。
蒙古戰士的鮮血,流淌的從未如此廉價,此時,他們和卑微的漢軍,沒有任何的區别,絲毫沒有抵抗的能力。
兩位蒙古千戶,赤老溫當即被石塊砸成肉泥,博爾忽幸運一些,隻被碎石擦傷了額頭。
不過,蒙古人終究是蒙古人,他們用勝利以及敵人的鮮血,澆灌出了屬于自己的驕傲,不管他們有多野蠻,但毫無疑問,他們是當世之上,最爲優秀的軍人之一。
由蒙古戰士組成的軍旅,也是最爲強大的軍隊之一。
在承受了這樣突如其來的傷亡之後,即便失去了戰馬,即便滿身傷痕,即便已經陷入混亂,即便在嚴陣以待的敵人面前。勝利已經變得渺茫。。。。。。。。
但同伴的鮮血,以及那地獄般的場景,卻并未讓他們失去作戰的勇氣,反而徹底激發了他們的野性。
隻要還活着,隻要還能站起來,隻要還能握緊彎刀,弓箭。。。。。。他們便不會退縮。
他們如同狼嚎一般,呼喊着長生天的名字。從營地的各個角落冒出來。
或還騎着戰馬,或者步行,義無反顧的朝着密密麻麻的秦軍軍陣沖了上來。
他們期待着,用自己的頑強和悍勇,像以前那般,讓敵人驚慌失措,最終取得勝利。
箭矢終于開始在天空飛舞。喊殺聲漸漸響徹于開封城外。
漢人軍伍的強大之處。也在此時顯露無疑。
他們有條不紊的邁動着腳步,嚴明的軍紀,順暢精确的指揮系統,以及多年的訓練,在這一刻都獲得了回報,讓殺戮成爲一種機械式的行爲。。。。。。。。。。。。
這幾乎可以說是兩個文明的碰撞,殘酷而又沒有任何轉圜的餘地。
大隊的蒙古騎兵終于漸漸開始出現在秦軍眼前,秦軍腳步減緩。開始出現傷亡。
戰争中,最壯烈,也最爲殘酷的地方,終于徐徐揭開了面紗。
箭矢開始密集了起來,箭矢入肉的噗噗聲,聽上去分外驚悚。
戰馬悲鳴着倒地,刀槍在戰士有力的揮舞下,進入敵人的身體,抛灑出大片的鮮血。
窮途末路的蒙古騎兵。用最爲壯烈的方式,爲自己奏響了覆滅之戰的終章。
失去了馬速。以及回旋餘地的蒙古騎兵,在成片的步軍面前。已經沒有半點優勢可言,戰馬被長槍刺穿,紛紛倒地,将馬上的騎士壓在身下。
密密麻麻的秦軍士卒,有節奏的向前不停湧動,所過之處,皆是蒙古騎兵被斬的面目全非的屍體。
騎兵,在這樣嚴整的步軍大陣面前,被推的連連後退。
倉促集結起來,并承受了慘重的傷亡的他們,像麥子一樣一層層的被戮倒在地,再沒有站起來的機會。
這是在戰場上很難見到的景象,隻要稍微清醒一些的騎兵将領,便不會讓部下陷入這樣的窘境。。。。。。。。。。。。。。
但今時今日,在這樣特定的地點,特定的戰術之下,一切都成爲了現實。
縱橫來去,以大範圍迂回,包抄,騷擾爲手段的蒙古騎兵,被圍于方寸之地,任他們的戰士再是英勇無畏,再是不懼生死,也再無往日半點威風可言。
王勝保,陸相兩部,輕松的兩翼蒙古人殘敵,開始向蒙古騎兵的兩翼,發起了攻擊。
騎軍真正的重甲騎兵,終于第一次出現在了戰場之上,也象征着,大秦的國力,再一次達到了一個頂峰。
沉重的馬蹄聲,讓大地開始微微顫抖,一身重甲的秦軍騎兵,終于出現在兩側。
此時,萬餘蒙古騎兵,慢慢猬集于大營之中,還在負隅頑抗。
他們不是沒有想到,要在兩側迂回,拉開距離,擺脫這種令人極爲無奈的窘境。
但他們混亂的建制,以及時間上,都不允許他們做出這樣的戰術動作,軍令根本無法傳達下去,他們此時還能聚集在一起,隻能說他們的勇氣可嘉,除此之外,再無亮點可言。。。。。。。。。
兩側的蒙古騎兵驚慌的呼嘯起來,并自發的開始催動戰馬,迎向敵人。
但一身重凱的重甲騎兵,在這樣的戰場上,足以稱之爲像蒙古騎兵這樣的輕騎兵的噩夢。
撞擊的悶響聲中,蒙古騎兵,無論人馬,皆被撞的飛起,他的箭矢,落在秦軍騎兵的甲胄上,隻能激發一陣叮叮當當的亂響,彎刀斬在上面,也隻是一連串的火星。
間或有秦軍騎兵,被射中甲胄縫隙,一頭栽下戰馬,但更多的騎兵則是揮舞着他們特制的後背大刀,将失去馬速,錯身而過的蒙古騎兵一刀兩段,并蠻橫的一頭撞進蒙古人的軍陣當中,掀起一片片腥風血雨。
無可阻擋,蒙古人在這樣的沖鋒面前,往往要付出幾倍或者十幾倍的代價,才能将一個這樣的鋼鐵怪獸殺死。
這無疑是他們所見過的最爲可怕的怪物。
蒙古人的勇氣,在迅速消失,他們也是人,也會疲勞,也會害怕,也會驚慌失措,隻是因爲他們在寒冷嚴酷的環境中,生活的太久,所以極爲頑強罷了。
太陽漸漸升上頭頂,卻被浮雲所掩蓋,在大地上留下斑斓的光影。
戰事終于來到尾聲。
秦軍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象征着勝利的到來。
蒙古軍崩潰的很快,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便是此戰的收尾了,每個秦軍将士都知道,追亡逐北,将是他們現在要做的唯一的一件事情。
乘勝追擊,秦軍略略打掃了一下戰場,便開始以王勝保,陸相兩部爲先導,快速北進。
至此,兩個蒙古萬人隊,多數覆滅于此戰當中。
蒙古千戶博爾忽戰死,蒙古千戶赤老溫戰死,以下百戶等蒙古将領,多數戰死于開封城下。
俘虜的蒙古騎兵,有兩千餘衆。
他們和草原上的其他部族并沒有多少區别,在失去作戰勇氣之後,迅速的選擇放下武器,做好了成爲奴隸的準備。
但這裏不是草原,大将軍趙石一聲令下,俘虜被集中于一處,圍上來的秦軍士卒,刀槍并用,立時将兩千餘蒙古降卒屠戮一空。
蒙古人的屍體,密密麻麻堆疊在一起,并被一把大火,燒了個幹幹淨淨。
蒙古騎兵,第一次被成建制的消滅于戰場之上,見證者,卻隻有他們的敵人。
而且,悲哀之處在于,這些大秦士卒,除了勝利的喜悅之外,并沒有什麽太多的感覺,因爲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時代,離他們還很遙遠。
他們比蒙古人更加的驕傲,勝利的到來,也顯得是那麽的理所當然。
當秦軍大軍,出現在黃河岸邊。
正在正相搶奪渡船的河北潰卒的命運,也就已經注定了。
蒙古人爲他們赢得了逃走的時間,但可惜的是,能夠在此戰中逃脫的人,屈指可數。
對岸已被秦軍占據,逃上渡船,也隻能順流而下。
而大部分河北兵馬,并沒有這樣的幸運,在秦軍到來之後,紛紛跪倒在黃河岸邊,等待最終命運的到來。
趙石這一次,仁慈的多。
令張柔等降将,收攏降卒,做好進軍河北的準備。
三天之後,趙石已經身在黃河北岸,此時,有人将燕王李任權的人頭,送到了他的面前。。。。。。。。
這樣的事情,自古以來,發生了太多次了,所以不用怎麽驚訝。
李任權本想逃去山東,卻爲心腹所殺,人頭也被送了回來,至于他的兒子和義子的人頭,隻能說是附帶而已。
趙石并不怎麽關心這些,李任權,早已是冢中枯骨般的存在,當年他就不曾将其放在眼中,今時今日,更是如此。
他要的是河北,李任權是生是死,在他看來已是無足輕重。
但李任權,對于京師的君臣們而言,意味可能不太一樣。
所以,他立即命人,将李任權的人頭送去了長安,這位大秦有史以來,最著名的一位叛将,終是身死異鄉,做了無頭之鬼。
彙合了段從文部,兵力驟增的秦軍,前面可謂是一片坦途,燕城近在咫尺,其他府縣,傳檄可定。
毫無疑問,河北此時差不多已然算是歸于大秦治下了。
隻是此時,北邊張鋒聚部,正在面臨四萬南下的蒙古騎兵的考驗,帶領他們的,則是成吉思汗,鐵木真。。。。。。。(未 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