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石頭就算進化成了黑獸人,他的雞冠大腦袋也比最狡猾的地精還要精明。
僅僅大半年,費坦堡新成立的「救贖商會」就爲領地帶來了一萬多金币的純利潤,而他們販賣的商品隻有一樣,那就是酒。
石頭每個月會要鷹眼從“加基森”運一百壇烈酒“香飄飄”和五百桶新鮮的真菌啤酒“綠哇哇”,送到費坦堡的城郊,交給前來接貨的「原諒傭兵團」的人,而雷普也會根據領主的要求,提前将上月的收入全部換成需要采購的物資和材料,然後再由鷹眼運回來。
倉庫裏金克朗再多也隻是黃色的金屬塊,尤其對綠皮來說,不能吃也不能穿,隻有換成各種實物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由于跟“費坦堡”良好的關系,再加上有雷普在中間具體操作,石頭得以将領地制造的一部分酒運過去,換成大量需要的生活物資和部落沒有的各種礦産材料。
别看不過十幾輛馬車的酒,卻可以換回來幾十車東西。
“費坦堡”市面上最普通的麥芽酒是十個銀先令,也就是半個金克朗一桶,好一點的啤酒價格則要十五個銀先令,差不多是一個普通士兵月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不算便宜。
即便如此,石頭給自家“綠哇哇”的定價還要更高,一個金克朗一桶,也就是普通士兵一個月不吃不喝,也就能買兩桶,絕對算是啤酒裏的奢侈品。
至于酒精度更高的“香飄飄”,那就更昂貴了,甚至比酒館裏賣的那些劣質的威士忌和朗姆酒整整貴了五倍,每一個兩斤的壇子都要十個金克朗,絕對不是普通人喝得起的。
一開始雷普還覺得自家領主定價太高,自家新的商會又一點名氣都沒有,這些酒隻怕要擠壓個幾個月才能賣光。
誰知他按照石頭教的辦法,根據身份地位的不同,免費給城裏的一些軍官,政務官,和關系好的商人送了點酒後,發生的事情馬上颠覆了傭兵團長的想象。
最先做出反應的是他親自送酒上門的菲坦迪拉,即便這位性格堅韌的女城主精力充沛,也早就被各種繁雜瑣碎的日常工作折磨得神經衰弱,每天晚上都要喝些威士忌才能入睡,但當她嘗了雷普送來的新酒後,當場決定從不多的财政預算裏拿出一百金币,買了十壇。
好在菲坦迪拉對味道偏甜的真菌啤酒不怎麽感興趣,不然就憑她那點小金庫,還真買不起太多。
跟女騎士一樣,其他嘗過這兩種新酒的上層人士們無不被其獨特清爽的口感和濃郁撲鼻的香味所折服,不得不承認雖然價格有點小貴,但品質絕對十分過硬,紛紛慷慨解囊,各自買了一些。
很快,嗅到了商機的商人們就像嗜血的群狼一樣蜂擁而至,沖到剛剛開張的「救贖商會」,将剩下的酒哄搶一空,來晚了的隻好拿着成袋成袋的金克朗直接找雷普訂貨,後者霎時間變成了“費坦堡”最忙碌的人,幾個規模最大的商會的座上賓。
要知道,一開始這些“費坦堡聯合工會”的大人物們可都不是這個态度,排外的他們以會長克朗尼爲首,都是一副等着看雷普好戲的樣子,變臉速度之快讓傭兵團長咋舌,不得不感慨金克朗的魔力實在太大。
很快石頭就收到雷普傳回來的消息,據他粗略統計,下個月的出貨量起碼要達到現在的二十倍,才能滿足那些商人們的購買要求。
對此石頭并不驚訝,隻可惜“加基森”那邊的産能不夠,再加上部落裏人人都是酒鬼,很大一部分産量都被内部消化掉了,所以即便市場火熱,這種供不應求的狀況還是持續了大半年。
不過随着兩家「釀酒工坊」建成,今後兩種酒的産量都将逐步提升到現在的十倍,基本能夠滿足需求。
未來的錢途是無限光明的。
按照現在這個定價來算,等于以後光賣酒這一項,部落每個月就能賺一萬多金币,而且是純利潤。
成本?幾樣原材料,水,蘑菇和發酵的史奎格都是現成的,零成本。
釀酒的屁精苦工,每人每月一個牙齒,按現在兩家工坊五十個人算,等于每個月花一個普通白闆英雄的維護費,就能換來一萬多金燦燦的克朗,簡直比搶還來得快。
當然了,石頭也不會完全被金錢蒙蔽雙眼。
作爲從一個高度發達的商業社會穿越過來的人,雖然他以前跟生意人唯一的交集就是收保護費的時候,但再怎麽也接觸過一些現代的商業知識,多少也耳濡目染了一點最基礎的經濟學和營銷學。
起碼知道商品的價格是由供求關系影響,知道什麽是饑餓營銷,因此就算産量上來了,他也不會一下子把貨全部賣出去。
最關鍵的是,他這是獨門生意,根本不怕有人山寨。
那些商人就算把酒拿回去研究一輩子,都仿造不出來,因爲他們一沒有原料,二沒有技術,至于其他綠皮部落,釀出來的真菌啤酒可比自家差遠了,因此石頭手上這兩樣酒,放眼全世界,都是獨此一家,别無分号。
用那些奸商的話來說叫什麽來着?壟斷,這就是赤裸裸的壟斷,随着時間的推移,喝過的人越來越多,根本不愁賣不出去!
當然,除了正兒八經開店做生意外,石頭也沒忘記另外開辟一條财源,畢竟賣酒是一門細水長流的活,一時半會還補不上“費坦堡”停止上貢的虧空,所以他又要小子們幹起了另一樣稍微差那麽一點點的生意,那就是搶劫。
守着一條著名的“狂犬小徑”,就像坐在一座金山面前,雖然不能一下子把整座山全部搬走,每次拿幾塊金磚當零花錢還是可以的。
PS:感謝書友“阿伏伽菠蘿”,本書的第一位盟主,也是俺寫書以來的第一位盟主,這既是一種肯定和鼓勵,也是一種鞭策和動力,萬分感謝!!!晚點還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