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一切都被中興的大宋給毀了,包括他自己在内。
忽必烈橫死,根本沒來得及指定繼承者,頓時令整個蒙元帝國陷入了極其險惡的境地。
忽必烈有十個兒子,除了次子也就是太子真金、三子安西王忙哥剌都在同一年死去,加上長子早夭,尚餘七子。而這七個兒子中,有五個都分封各地爲王,不在大都。此時身在大都的,隻有八子闊闊出與十子忽都魯帖木兒。
忽都魯帖木兒年齒尚幼,人也安份,對皇位倒沒什麽想法,但八子闊闊出卻不一樣。這個闊闊出在曆史上就不是個安份的主,極其活躍,多次卷入謀逆之事。在忽必烈十子中,他是最有野心的一個。
在繼承者中,闊闊出有優勢也有劣勢,優勢是他人在大都,劣勢是他沒有屬于自己的強大勢力——至少與四皇子北安王那木罕比起來,他實在太弱小。
在忽必烈駕崩之後,爲繼承者之事,元廷諸宗王大臣吵成一團,各爲自己的利益。綜合起來,有兩個人選最熱門。
一個是皇四子北安王那木罕,皇太子真金同母弟,此時正在北方防衛宗王乃顔部。從身份上看,他是皇後察必所出,根正苗紅;從實力上看,他掌握最精銳的數萬蒙古騎兵。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在諸分封皇子中,他距離大都是最近的。換句話說,他能以最快速度趕回,掌控大都。
當然,也有蒙古親貴不希望再出現一個強勢大汗,他們已經被忽必烈壓了幾十年,誰都不想再捧一尊佛回來,而皇八子闊闊出少不更事,勢單力薄,無疑是個很好人選。
當元廷爲繼承者争吵不休時,西北宗王叛亂再起,而且來勢洶洶。
由于忽必烈暴斃,令西北蒙古宗王看出便宜,原本在曆史上還有五年才發生的海都聯合乃顔對蒙元的進攻大幅提前。而此時蒙元無主,朝野紛亂,人心浮動,無心備戰。結果蒙元西北大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海都、乃顔聯軍擊敗,并再度占領祖地和林。
最懼怕的兩個強大對手:忽必烈、伯顔先後死去,更占領祖地,令海都意氣風發,诏告元廷,敦促蒙古諸親貴投奔,這下把元廷攪得更亂。
朝臣互掐,上下離心,南北皆敵,内亂隐現,若大一個蒙元帝國,陷入立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
……
蒙元陷入混亂時,大宋并未趁機渡過長江。從四月開始誓師北伐,半年不到殲敵數十萬,更收複大片失地。眼下的大宋最需要的不是繼續進攻,而是穩定戰果,并把勝利成果轉化爲實力。吃得太多,不等消化又拼命吃是很危險的。
反正眼下蒙元朝局的混亂一時半會消停不下來,而且看樣子搞不好會來一場血腥政變,先讓他們自己互戳、流血吧。如果還不夠,那就讓他們與西北宗王再幹一場,流更多的血。最後無論誰赢了都會元氣大傷,那時候,才是宋軍正式下場的時候。
當然,這個極好的機會也不能浪費,趁着蒙元騰不出手,正好解決釣魚城問題。
在後世堪稱傳奇的釣魚城,此時已經被圍困三十餘年,始終不降,成爲西川不倒的旗幟。如果不是趙獵橫空出世,按正常曆史進程,因大宋行朝的滅亡,抗元三十餘年的釣魚城會在當年以蒙元承諾不殺一人的條件終止抵抗。然而因爲趙獵的出現,大宋還在,不但在,還越來越強,釣魚城自然是繼續發揮“再守一代人”的精神,拼死堅持。
趙獵對這支孤軍的态度是“不計代價,全力增援。”
興炎二年四月,經過整合的大宋水軍共二萬人船,在蘇劉義、蘇景瞻父子指揮下,以四艘炮船爲前鋒,二十四艘戰船爲中堅,十一艘運輸船殿後,組成一支龐大船隊,從建康府出發,浩浩蕩蕩,朔江西進,殺向西川。
此時蒙元江防力量并不弱,有大量船隻,還有範文虎、劉琛這兩員深谙水戰的悍将。如果這時忽必烈還在,以他的威攝力與掌控力,範、劉二将哪怕再有小心思也不得不派水軍阻攔。然而,忽必烈死了,蒙元朝局一團糟,對遠在江南的漢軍與新附軍嚴重缺乏控制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範、劉二将怎可能把自家軍隊投進去跟宋軍死嗑?于是一艘艘元軍戰船出寨攔截,但隻有宋軍炮船遠遠一炮打來,元軍船隻立馬鳥獸散。就這麽一路“武力護送”,直到宋軍水軍離開二将防區,駛入荊湖。
宋軍水軍一路西進,沿途遭到各種攔截。有的出動水軍直接攻擊,有的出動小船沿途騷擾,有的在江底打下木樁,更有築壩攔截……種種手段不一而足,造成宋軍水軍這一路西進艱難而緩慢。然而再慢,也在漸漸向西川接近。
此時圍困釣魚城的正是鞏昌軍都元帥江良臣所率五萬大軍。
釣魚城的命運因趙獵而扭轉,但汪良臣卻沒有。與曆史上一樣,他就在這一年,因被蒙元猜忌,撤去四川行省中書左丞之位,改授安西王相,汪良臣不受,心情郁憤之下,舊創複發,一命嗚呼。
鞏昌軍失去主帥,軍心動搖,而此時大都局勢又如此緊張,根本顧不上遙遠的西川。而鎮守西川的安西王忙哥刺剛死沒多久,其子阿難答剛剛繼位,對整個西川的掌控還很薄弱。可以說,宋軍水軍此次西進是抓住了一個極好的時機。
九月,曆時半年,西進大軍抵達潼川府路合州。
就在涪江之上,宋水軍遭到元近四萬水軍阻截,經過一番激戰,宋水軍以炮船轟擊,突破元軍阻截,直抵釣魚城下,勝利會師。
興炎二年十月,朝局動蕩、自顧不暇的元廷眼見繼續圍困釣魚城已無意義,下令撤回鞏昌軍。釣魚城之圍解,回歸大宋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