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有想到,這次妙法和尚進入舍利塔林,竟是最先“點亮“那座最高舍利塔。
顯然,妙法和尚與那座最高舍利塔中前輩高僧舍利子最爲相和、有緣。
舍利塔林外,衆多僧人、修士驚歎連連;城中無數凡人,此時更是狂呼不止,狂歡慶祝。
而唯有衆僧之中,一些年老前輩,對于那最高舍利塔中舍利子來曆有所了解的,此時卻都是面色微變,或是皺眉、或是陰沉難看,仿佛在擔心着什麽。
不過這些人隻是少數,身處衆僧之中,并無什麽人注意他們。
周圍衆僧,此時都是面露喜色,激動看着舍利塔林之中。
每次佛誕大會之上,佛光普照的濃郁程度、效果如何,往往都與第一個“點亮“的舍利塔有關。
根據以往經驗,第一個“點亮“的舍利塔層數越多、樓高越高,往往這一次的‘佛光普照’也是越濃郁、效果越好。
而今,妙法和尚竟然前所未有的點亮了塔林之中最高一座舍利塔,其後産生的‘佛光普照’将是何等威力?何等效果?而衆僧又将從中有多豐厚的收獲?
衆僧簡直不敢想象,先前對于妙法和尚自立一派,還頗有些異言者,此時也都放下了,反而不斷贊歎、贊揚起妙法和尚來。
言道妙法和尚不愧是自開一道的高僧,果然是佛法高深、機緣深厚,竟是與那最高的舍利塔中舍利子有緣,此番參悟其中舍利子,想必收獲必然頗大,新立‘自在’一脈佛法,必将越加發揚光大!
甚至有那僧人,已經開始恭喜那些拜倒在妙法和尚法座之下的僧人、修士,攀起交情來。
而在衆僧一輪之中,浮屠寺中舍利塔林,随着最高一座舍利塔亮起佛光後,佛光照耀之下,塔林之中千數舍利塔,以那最高舍利塔爲中心,向外擴散,漸漸地也都亮起佛光來。
千數舍利塔,佛光共耀,彙聚沖霄,其光芒之盛,甚至将天上太陽壓過。
灑落浮屠城中,照耀四方的,已經不再是天上日光,而是這無量佛光。
佛光沐浴之下,城中數百萬凡民百姓,盡皆狂熱拜倒,有口喧佛号的,有誦念經文的,有大喜大悲的,千姿百态各有不同,但在佛光之下,卻都漸漸歸于平靜,面上露出喜樂之色來。
可以看見,有道道黑氣,從那些凡人身上飄出,皆是凡人體内五毒,如今被佛光洗禮逼出,使得身體康健、長壽。
偶爾還有一二凡人,身受佛光洗禮,仿佛忽然有所悟,身形微震,便有或強或弱佛光從體内發出,飄飄蕩蕩與四周無量佛光相融。
佛誕大會之上,佛光普照,凡人沐浴則得喜樂、安康,有緣者可悟得佛法,自此走上佛道修行之路。
這些是凡人信民受的好處。
而至浮屠寺中,參與佛誕大會的衆僧、以及前來觀禮的各道修士,此時佛光普照之下,沐浴佛光,又是各有收獲。
浮屠寺中衆僧,其中大部分都不止一次參加過佛誕大會,‘佛光普照’自然也不是第一次身受;便是那少數第一次參加佛誕大會的,也早有參加過的長輩傳授經驗、叮囑注意事項。
可以說,衆僧都是頗有經驗,對于‘佛光普照’之下的所求,都十分明确,早有準備。
因此,當那無量佛光灑下,籠罩四方,沐浴在身之時,衆僧立刻止了議論,各自正襟危坐、神色莊重。
有取出佛經,在佛光之中誦念佛經的,希望通過‘佛光普照’相助,參悟佛經佛法。
有敲着木魚、撚着佛珠,閉口不言的,隻在佛光之中閉目微笑、似有所得,卻是乘機參悟‘佛光普照’之中,蘊含的前輩佛法、道統傳承。
還有那僧人不誦經、不悟法的,反而取了一些佛器在手,利用四周無量佛光,借機煉制佛器的。
總之早有準備的佛門衆僧,在這‘佛光普照’之中,卻是各有目的、各有所爲的。
在衆僧之外,則是前來觀禮的各道修士了,白夜也是身處其中。
當初佛誕大會初始之時,陸續前來觀禮的各道修士,也有二百多人,隻是七天辯經之下,陸續破道而出、皈依佛門的竟有一百多人,如今剩下觀禮的外道修士,加上白夜,也不過七十多人。
不過這七十多人,沒有在‘辯經’之時皈依佛門,其中大多數顯然也如白夜一般,并非是想要入佛門,而是各有目的趕來。
此時,佛光普照而來,白夜便看來,有那十數人或是取玉簡、或是拿竹冊、或是金箔、或是銅書參悟起來。
這卻是‘佛光普照’之下,有着增長智慧、增加悟性之效,這些修士一如有些僧人一般,想要借着佛光增長智慧之機,參悟一些平時難以參悟、理解的功法、傳承等。
也有些人,修行之道似與佛門有些關系,則是趁此機會,以佛光增長修爲。
白夜甚至看到幾人,利用佛光療養傷勢、恢複暗傷的。
便是如白夜一般,來此以佛光磨砺自身修行的,也不是沒有。
可謂也是各有所求。
白夜隻稍稍掃了幾眼,便沒有再多看,而是專心利用佛光磨砺起自身感悟的大道來。
先前曆經‘辯經’磨砺,白夜的‘陰陽劫’大道已經達到了一個極限、瓶頸期,想要突破除非修爲提升,便是受更大沖擊、磨砺。
而這次‘佛光普照’,便是白夜的一次機會,他自然不能錯過機會,想要借此機會看看能否突破這瓶頸。
當下,白夜閉目端坐佛光之中,沉下心神催轉本命法寶,‘陰陽劫’之道運轉而起,與四面八方普照佛光碰撞、磨砺。
佛光之中,有諸般淨土、佛陀,各色菩薩、羅漢演法其中。
各種佛門智慧、佛法傳承光耀其中,讓人忍不住沉迷其中,聽佛陀,與菩薩、羅漢共演佛道。
這卻是那些僧人、心向佛門的修士所求的佛法傳承、前輩道統。
而白夜卻是不爲所動,隻沉靜心神一心運轉本命法寶,體悟‘陰陽劫’大道,與這些淨土佛光、佛法智慧傳承相抗。